幼儿语言发展滞后的个案研究

   2016-10-14 幼儿学习0
  从这段谈话中可以看出,王某在出生四个月之后“独处”的时间比较多,她所接受的语言刺激是很少的,语言环境很单调。语言学家指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语言刺激存在的环境是孕育不出会说话的人的。那么同样,在语言刺激缺乏,语言交流缺乏的环境里,所获得的语言也是不完善的。

  刺激-反应论者认为儿童最初获得的词汇,都是描述他接触最多的事物行为。只有接触到刺激,然后在反应-强化的过程中才能建立,也就是说语言的输入是前提条件。 “只有倾听成人的全部讲话,观察成人用以帮助表情达意的动作,他才能循序渐进的掌握句子的构造。这比母亲讲的单音节词重要的多。它是一种用行为表达出来的有生命的思维语言。”蒙台梭利认为,大脑的运动中枢管语言的产生,而幼儿能发出声音是幼儿所听到的声音激起的。当幼儿的听觉器官没有听到很多人的语言时,发音器官就不会自然的说出语言。而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发现了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在儿童的语言获得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认为儿童与其所在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儿童语言的获得要靠双方共同积极的参与,相互交流,同样证明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是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王某的生活环境来看,她在出生后,并没有获得充足的语言听觉感知,当她的祖母忙于家务,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所需要的体态、眼神、表情的交流是停滞的。王某缺乏与成人充足的接触和交往,用言语交流和表达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因为没有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所以当她想说话的时候,就没有能输出的语言信息了。

  2.缺乏良好的心理环境

  下面是与其母亲的谈话记录:

  笔者:您常年在外面工作,多长时间回来一次?

  母亲:一般都是两个月。

  笔者:回来大约待多久?

  母亲:四五天吧,有时候两三天就走了。

  笔者:那您那么长时间才回来一次,回来时她是不是要和你在一起呢?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