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幼儿科学教育误区的初步思考

   2016-10-13 幼儿学习0
具体做法是每个单元的第一阶段提供非正规的和随机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加任何干预和指导。第二阶段的活动始终处于老师的指导下,但是指导是“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即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自主活动。第三阶段是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幼儿从具体的感觉发展到抽象的概念。

而我们不少教师的教法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往往都按“讲解有关知识,引入探究→教师演示,结合教给方法或技能→幼儿运用方法,模仿操作→教师小结”这一单一模式进行。实际上,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教法和教学模式都很多。就教学模式而言,就有“做中学”、“玩中学”,“正规教学活动模式”、“非正规教学活动模式”和“随机教学活动模式”等等。如,韦副部长在电视访谈中就介绍的一种“做中学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简单说来,就是教师不提任何教学目标和要求,只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己或参加自愿组合的小组去做,在做中提出或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操作、或小组内的相互探究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初步的技能,大家分享共同的发现和成功。这种模式近似于美国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这类模式一定比上述单一的模式好,实施这一模式必然会收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等多重功效。

误区之四:讲授过多,幼儿缺少合作交流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的第三条指出:“能用适当方式表现、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纲要》中关于内容要求的第四条也指出:“要培养 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这些都是对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会交流与合作,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将自己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而且对幼儿的自身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乃至以后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但是,不少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讲的太多,没有给幼儿留足思考、提问、交流或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这些老师不是怕幼儿讲不好或“胡言乱语”,耽误时间,就是浅尝辄止和“越俎代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