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早期智力开发的思考

   2016-10-17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小孩早期智力开发的思考 ● 肖方栋    本文所指小孩早期,系指小孩从出生到读小学的这段时期。小孩此时的智力,最初只是一种潜能,正处于作为智力物质裁体的大脑的高速发育期。这时如果相应的大脑机能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其潜能就可能被抑制、扭曲,很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的思考 ● 肖方栋    本文所指小孩早期,系指小孩从出生到读小学的这段时期。小孩此时的智力,最初只是一种潜能,正处于作为智力物质裁体的大脑的高速发育期。这时如果相应的大脑机能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其潜能就可能被抑制、扭曲,很可能让小孩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导致一步输,步步输的“马太效应”。小孩早期的智力开发,是在其智力成形的最佳可塑期补充必要的营养,为其日后能成功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奠定基础。而这一如此重要时期的智力开发,又多是受切望获取育儿知识,却苦于没有精力的父母及其家人的影响,故笔者提出几点浅见,以供思考。

一、家教理念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每一个作父母的人,在其意识深处都持有自己如何育儿的理念。而这种理念总是在经意不经意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情绪等感染和调控着小孩的智力开发。可叹的是在现实中,诸多广为流传的,比如“玉不琢,不成器”、“艺多不压身”、“多管教会使小孩懦弱”等诸多并不严谨的箴言俚语,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捧为金科玉律的育儿理念,而偏执地理解和接受。我们不乏看到相当多的父母,或把小孩当“神童”,在其辩别能力尚未成熟时,便逼小孩认字、背书、算术,并以“狼爸”、“虎妈”自耀;或把小孩当“填鸭”,不看条件,不问对象,盲目地送到各种培训班,使小孩疲于奔命,还以对小孩前途负责而自励;另一种类型的父母则相反,以为小孩天资不够,娇纵其率性,任其不受约束所为等等,岂不知,如此作法训导出来的小孩,要么虽有可称道的考分,却不擅变通,思维狭窄,长大终无大作为;要么虽也可谓多艺,但蜻蜓点水,无一精到,养成浅尝辄止的陋习;要么虽也看似活泼,能说会道,而一味耽于野趣,贻误了智力发展最佳时期。

那么,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小孩早期智力开发理念呢?笔者认为,应从训导的过程、方式、目的等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训导过程。训导必须以小孩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结构的当时状况为契机:顺其童趣,亲子互动,因势利导,鼓励自主;必须让小孩从与同伴的互动的乐趣中吸纳知识,而不是将他禁锢在特定的模式和范围,过份地呵护。为了训导而训导,不是启发心智,而是揠苗助长,扼杀求知欲望。要知道,绝对权威家庭,一方面只会使特别有禀赋的小孩产生动力。其所促成的能力,多是比较僵硬、定势的形式思维能力。当然,强势的形式思维能力,在精确演算,严格推理方面,具有大的优势,然而,当其遇到难题时,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短路”。正如我国部分很有技术实力的企业,研制不出自己的品牌,只会给国外代工。另一方面,对一般智商的小孩而言,则是随影附形,难以摆脱的心理压力。由于时时担心出错被罚,精神常处高度紧张状态,严重者,还会导致心理残疾。有亲和力家庭的效果则不同,其会让小孩感受到“心理安全”,在充满自信的自主活动中品尝到吸纳知积的快乐。只有享受到了“我能行”、“我知道”的荣耀,小孩才会在吸纳知识时发挥想象和创意。二是训导方式。训导方式没有一定不变之规,或所谓的万能之法。其奥妙是乎更多在于“有心”、“无意”之间:即在时间过程上,是隐性的“有心裁花”,用有节奏、有规则的生活方式,让小孩从小养成良好的求知兴趣和习惯;在空间范围上,是显性的“无意插柳”,及时给小孩刚刚萌生的良好的兴趣和举动,以明确的肯定、奖励;给初露苗头的不当行为和欲念,以耐心的点拨、疏导。让小孩生活在始终生活在心身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三是训导目的。我们应该清楚,任何高操的技能和良好的主观愿望,都不可能改变小孩已有的智力上的遗传基因。我们所能做到的,不过是用适当的方法,尽可能地将小孩既有的智力潜质发掘出来。对绝大多数小孩的智力潜质而言,只要开发的得当,就足够使其成为一名杰出人才。只是,我们也应知道,小孩的智力表现的确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并不是由智商这个唯一元素决定。比如随机相生促成的兴趣,生活环境养就的习惯,处境际遇导致的观念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小孩的智力表现,导致对小孩智商的误判。我们应用动态的眼光及时发现小孩智力上的闪光点,适时提供必要的条件,促成小孩的内部动机,使其自己发动自己,主动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大脑机能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的源泉

智力是大脑的生物机制。其生成和发挥,如同活水出于源泉。所谓对小孩早期智力的开发,其实质就是“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源泉”,依循于大脑神经活动机制,开发大脑。我们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研究过深的大脑生物理论。但是,如果缺乏大脑生物机制的基本常识,那么,我们所实施的对智力的开发,就往往会是“塞源而欲流长”,未能预知效果的,带有高风险的“黑箱”操作。

