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幼儿数学教育中基本的原则

   2016-09-19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和越来越多的教师沟通和交流,听取了更多的老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看法和想法,越来越感觉到幼儿数学教育是应该深入的研究的。这次在郑州讲课的过程中,感觉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个就是动手操作的原则。幼儿
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和越来越多的教师沟通和交流,听取了更多的老师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看法和想法,越来越感觉到幼儿数学教育是应该深入的研究的。

这次在郑州讲课的过程中,感觉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个就是动手操作的原则。幼儿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幼儿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建构起数理逻辑概念,幼儿思维内化的过程就是动作内化的过程,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可以看出来,幼儿计数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拿数阶段----点数阶段------看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动作发展由手部动作-----手指的指点---眼球的转动。动作幅度逐渐的缩小,从而实现了思维的内化。同时在语言的配合上,也经历了一个大声数数---小声点数----默数的过程。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让操作伴随幼儿数学发展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幼儿看老师操作。还记得我在小班看的一堂分类课,老师让幼儿将一样长的思维棒放在一起,刚开始老师是讲解加上演示操作,幼儿虽然说出了一样长的思维棒放在一起,可是,一旦让幼儿自己操作,却发现很多幼儿不是用眼睛来观察思维棒的长短,而是拿出来思维棒一根一根的进行比较,然后将一样长短的放在一起。幼儿幼儿甚至是拿出一根棒,和所有的思维棒比较完以后才最终找出了三根一样长的思维棒。可见,动手操作对发展幼儿思维的重要性。

另外,要重视幼儿数学概念的“物化”,就是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幼儿阶段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要让幼儿借助与具体想形象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数理逻辑概念。想幼儿数学教育的几个部分:数、量、形、空间、集合、时间、统计中,什么最难掌握,就是数概念和数的运算,什么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幼儿认识图形和感知分类、认识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就是因为数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而分类和图形的感知往往是伴随这实物来认识的。因此,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抽象的数概念通过实物的形式来展示出来,实现概念的“物化”,将抽象的概念变的具体形象。如在让幼儿认识数位的时候,无论教师怎么讲解还是有一部分幼儿不能理解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区别,而在用思维学具教学的过程,我们将十位物化为思维棒,将个位物化为思维体。如42,很多孩子很快的就能够拿出四根标准思维棒和两个思维体来表示这个数。(注:一根标准思维棒由10个思维体组成),经过几次练习以后,幼儿很快的就理解了十位和个位的区别,十位上的数字代表思维棒,个位上的数字代表思维体。很快的就区分开了十位和个位。

还有,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衔接和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温故而知新。有一部分老师往往忽视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有的知识都是新知识,而忽视了新旧知识的比较,如在学习数的运算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感觉加法和减法很难教,其实,如果让幼儿将加法和组合建立起联系,相对就轻松多了,所以加法运算重点是让幼儿感知到加法的含义,同时引导幼儿运用组合来学习加法运算就好多了,同样的道理,幼儿掌握住10以内的加法运算以后,在进行加法运算,就会快很多只要幼儿掌握住运算的技巧和规律,练习就好多了,试想10以内的加法就45道练习题。怎样让幼儿进一步强化运算规律呢,我们采取了找规律学技巧的训练,将加法分为直加和进位加。在直加的过程中,分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看起来是难度增加了,其实练习的还是10以内的加减,切幼儿的运算速度也提升了很多。

再次,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有一个累计的过程,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累计的时间和过程,我们说“教师不是流水线,幼儿不是工业品”。要尊重幼儿个人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一堂课要要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幼儿实现发展的目标。循序渐进胜于一蹴而就。

幼儿数学教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