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面面观

   2016-10-12 幼儿学习0
(二)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被限制

案例2:自由活动时间

自由活动时间,大多数小朋友在玩插塑游戏。子恒看了看挂在教室后面的布那娃娃,慢慢地走到教师跟前说:“郭老师,我想玩布娃娃。”老师回头看了一眼布娃娃,叹了口气,蹲下身来,对子恒说:“老师不是说了嘛!下周我们园要来检查的,所以布娃娃挂在那里不能拿下来,要不然咱们班就不漂亮了,知道了吗?”“知道了。”子恒边说边点了点头。“真乖”老师摸了摸子恒的头说:“好了,去玩吧。”

案例分析:中班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布娃娃”这类形象逼真的角色玩具非常感兴趣。但是,当子恒主动5向教师表达出“想玩布娃娃”的愿望时,教师却因为“要来检查装扮教室”而拒绝了子恒的要求。子恒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只好听话地去玩别的游戏了。可见,“布娃娃”玩具在这个班里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只是被挂在墙上当作装饰性的材料了。

玩具是游戏的工具,是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之一。现实中,成人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幼儿的世界。好心的教师、家长不辞辛劳花费精力与金钱为幼儿购买玩具,把属于幼儿的小小空间布置得精致有加,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中再加上成人赋予的一些规则,限制了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儿童是游戏活动的主体。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对空间环境的破坏,那就是最为主体的人对束缚的抗议。幼儿是凭借游戏的兴趣、通过对操作材料的感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兴趣在活动的持续进行过程中起着在日常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主动自愿地表达活动的兴趣更是维得可贵,教育者一定要给予满足,加以保护。

(三)游戏活动中幼儿的自发性被误解

案例3:户外游戏活动

游戏时间,老师要求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皮球到户外玩。琦琦一个人在拍皮球,磊磊看见了,把自己的皮球放在了墙角,悄悄地走过去,趁琦琦的皮球弹起的时候,把皮球抢了过来。磊磊抱着皮球,得意地朝琦琦看了一眼,开始拍皮球。这时琦琦又用同样的方法把皮球抢了过来,就这样两人互相抢皮球,抢到皮球的一方,边拍皮球边似乎等着对方来抢。

这时,站在一边的老师看见了,走过来说:“我刚才怎么说的,自己玩自己的,你们没听见吗?再这样,以后不带你们出来玩了。”说完头转向磊磊,问道:“你的皮球呢?”磊磊指了指放在墙角的皮球,说:“在那儿。”“去玩自己的去,不要老抢别人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