人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高级神经系统,简而言之,是一个由无数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神经元相互联结组成的,具有视听、记忆、思维等区域功能和结构的网状系统。其基本活动机制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前者是指大脑神经元处于活跃状态。此时能灵敏地感受外界的剌激,使之得以保存和记忆;后者是指同一神经元因使用时间过长,已消耗过多的神经物质,处于疲惫状态,使剌激感应度下降,造成学习困难,乃至无法继续学习。这一原理,为我们疏浚小孩早期智力“活水”,提供了依循的途径。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是小孩与生俱来的禀性。但其对象、内容、范围广泛,涉及到小孩全部的活动领域。而其被触发的诱因,几乎纯碎是激发性的,没有定向,且随剌激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任由小孩随心所欲地对待新奇,让其从小养成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陋习,而是应该引导小孩尽可能地专注某几种活动,让他在反复触摸、摆弄这些物件中丰富感觉,留下记忆,早日形成认知表象。小孩能对某种活动产生持续的兴趣,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必是蕴藏于他对此物的一定了解,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从中获取心理满足。故而,父母应把小孩最初的兴趣引导到有知识含量的游戏中,或能激发小孩求知情趣的活动上,促成其内驱力定向的态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小孩大脑神经的每次兴奋过程,均会因神经物质消耗的牵制而进入抑制过程。此时,肯定、称赞和奖励等强化手段适度合理的运用,可让小孩形成正向的条件反射,从而延长大脑神经的兴奋过程。同时,这一愉悦体验还会被保持,孕育小孩日后重复这一活动的倾向。要知道,持续有定向的兴趣还会演化成一种心理需要。而一旦心理需要积淀为内部动机,那将成为小孩一生孜孜以求的追寻目标。

大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是按照扩散、集中,以及相互诱导规律,对外界剌激进行分析、综合而逐步形成的动力定型。扩散是指由剌激引起的一个神经元冲动传导到其他神经元,如“看到声音”、“听到画面”的通感效应;集中(或聚合)与扩散相反,是指多个接纳器官的冲动聚合于一个感应器上,如记忆某一资料,运用多种感官(单凭听觉为60%,单凭视觉为70%,而将视听和语言协调使用,则为83·6%),提高记忆效率;相互诱导是指兴奋、抑制两种过程相互联结和制约,在不同的神经功能区域交错出现,如伟人马克思在写作哲学论文疲惫时,用演算数学的方法轮换神经区域来解困,学校根据这一原理,所作出的每周教学课程交错安排模式;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一定剌激物的各个方面或各种属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协调、整合,如日常形成的各种习惯,掌握的各种技能及其生活方式。动力定型形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意义在于,它对某种剌激作出反映时,大脑所消耗的神经能量和物质,大为减少,从而延长兴奋过程,提高单位时效。这些概念告诉我们,父母对小孩的训导,应以激活大脑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功能,提高智力效能为目标,多方式、多手段、多途径地启迪小孩的心智,避免单一、机械、僵化的作法。比如给小孩一个苹果,不单是让他吃,可随之问他说出形状、颜色、气味等,促进用脑习惯,丰富感觉思维;看过动物连坏画后,再带小孩去动物园指认猴子、老虎等,提升观察力、辩识力;给小孩积木,示范各种拼法,然后让小孩自己摆弄,训练手脑并用,培植创意。小孩早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兴趣、习惯等萌生其间,并将伴随他的一生。任何无视小孩大脑基本活动过程、机制及其动力定型的训导,都会给小孩心智的发展造成荒芜和扭曲。
 
