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6-10-15 幼儿学习0
bsp;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在家长栏中不断地宣传知识,对一些家长错误的观念进行个别访问,运用理论和案例进行探讨。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养成在孩子一生发展中的作用,明确目标,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坚持一贯,同时要为孩子提供独立的生活用品、玩具、图书等,让孩子学习使用,创设一个适宜幼儿习惯养成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家长要不包办、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五、研究的原则

1、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是指子系统通过某种共同模式的行为使系统产生新的功能。幼儿园与家庭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策略上,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做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把幼儿看作是发展着的个体,成人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以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幼儿,随时留心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指导、帮助和鼓励,促进幼儿的发展。

3、游戏性原则

游戏性原则是指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自理能力教育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更容易通过自我努力获得成功的欢欣和自豪,逐渐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六、研究的对象:本园中班幼儿33名

七、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以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观察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八、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题方案。(2006年3月——2006年4月)

第二阶段:收集资料,实施方案,及时调整。(2006年5月——2007年6月)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撰写论文。(2007年7月——2007年8月)

九、可行性论证

(一)、本专题的实施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切合实际。

(二)、申报人十分重视幼儿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自理能力方面的。

(三)、申报人专科毕业,现在还在进修函授本科及新教师培训。

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出版社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

4、虞永平.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

 

 

 

 

 

 

 

 

 

 

 

 

 

附: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调查表

 

幼儿具体行为表现
 会做
 基本会
 基本不会
 不会
 
能独立穿脱简单的衣服
 
 
 
 
 
能分辨左右鞋,并能正确穿脱
 
 
 
 
 
能自己系鞋带
 
 
 
 
 
能自理大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