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幼儿的用餐

   2016-10-14 幼儿学习0
吃饭啦,饭一口,菜一口,你胖了,我胖了,大家都胖了。”这样,孩子在进餐时也进入了儿歌的情景,就吃得更香了。
三、通过孩子之间互帮互助来解决“用餐慢”
一般来说,托班孩子的用餐时间为30分钟左右,作为教师,也不能对此强作要求。由于托班孩子的饭量和进餐速度差异较大,像我们班的个别孩子一下子就吃完了,而有些孩子出于食欲不好,身体不舒服,或者根本不想自己动手吃饭等原因,迟迟吃不下饭,甚至连喂都喂不进去(通常,我们都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吃饭的),这时,老师便可利用他们爱表现、爱游戏的特点,开展“我来帮助你”的活动,让吃完饭的孩子来喂没有吃完的孩子,这样,孩子感到新鲜了,有兴趣了,不但激励着那些吃饭慢而会自己吃饭的孩子加快进餐速度,使食欲不好的孩子保证了一定的食量,而且孩子们心里也觉得:我又长大了,当了小老师啦。但同时,我们老师在旁边也要做适当的指导,不能完全放手。
四、创造良好的生活、心理环境,让孩子愉快用餐
教师在幼儿的用餐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我们就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营造愉快的用餐气氛,并通过设计一些情境表演,如:“我的小手真能干”、或故事“吃得真干净”等活动来激发托班孩子自己吃饭的兴趣。而在用餐时,也有存在着老师让幼儿进行吃饭比赛的情况,这样使幼儿把吃饭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谁先吃完谁就可以得到一个五角星或当上值日生”,孩子们的个性是好强的,他们觉得今天这顿饭如果吃得又好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他,于是孩子们吃饭时也就三下五除二,而此时,这些教师忽视了让孩子细嚼慢咽这条重要的科学要求,而对于许多幼儿来说,这样被迫完成的任务会导致孩子对吃饭产生恐惧感或厌食情绪等负面影响。所以我觉得不应该让孩子的吃饭成为竞赛活动。作为老师应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让幼儿愉快的用餐。
心理学上说,孩子在1岁半至2岁时就出现了“自己来”的发展需要,所以我园托班教师就利用这一特点,给孩子创设环境,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一直坚持:让孩子自己来吃饭!两年来,我园托班孩子逐渐养成了进餐的良好习惯,吃饭时都有滋有味,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良好的用餐习惯,使得孩子人长胖了,身体也结实了,而且我园两月一查的体检也折射出孩子的营养不错,家长们脸上也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