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兴趣倾向,有效组织游戏

   2016-10-11 幼儿学习0
3、适当对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指导,要恰当。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当游戏中出现了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向他人求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都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幼儿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

第一,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或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相反,当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时,幼儿往往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技能相对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产生更多的变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然,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和参与游戏的目的,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

第二,教师直接给幼儿以建议、帮助的显性指导。这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情节之外插入的有目的的教育指导。强调在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也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插人教育教学,只不过这时的游戏已暂时转变为教学,融入了教师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意图。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教师适当地插人教育教学,可以使幼儿更有效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天性,满足并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关注幼儿对游戏的倾向性,有效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如,在游戏中习得生活经验。时刻注意到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并经常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投入到幼儿中去,做角色游戏的一员,做自主游戏的引导者。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发展,调整教学与游戏中的结构,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