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教养工作检查中的三忌三放

   2016-10-14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托班教养工作检查中的"三忌""三放"   检查托班教养工作是园长的职责,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老师们感到检查是对施教的一种"干扰"。为了避免干扰因素的形成,考虑园长在检查教养工作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归纳为"三忌"、"三放"。   一忌:给托班教师制定的活动

托班教养工作检查中的"三忌""三放"
  检查托班教养工作是园长的职责,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老师们感到检查是对施教的一种"干扰"。为了避免干扰因素的形成,考虑园长在检查教养工作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归纳为"三忌"、"三放"。
  一忌:给托班教师制定的活动要求与幼儿班教师相同。
  3岁特别是托班儿童与幼儿班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有很大的差别,园长不应给予太多的限制,管理上更不应一刀切,用幼儿班的标准和要求来评价托班教师的工作,致使老师为了达到你的标准和要求,想方设法去追求表面效果而忽视教养过程,忽视观察孩子,忽视孩子的发展需要。这显然与我们的教养目的是相违背的。
  二忌:发现问题不经调查胡乱批评。
  托班幼儿在教养过程中,经常需要老师身体力行去影响他们,这是托班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比如,有时老师让小朋友坐下,小朋友不能马上做出反应,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坐下,而当老师首先坐下后,小朋友会"呼啦"一下全坐下了。因此,有时托班老师在喂饭或洪小朋友睡觉时,往往会采用"你不吃,我吃"、"你不睡、我睡"的办法,让孩子跟着老师的要求做。如果管理者正好看见老师吃了一口小朋友的饭菜,或正好看见老师躺在小朋友的床上,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老师,势必造成不良后果,应该进行询问了解,正确评价老师的教育行为。
  三忌:不深入教养工作一线,使管理者指导不到位。
  教养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养内容形式的不断变化,促使管理者要不断学习,经常深入到教养工作第一线了解具体情况,和教师共同研讨教改中的主要问题,避免教养观念滞后、指导不利的现象发生。
  一放:放开教师的头脑和手脚,给她们充分思考和发挥能力的空间。
  在我们提倡要照顾到幼儿个性特点的同时,管理者应更加注意考虑老师在教养工作中的个性特点。在"3岁前教学工作研究课题"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视她们为最有发言权的人,在总体改革思路基础上,由老师根据3岁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养目标,安排教养内容,造反教养方式。比如:梁雅珠老师提出3岁前幼儿教养工作要通过生活、游戏、锻炼三条途径实现,带班老师就在不断观察幼儿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来的课程模式,造反相关内容反复实践、共同研讨,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系列教育活动。根据观察幼儿兴趣,主动给幼儿增添玩具、创编托班游戏,使老师成为教养工作的真正主人。
  二放:放宽教育活动时间的安排。
  托幼园所的作息时间本是固定不变的,而我们在3岁前教养工作研究课题中发现,托班幼儿的情绪不易控制。在他大脑兴奋点出现时进行教育,其效果最佳。
  由于我们实行的是渗透式教育,即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需要,使教育内容与生活环节紧密结合。因此,我们认为托班可以不严格按原作息时间安排活动(指游戏教育时间),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有关能力的培养。如托班幼儿收玩具能力差,需要的时间长,但是,为了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可以适当延长收玩具时间。又如冬季户外活动需要穿上棉背心,而老师想抓住这个环节教小朋友穿脱棉背心。那么,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又可能会适当延长,这样其他活动时间就要做些相应调整。老师们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