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幼儿科学教育误区的初步思考

   2016-10-13 幼儿学习0
误区之二:内容欠妥,没有贴近幼儿生活

《纲要》关于教育内容的要 求中,多次提到“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一是为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二是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对自己及与自己相关的人有用,是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这样,他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觉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选一些幼儿很不熟悉或不理解地科学知识,甚至科技成果作教学内容,即费时间讲解,幼儿也不感兴趣。即是有些教师煞费苦心动用很多电教手段,并辅之以深入浅出地讲解,似乎生动、形象,但是幼儿还是很难理解,仍不起兴趣。当然,不是不可以选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但是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或者是“幼儿易理解、易感兴趣的最新科技成果”。

误区之三:形式单一,缺乏个体操作探究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事物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活动过程。《纲要》也对这一探究活动过程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它就是要重视小组和个别的操作探索,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

这些观点是符合当今世界先进科学教育理论的。例如,美国的科学教育就遵循皮亚杰、布鲁纳及加纳理论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幼儿自己的个体操作、探究。他们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宝库。”“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概念”。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多采用“发现法”和“探索实验法。”在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正规、非正规和随机”三种活动形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