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户外活动“红绿灯”游戏的调整

   2016-09-18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  今天午餐后,我照例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散步。走到大操场的时候,带头的幼儿说:“老师,给我们玩个游戏吧”,排在第二的幼儿听到了也说:“我也想玩游戏”“我也想要”……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呼声此起彼伏。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游戏欲望,我愉快地答应了。考虑


  今天午餐后,我照例带着孩子们去户外散步。走到大操场的时候,带头的幼儿说:“老师,给我们玩个游戏吧”,排在第二的幼儿听到了也说:“我也想玩游戏”“我也想要”……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呼声此起彼伏。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游戏欲望,我愉快地答应了。考虑到餐后不适宜做剧烈运动,我请幼儿自己商量要玩的安静游戏。最终大家决定玩“红绿灯”。
  
  游戏开始了,幼儿站在跑道上,我则站在场地的另一头。游戏的时候我要背对着他们说“红灯绿灯”,再转身说“亮”。这样做的时候幼儿只能听到一个“亮”字和我的面部表情(在我转身说话的时候幼儿离我太远,他们听不到我说的话)。对他们而言,在他们还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就已经被注视了,这严重影响了游戏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我希望幼儿能听到我完整的对话,为此我改变策略,在面对幼儿说“红灯绿灯”的时候把眼睛蒙住,说到“亮”的时候把手从眼睛处移开,这样做让幼儿听到老师的完整对话,让幼儿在身体停止之前有一个缓冲的时间。
  
  几次游戏后为了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我增加了游戏的情节——结合“木头人”的游戏,在老师注视他们的时候保持不动,这时老师走到幼儿当中,摸摸这个,点点那个,被老师摸到或点到的幼儿如能保持不动就算通过,反之则被老师带走至终点处,等其他同伴来救他。增加了这个游戏情景后,幼儿的兴趣更浓,活动的积极性更高。
  
  这次事件让我想到了老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有变通游戏的能力,当游戏被某些因素影响的时候教师要学习分析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能根据游戏场地和幼儿的活动现象随时调整,变通,以达到最佳的游戏效果。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