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共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6-10-12 幼儿学习0
(四)资源共享,共建学习型社区

作为社区的一个窗口,我们充分利用软件、硬件优势,引导亲子间形成共读的学习氛围。

1.展示“美食街”、“亲子陶艺大赛”等活动,让观摩者体验到富有情趣的亲子互动的方式;

2.与区妇联联手,组织以“亲子共读”理念为指导的一系列活动,同时,邀请幼教专家开设讲座,将“亲子共读”的理念渗透于社区家庭中;

3.尝试开辟新渠道,与企业合作,联手举办“康尔润通”杯家庭学习节、《家庭·亲子·成长》征文比赛,以此来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

(五)培训反思,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加强“家教研究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1、采用分层互动的管理方式,即课题组负责人指导一一课题组主要成员一一一线教师,上通下达,强化研讨与反思的意识;

2、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把握课题研究的科学方法,同时选送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讲习班,以此来提高教师对“亲子共读”理念实践的反思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的全方位参与有益于弥补和改进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相脱离的状况,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对“亲子共读”活动起到拓展与延伸的作用,从而促使每位教师成为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主体。

三、对“亲子共读”活动的思考

(一)转换角色位置是形成“亲子共读”理念的首要前提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又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因此,形成“亲子共读”理念,教师和家长之间、亲子之间必须重新定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曾经说过,教师必须要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因此,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关键在于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由过去单向传承式的指导者地位转换为双向交互式的家园关系,充分发挥家长更新“亲子共读”理念的主观能动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