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维度多举措助大学生就业“起好步”

   2023-03-31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最近,上海各部门、各行业、各高校都在竭尽全力举办各种招聘会,提供动辄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就业岗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参与。但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远非招聘会所能解决的。  “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多考虑我们公司,尽管我们

      最近,上海各部门、各行业、各高校都在竭尽全力举办各种招聘会,提供动辄几千个甚至上万个就业岗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参与。但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远非招聘会所能解决的。

      “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多考虑我们公司,尽管我们新员工要去位于不同城市的建设工地驻扎,但只要肯努力,职业发展前景很乐观。”2023年新春伊始,在一场线下招聘会现场,一家建筑行业央企二级公司的HR(人力资源)负责人对记者说,招聘会这天收到的简历屈指可数,“虽然我们的工作辛苦、薪水不高,但央企平台好、成长空间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招聘会上“人岗不匹配”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边是年轻人感觉找不到好工作、工资太低,另一边不少企业也在发愁招不到人。

      团上海市委近期公布的《2023年上海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方案》显示,除了常态化招聘平台这一就业“主战场”,共青团系统还推出了六大促进就业计划,其中包括低收入家庭就业帮扶、大学生创业帮扶、就业引航等。“招聘会只是一个对接平台,其实是就业的‘最后一步’。大学期间给年轻人更多机会锻炼一样很重要。”团上海市委学校部相关负责人说。

      招聘会上“销售岗”遭遇尴尬,“职业指导区”排队最长

      2.5万个岗位,这是疫情3年以来,由上海市人社部门牵头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一场线下招聘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它吸引了很多求职者前来,有些非985、211高校更是摩拳擦掌,由学校教师带队,包了好几辆大巴车,早早地把有意向的同学送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招聘会现场。

      “我们往这边走,那一边我都看过了,全是招销售的。”招聘会上,几个男生拿着各自的简历和资料,一边分享经验一边寻找合适的岗位,他们不愿意从事销售工作。其中一名男生告诉记者,销售岗位底薪很低,与大学毕业生们的“心理价位”明显不符,“跟我们专业不对口,所以没兴趣”。

      而在另一边,上海一家农业销售类国企的HR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她这次带来的20多个岗位大多是销售岗,只有4个是行政岗。然而,最受欢迎的恰恰是行政岗。

      “实际上,我们的核心业务就是销售。行政岗定岗定薪,目前看起来月薪是税前6000元,多年以后涨幅可能也不会太大。销售就完全不同了,底薪低,后期会有业绩收入。”王女士在摊位前坐了一上午,收到的简历瞄准的目标几乎都是“办公室文员”。“有的人嫌文员工资低,我建议他申请销售岗,他又不乐意;还有的人嫌公司离家远,薪水不够租房和通勤,我只能说‘是不是可以克服一下’。”

      部分岗位在招聘会上遭遇的“尴尬”完全在主办方预料之内。上海市人社局颇具前瞻性地在这场大型招聘会上设置了“职业指导区”,这个区域排队最长,有8名经验丰富的职业指导师“坐镇”,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纠结到底要考研还是找工作,我们法律专业的对口工作不太好找。”华东政法大学金融专业大三学生小陈把自己的求职第一站定在了“职业指导区”。为她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是上海市首席职业指导师丁洁,她有超过18年的职业指导工作经验。

      丁洁建议小陈先去招聘会上的“就业见习基地专区”看看:“先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实习岗位,不一定苛求专业对口。做一阵子再看看,如果能就业,肯定还是优先找工作。毕竟研究生毕业后一样还得面临找工作的问题。”

      “先实习起来”,去看看象牙塔外的世界

      丁洁告诉记者,对应届生而言,职业指导提前介入比频繁参加多场招聘会来得更有用,“大学生毕竟没有走出过象牙塔,他们对就业的理解很多来自同学之间口耳相传”。在这场招聘会上,丁洁但凡遇到前来咨询的非应届生都会先建议对方去“就业见习基地专区”看看,“先实习起来,感受一下一份工作”。

      东方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是这场招聘会上的“红人”,它为应届生开出的月薪上下浮动空间较大,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都投向同一个岗位。该营业部营销副总陈晓烨在现场一刻不停地接待前来投递简历的学生。

      “谈了几十个学生了,没有遇到特别有潜力的、能主动与我对话聊天的人。”陈晓烨告诉记者,应聘者普遍关注怎样才能拿到招聘公告中标注的最高一档的薪水,但鲜有学生具备与人“自来熟”、拉近距离的能力。

      “很多人觉得我们可能要名校、高学历、高绩点的学生,实际上,我们会考察一个人是否擅长与人交流。”陈晓烨介绍,他更看重那些在校园里积极参与校园事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外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学生。

