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小衔接中

   2016-10-15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当孩子成人后,以这种人格素质与其他人相处,就会建立起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

“‘怎样能让我的孩子更聪明?’几乎每位中国妈妈都爱问这样的问题。”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母子综合医疗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说,在他看来,和10年前相比,中国妈妈似乎越来越过分关心孩子的身体与智力的发育,很少有妈妈关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长行为会对孩子人格产生什幺影响,这个倾向令人担忧。他认为,“智力过人”是父母强加于子女的愿望。其实,培养孩子品格比开发智力更为重要,更让孩子受益终生。特别处于幼小衔接的孩子,入小学后能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及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心情教育显然非常关键。

注重培养孩子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物——我关系:心情教育提倡让孩子体会到,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作为一个人应该从中去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的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帮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如玩具、用品等等。

2.人——我关系: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交际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际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下课后许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有些孩子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愿上学、怕没人跟自己玩、怕受人欺负等问题。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包括学会谦虚、有礼貌,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不与小伙伴追逐斗殴等等;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包括学会与人商量,会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是,愿意给人于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主动接近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遇到困难时敢于想老师请教,身体不适时能主动找老师帮忙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际能力。教师应该让孩子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并学会给予他人爱。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别人在给予爱时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鼓励孩子与更多的孩子经常往来、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