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中形式美要素的结合(一)

   2017-05-27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在中西绘画不断交融的今天,西方传统的美术作品和现当代流派作品巨大地吸引着儿童的视线。中国的绘画作品也让儿童了解了祖国艺术的博大精深。从古到今,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在形式美上存在着差异。儿童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形式美上,大胆地尝试融中西绘画
在中西绘画不断交融的今天,西方传统的美术作品和现当代流派作品巨大地吸引着儿童的视线。中国的绘画作品也让儿童了解了祖国艺术的博大精深。从古到今,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在形式美上存在着差异。儿童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形式美上,大胆地尝试融中西绘画所长。下面笔者就自己实践中的儿童绘画与中西绘画的形式美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

西方的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侧重于体块、光线、空间、色彩、量感、解剖、透视结构等物体的内部规则和外部明显特点。我们可以从欧洲文艺复兴为缩影,看到绘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大量的建筑,体现着精准的尺寸数据、支体结构、材料属性,强烈地体现着数学、物理学等各学科的综合表现。所以,西方绘画的形式美更有赖于科学的研究,比如:众所周知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纱》,就是科学的运用建筑学设计中的透视原理,来构成画面的背景,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形成纵深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绘画才能和他的数学、物理学方面的才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西方绘画偏重于客观事物本身,塑造表现也倾向于团块。

中国绘画的形式美侧重于点线、固有色或黑白的墨色对比,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理光学色,作者更多地把握画面的节奏、气韵等抽象意识和内部感受。古人对点线的领会和感悟,一直延伸到现代的中国画之。故古人往往把书画合为一体,因此书法完全是线的表现,内在地产生力度、节奏、流畅等诸多主观意识。中国画中的题款是画中的诗意,而诗意的体现便是画面的完美表现。所以,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纯粹的点、线在客观上是不复存在的,是作者对物体的高度领悟,是点、线结合加以体现。道家称“五色使人目眩”,使人们产生对客观物体的漠然处之,而对黑白墨色产生了无比浓烈的爱好。由此可知,中国绘画注重主观意识,塑造表现更倾向于点线。

(待续)

 
标签: 形式美 点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儿童绘画中形式美要素的结合(二)
    儿童绘画应融中国绘画的点线与西方绘画的团块,使儿童注意观察客观外部特征和主观精神意识,更好地结合中西方的形式美。传统文化偏重主体精神,绘画形式美的构成要素侧重于点线、色(固有色或黑白墨 色,而非“色彩”)、质、气韵等抽象形态和内在感受。儿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