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性活动中教师的预设和生成

   2016-10-13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事件描述: 小6班每天的区域自主性活动正在展开,班主任丁丁老师正以观察者的身份在观察幼儿的活动。当她来到今天的重点观察指导区——“美食廊”时,孩子们正在忙着工作。这时有一位孩子发现老师正看着自己,就热情地说“丁老师吃碗馄饨吧。”“好,谢谢!”
事件描述:
小6班每天的区域自主性活动正在展开,班主任丁丁老师正以观察者的身份在观察幼儿的活动。当她来到今天的重点观察指导区——“美食廊”时,孩子们正在忙着工作。这时有一位孩子发现老师正看着自己,就热情地说“丁老师吃碗馄饨吧。”“好,谢谢!”丁老师就开始“吃”了,忽然丁老师想起什么,抬起头说“你的馄饨太咸了,怎么办?”,那孩子立刻说:“那我帮你去换一碗。”丁老师说:“不用换,你想想办法,怎么可以让他变淡?”这时孩子被一问就楞住了。丁老师耐心的说“可以加点水呀?是吗?”孩子听了点点头,似乎明白了,就假装往碗里加了点水。丁老师又尝了尝,满意地说:“味道好极了。”孩子听了很高兴又去招呼别的“客人”了。

行为分析:

活动后找到丁老师,问及她以上行为的理由。丁老师说,今天的重点观察指导区是“美食廊”,因此她在“美食廊”做客,故意设置问题疑难情景,意在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她的启发下,掌握了往馄饨中加水可以使馄饨变淡的技能。听完丁老师的解说,我问了以下问题:

1、孩子说换一碗,为什么不行?

2、你觉得作为“美食廊”,“往馄饨中加水”这一行为诚信吗?

3、孩子的方法和你的方法,哪个好?

4、预先设置的情景可以及时调整吗?

5、怎样的引导,才不会阻碍幼儿的自主游戏?

反思总结:

在现实中我们教师往往会将简单的事情搞复杂,有时甚至搞得自己都无法解决。其实有些问题很简单,孩子的想法也有他们的道理。我们不必被预先的设置束缚,更不能因此再去束缚孩子的思维。教师应该具备在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策略的能力。

在自主活动中将自主真正地给孩子吧,就静心地做一个好的观察者。将观察结果好好分析、解读,继而为孩子创设一个有趣、适宜的活动环境,是我们教师要做的更有价值的事情。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