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活动区三大环节的指导

   2016-10-11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一、活动前的指导:目的和作用从幼儿的角度看1、幼儿头脑中明确活动的意向。2、知道自己是主宰自己活动的主人。3、使幼儿不断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去选择合适的活动。从教师的角度看1、鼓励幼儿思维,了解孩子的想法。2、知道自己随后活动中对每个幼儿的观察内
一、活动前的指导:目的和作用

从幼儿的角度看1、幼儿头脑中明确活动的意向。

2、知道自己是主宰自己活动的主人。

3、使幼儿不断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去选择合适的活动。

从教师的角度看1、鼓励幼儿思维,了解孩子的想法。

2、知道自己随后活动中对每个幼儿的观察内容。

3、帮助幼儿实现计划。

帮助什么样的幼儿制定计划?

1、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幼儿。

2、计划不详细的幼儿。

3、每天计划相同幼儿。

4、制定多个计划的幼儿。

5、无法实现计划的幼儿。

(注:从小班开始逐步实现制定计划的能力。)

二、活动中的指导——指导的时机与策略:

1、教师在活动中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兴趣的稳定性、多样性。

(2)是否做着自己计划中的事情。

(3)幼儿的坚持性和探索性。

(4)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是什么?

(5)他用什么技能与同伴交往与合作。

(6)他的交往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接纳还是排斥,是成功的还是失败。

2、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介入:

A:计划不能顺利执行时介入

(2)较长时间无所事事

(3)一直做着同样一件没有结果或重复的动作

(4)自己想做的事情没做,正在犹豫时

(5)从一个区游荡到另一个区无所事事的幼儿

(6)较长时间没于任何人有语言交流的

(7)一件事没做完有开始第二件事

(8)情绪不好的幼儿

(9)四处张望、寻找新的活动内容

B:计划执行顺利需鼓励支持介入

(1)用真诚的态度有兴趣的描述幼儿活动中该鼓励的地方。

(2)要求幼儿描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3)参与正在寻找材料的幼儿的活动

(4)帮助幼儿向同伴展示作品。

C:计划基本实现时介入

(1)帮助幼儿丰富原有计划(例如到其它区中推销自己的产品)

(2)帮助幼儿制定新的计划

D:幼儿出现争端和过激行为时介入

(1)年龄小的幼儿出现争端教师必须介入(如抢娃娃)

(2)年龄大的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须介入(如扔玩具、破坏别人的游戏)

(3)有不安全、消极因素时必须介入。

3、活动后的指导:指导幼儿回忆分享整理的策略

(1)活动回忆与分享的目的

回忆的目的:是将自己的计划保存到记忆中。

分享的目的:获取同伴的经验资源、展示自己成果。

(2)回忆分享的时间:

☆没有收拾之前在现场回忆分享。

☆整理之后围成一个圆一起回忆分享

(3)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可以是各区小组的形式。

注意:回忆与分享是否成功取决于幼儿活动是否是成功的,回忆与分享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将自己的成功之处能说出来,提高幼儿的说话质量,不要老师当翻译,关注“弱势”的幼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