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教育史》有感之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2016-10-11 幼儿学习0
其次,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注重规律教育。

幼儿的学习是在一天的游戏中不断接受的,可以说每一分每一秒他们都在接受新知识。陈鹤琴先生认为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我们课程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学习、生活规律来编制,它可以包括五方面:(1)儿童健康;(2)儿童社会;(3)儿童科学;(4)儿童艺术;(5)儿童语文。(即我们的五大领域)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教材安排也应是整个的,互相联接的,并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之间互相连接发生关系,整个地进行教学。

最后,树立正确教育观,养成“创新”意识。

幼儿喜欢新鲜感,重复单调的活动都会觉得乏味,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再三强调: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有效地激发、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他所倡导的“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对于我们创设幼儿园环境有很大的启发,要求我们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同时要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单纯地把教师看作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应该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为了替国家教育人才”、是在履行一种“神圣使命”,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来铸造新的人生旅程,用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教育事业。

“活理论”显现的是一个“活”字,作为21世纪的新教师,在学习历史留下的智慧时,我们更渴望自己的创新,时代在进步,经验在积累,为着同一个目标,让我们书写下一个“历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