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浅谈“做中学”实践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2016-10-13 幼儿学习0
个案分析:

这样 的实验探索应该属于科学范畴,而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陀螺的制作让幼儿了解了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一些事物,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构建了科学知识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的构建不是靠老师的传播,而是通过小朋友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情况;交流总结得出来的。这种学习方式与我们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所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制作陀螺的实践过程体现了下面几点。

1、保持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做陀螺”就是发生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幼儿感兴趣的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幼儿的无意活动引申为有目的的探索,有利于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有利于使幼儿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进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亲自尝试的探究活动,能帮助幼儿获取知识。这一探究活动“制作转得又快又稳的陀螺”,使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知道陀螺的旋转与陀螺的形状、材料等外部因素是密切相关的,由此而获得的经验都是幼儿自己实践得来的,这样就加深了幼儿对这一知识的记忆,逐渐内化为幼儿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陀螺游戏中所蕴涵的力的平衡、力与阻力的关系等相关科学知识。这样做,可以使幼儿知道,知识并不存在于老师的头脑中,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才能获得,从而培养幼儿凡事问个为什么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尝试、善于观察、不断总结的能力。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