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2016-10-13 幼儿学习0
同时,教师的良好态度直接影响幼儿说的自信心,教师的支持与赞赏有助于幼儿树立成就感。教师在与幼儿谈话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围绕话题交谈,积累相互对话的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表达,使其感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那么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他们也有了语言运用的机会。

另外,幼儿在说话的过程中,当出现词不达意,语句不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因为教师出于“教育”的目的,打断孩子的话而要求他“说完整”、“说对”、“发音正确”等等,实际效果往往是孩子的交往愿望在这样的“打断”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允许孩子说得暂时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完整。同时,我们还要相信幼儿乐说的态度,会使幼儿在敢说爱说中获得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

二、在各领域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有的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比较重视语言的学习,而在其他领域就比较忽视。其实,语言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科学、艺术、社会等其他的知识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没一点收获都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其他领域中获得的谈话内容、题材和经验,最后又在语言领域中得到整合。幼儿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循环中学习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

(一)在科学领域中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探索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教师会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揭示规律、总结特征,这一切都与语言分不开的。如:科学教育活动《看谁跑得快》,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探索不同的物体在平面滚动快慢的情况。教师预先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物体会滚动这是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但不同形状的物体同时滚动的快慢,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感性趣的。在活动中,幼儿一边实验,一边丰富了“滚动”、“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词语。这时候,教师应该让幼儿有充分描述和讨论的时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示幼儿用完整、连贯、通顺的语句表达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结论,使幼儿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既丰富了词汇,又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