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收集材料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

   2016-10-13 幼儿学习0
来的“制作月饼”调整为“分月饼”。又如:中班开展“动物世界”活动时,中(1)班顾洁小朋友的爷爷把自己饲养多年的大乌龟盛在一个大浴盆里送到了中班的走廊里,这时,小朋友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不光是中(1)的小朋友聚在一起,问这问那,中(2)班,中(3)班的孩子也探头探脑地想看个究竟。于是,我们设计了“认识大乌龟”的活动,请顾洁的爷爷回答孩子的问题,帮助幼儿观察认识大乌龟,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

根据材料来设计活动,调整活动,需要教师随时关注、捕捉来自幼儿的需要、想法、疑问等,寻找材料可能达到的发展相对应,自然地生成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内容,使幼儿在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中获得有意义的成长经验。

四、指导家长收集材料,引领家长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

《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现代课程理念要求实现家园共同体,家长和教师站在同一平台,家长不再是正确教育理念的被动接受者,家长和教育者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在“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实践中,通过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材料,有效地实现了这一点。我们首先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从而走进我们的课程,利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教师一起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如:中班“逛商场”主题下的“食品的包装”活动,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食品包装和有关资料。我们用《家园联系书》的形式,向家长说明课程内容和活动目标,指导家长在收集食品包装的过程中应如何根据主题目标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包括家庭的环境创设,对周围生活的观察,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有效的策略等。家长明确和掌握这些内容后,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与孩子一起逛商场,收集食品袋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孩子观察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日期、图案、生产厂家、防伪标记、保质期等信息资料,帮助孩子获得这些信息知识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行为和内容,同时也纳入了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