      记者注意到,上海共青团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这两项计划都是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六大计划中的内容。其中,扬帆计划将在2022-2023学年组织不少于800人进行政务实习,不少于1500人进行企业实习,举办职场体验活动不少于5场;社区实践计划将组织不少于25%的高校团支部、不少于6万名大学生就近就便参与社区实践。相比庞大的学生群体,这个规模虽然不大,但也能切实帮助到一部分学生。

      让大学生到社区去、到基层去

      除了那些明确不考虑就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想要就业的大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就要为就业做些准备了。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邵洪宇是团上海市委“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中的一名团干部。根据该项计划,上海市、校、院系三级至少有500名团干部,要对全市50所高校的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开展就业结对帮扶,2022-2023学年计划帮扶不少于1200名毕业生。

      邵洪宇从2021年开始就在做这项工作,至今已与8名学生结对帮扶。但在指导困难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他发现有这种职业指导需求的学生远不止这一小部分人群。为此,他开设了网络电台“大学那些事儿”,针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问题推送“微课程”,推送的内容总是尽可能瞄准大学生们关注的热点,例如“3种高情商的说话方式”“自我管理的9个好习惯”“精致‘敲门砖’敲开打工人之门”“领导说‘你辛苦了’该怎么回应”等。

      邵洪宇告诉记者,目前他帮扶的有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每一批学生都是从大二开始接受帮扶,“会介绍他们参加各种职场交流活动,与他们一起做一些规划,每一个寒暑假都不浪费,能实习就去实习”。

      他介绍,校园里其实有不少职场模拟类的活动,但报名参加的同学并不多。实际上这些活动很适合大二、大三的学生尝试,有助于他们后期寻找实习岗位。此外,他还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参与学生会工作锻炼与人交流的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2020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盛婕妤对此深有体会。她在大学本科阶段很少关注校园里各种实践活动,也没有参与学生会相关活动;但在研究生期间,她当过志愿者,又参与了研究生会的一些实践活动,还加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成立的就业群。

      “我现在关注了‘上财青年’微信公众号,还把就业群的信息置顶了。”她介绍,这些微信群和公众号其实很有用,“上面会有一些实习、社会实践的机会可以报名。我本科时对这些关注不多,很想提醒学弟学妹,如果想找工作,从大二、大三开始就应该留意这些机会”。

      去年暑假,盛婕妤通过“上财青年”公众号报名参加了扬帆计划,经学校遴选和自愿选择,她得到了去普陀区真如街道经发中心实习锻炼的机会。“我在经发中心一直跟着那里的老师跑各种辖区内的企业,我发现企业是真的更看重有实践经验、善于与人沟通的学生。”盛婕妤觉得,善于交流是找工作的一张“王牌”。“就算考公务员,我发现政府部门也要招会沟通的学生。我在街道实习就经常要给社区里的阿姨处理邻里矛盾,向她们解释政策。”

      为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团上海市委今年除了高校毕业生专题招聘会、六大促就业计划外,还将聚焦上海新城区、新就业、新技能3个关键领域,引导学生前往上海临港新片区、“五个新城”、“南北转型”地区就业实习实践,聚焦“新业态、新就业”领域开展职业教育,开展“彩虹人生”万名大学生技能提升行动,这3个关键领域计划各覆盖不少于1万人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近日,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的200余名青年师生云上联学。  杭州职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红烛”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员贾诗琪作名为《红医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之
    06-11
  •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
    06-11
  • 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
      李秀云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生长之道、成长之道,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位教师创造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环境的“因师施培”举措,受到媒体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
    06-11
  • 是否花式晒娃要细思量
      刘丽君  “这届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说话,不是走路,而是拍视频、刷视频。”网友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如今面对的一个现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的家长喜欢用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年幼的孩子也越
    06-11
  •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06-11
  • 高考英语全国卷:增强开放性 注重以文化人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科目考试结束。今年英语全国卷命题思路是什么?又有哪些特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命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各地高中英语教学实际,聚焦立德树人,加
    06-10
  • 突出核心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专家解析2024年
      光明日报记者 唐芊尔  6月8日,部分省区考生进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思想政治全国卷试题彰显学科育人功能,强化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历史全国卷试题将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要求融入试题
    06-10
  • 深化综合考查 引导探索性品质养成——命题专家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6月8日,2024年全国高考进入第二天。部分省区考生完成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告诉记者,三科试题强化素养立意,强化学科观念考查,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验考
    06-10
  • 考查创新思维 激发探索兴趣——详解高考语文全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共6道。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另有北京、天津、上海自主命制3份。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查学生探索
    06-10
  • 202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题量减了,思维考查加强
      本报北京6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洁)今天,2024年高考数学科目已经结束。命题专家指出,2024年数学新课标卷调减了题量,同时增加了解答题的总分值,优化了多选题的赋分方式,强化了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功能。  命题专家提到,新课标卷创设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