标签: 小孩 智力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幼儿园体育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游戏名称:小孩小孩真爱玩(室外游戏) 形式和人数:集体游戏 10~20人 玩法描述: 老师和小朋友坐在场地一端的小椅子上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摸摸xx(指大树或其他目标)跑回来!”最后一句儿歌由老师一个人说,当老师说完“来
    10-16
  • 家长常问,幼师你会回答吗?
    小孩第一次上幼儿园,要哭多久?看小孩个人,不哭的只是个别,一般哭一个星期左右,最久也就一个月。家长一定要忍心坚持送来园,这样才会使孩子尽快进入园生活。为什么回到家,孩子总是找东西吃,是不是在园没吃饱?因为小孩进入园后,都是按规定时间进餐,没
    04-07 小孩老师
  • 小孩子上大班该不该
    班上有二个年龄较小的幼儿,鉴于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谈谈这个有些让我头疼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思维上的发展:中班幼儿跟大班幼儿年龄上也许只差一岁,但在思维特点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在大班孩子看来浅显易懂的东西到了中班孩子的眼里就
    04-07 孩子中班
  • 什么叫“活的教育”
    我是最喜欢儿童的,同时我还可以说,每个人也都是喜欢儿童的。儿童总是可爱的,既是低能的儿童。今天我武断的说一句,儿童的命运,将来的前途,大概操作在教他们的成人的手中,这是多么的重要啊!今天我们实在太惭愧我们不会教小孩,不知贻误了多少聪明的儿童
    06-04 儿童小孩
  • 聆听《走进儿童的世界》有感
    在上周四晚的家长夜校中,我聆听了吴文艳老师的讲座《走进儿童的世界》,整个讲座虽然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我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给我的教育教学给予了一些思想和行动上的思考和反思。一、部分摘录阐述吴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家长们生动具体地阐述了:儿
  • “大小孩”要做一班之主——班主任
    转眼四年过去了,自己也已变成一个大龄青年了,可是对于一个整天围着孩子的幼儿教师来说还是一个“大小孩”。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还不是班主任,每天只是和孩子们相处,一起玩,一起闹,心安理得地做着名副其实的“大小孩”,无忧无虑快活地过每一天。可是进
  • 家长发言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感谢郭老师让我有机会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孩子的教育,我,郭秀熔,刘宇龙同学的妈妈,可能大部分家长对他还不怎么熟悉。我们家从外地来到福州,刘宇龙有幸能够成为这个班级的一个成员。其实,刚来时我也怕他不适宜,地区差别毕竟那么大,幸好郭老师引导有方,刘
    05-12 孩子小孩
  • 新学期,幼儿园必用的拍手儿歌!
      (一)  你拍一,我拍一,我是真的喜欢你。  你拍二,我拍二,爸爸妈妈我最爱。  你拍三,我拍三,我爱爷爷和奶奶。  你拍四,我拍四,教我学习是老师。  你拍五,我拍五,同学伙伴好相处。  你拍六,我拍六,还有飞鸟和走兽。  你拍七,我
    01-09 我拍小孩
  • 幼儿园怎能少得了拍手儿歌呢?
    (一)你拍一,我拍一,我是真的喜欢你。你拍二,我拍二,爸爸妈 妈我最爱。你拍三,我拍三,我爱爷爷和奶奶。你拍四,我拍四,教我学习是老师。你拍五,我拍五,同学伙伴好相处。你拍六,我拍六,还有飞鸟和走兽。你拍七,我拍七,感谢蓝天和大地。你拍八,
    01-09 我拍小孩
  • 小班绘本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
      活动目标:  1、尝试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2、乐于参加说说、演演形式的阅读活动,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在看看、说说、做做中了解小动物走路的特点,体验边阅读边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
  • 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2篇
      教案一:毛毛虫登山  目标:发展手指的灵活性,感受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准备:合适的搭配音乐及氛围  过程:由一位幼儿伸直食指当做是"毛毛虫",而另一位幼儿把手掌张开手臂伸直,当"毛毛虫"的人就从对方的指尖开始慢慢地爬到其腋下,这时候,如果
  • 大班音乐游戏:披斗篷的小孩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踵趾小跑步、踏并步等基本舞步。  2、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能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来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1.一件大斗篷。  2、幼儿已经会随旋律演唱“披斗篷的小孩”。  3、已学过踵趾小跑步、踏并步基
  • 小班健康主题教案:小孩子学洗面
    教学设计思路:在主题教学:好伙伴里,幼儿园小班小孩们对自个儿的“好伙伴”——手十分有兴致,他们会讲出相关手的一系列问题及用途,在小孩们的谈论的主题里,我们又增设了些许相关于手的主题探究教学。在此些教学里,我们启发小孩清楚自个儿的手,让孩子能
  • 小班音乐活动:聪明小孩笨老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中重音的情趣。  2、用快速反映练习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地把握音乐的结构。  3、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努力确保反应准时正确,在高度紧张和兴奋的条件下有克制地演奏,不使乐器发出难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 小班游戏教案:小孩小孩真爱玩
      游戏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游戏准备:小椅子(每人一把)。    游戏玩法:    老师和小朋友坐在场地一端的椅子上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摸摸××(指大树或者其它目标)跑回来!”最后一句由老师一
  • 中班亲子教案:《城堡大战》(适宜3~6岁)
    通过此游戏重复练习丢球的动作,可让小孩体会损坏与重组的趣味,与此同时发泄紧张与焦躁的心情。  预备道具:  小球、积木数个。  游戏讲明:  1、父亲与母亲先诚邀小孩一块儿拿积木盖一座城堡,等城堡盖好以后,告知小孩要开展一個丢炸弹的游戏。 
  • 刚刚了解幼儿这个名词
                今年刚上大一 ,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一开始我对这个专业的理解是‘应该是教小孩的吧,小孩啥都不懂随便教教就行哈’当初抱这种简单的心态,以为自己能学好,可是上一段时间的课,才知道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 不讲道理的哭小孩怎么管
      作为幼儿教师,或多或少会遇到大哭的孩子。他们不是生病了,也不是哪里痛,哪里不舒服,只是想要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或者什么事情没能如他们的意,然后就想用哭来达到他的目的。    今天,我的班上有三个小孩子哭了。    第一个,是一位早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