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生与父母同校同专业:读书让人深刻

   2018-09-02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编者案】  生于2000年,他们是具有划时期意义的“千禧1代”。2018年开学季,“00后”成为大1新生的主力军。  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WTO,“00后”的成长覆盖中国的WTO周期,这让他们更有国际视野,也更“开放”。同时,“00后”成长在互联网普及化的

  【编者案】

  生于2000年,他们是具有划时期意义的“千禧1代”。2018年开学季,“00后”成为大1新生的主力军。

  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WTO,“00后”的成长覆盖中国的WTO周期,这让他们更有国际视野,也更“开放”。同时,“00后”成长在互联网普及化的时期,互联网对他们来讲,就像空气与水1样,是生活的必须品。

  “00后”的父母,大多数是70后,正是现在中国中产的主要组成部份,他们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支持“00后”按自己的兴趣去选择。

  如今,“00后”已全面“上线”。澎湃新闻采访了20个“00后”,请他们对20个问题进行了“同题问答”,从他们五花八门的答案中,我们能感遭到“00后”比先辈们更天马行空,也更具创造性。可以说,“00后”带来了1种新的文化。

陈嘉雯。

  人物小传

  姓名:陈嘉雯

  性别:女

  生日:2000.08.16

  中学:清华附中

  大学:清华大学

  专业: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

  特点:多才多艺,敢想敢做,小时候把单片机当玩具,长大后准备专攻人工智能前沿科技。

  陈嘉雯和父母的录取通知书。 本文图片 受访者供图

  8月对陈嘉雯意味着成长和演变。她在这个月的16日,刚满18岁,紧接着,22日,步入了自己“缘分注定”的清华大学。

  今年进入清华园的2018级3800多名新生中,像陈嘉雯这样的“00后”有2784人,占比到达了4分之3,年满18周岁的“00后”开始成为大学校园的新力量。依清华传统,以入学年份最末位命名“X字班”作为每届学生昵称,今年入学的新生即为“8字班”, 陈嘉雯即为“青春∞8字班”中的1员。

  解不开的清华缘:1家3口同1大学同1专业

  “我中学是在清华附中,爸爸妈妈又是清华大学毕业的,1直在清华长大,跟这片院子感情挺深的。”22日,陈嘉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解不开的“清华情结”让自己感觉1定会到清华大学读书,终究如愿。

  陈嘉雯和父母1样,都选择了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专业。在该专业任教12年,陈嘉雯的母亲任艳频终究等到女儿或将成为自己的学生。

  “我打心底里觉得开心。”任艳频说,夫妻两人1直盼着孩子能选自动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尽量多地给女儿提供专业相干的信息,还请自己的学生“现身说法“,让女儿进1步了解自动化的学习、就业情况。任艳频坦言,自己在自动化专业中体会到了很多乐趣,期盼着女儿乐在其中。

  “自动化涵盖的领域很广,我对其中的人工智能、前沿科技这方面很感兴趣。”谈及当初选该专业的缘由,陈嘉雯说道。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愈来愈多的重复性的事务可以交由人工智能完成,可能对低端劳动力产生1些挑战,但这同时要求人本身不断寻求进步。

  虽然陈嘉雯跟随父母脚步选择自动化,但这并不是刻意为之,任艳频表示,其中更多的是1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陈嘉雯的录取通知书。

  他人玩洋娃娃,这个女孩爱电子元件

  小时候放假,任艳频去实验室时,常常会把女儿陈嘉雯捎上。他人还在玩洋娃娃,小小年纪的陈嘉雯却对实验室里的各种面包板、电子元件产生无穷好奇。而在小学课后3点半,大多学生会选择画画等兴趣班,陈嘉雯却报了单片机课程。

  “她学得还挺高兴,后来还学了flash,对软硬件很感兴趣。”任艳频说道。

  随着兴趣爱好走,陈嘉雯还学竹笛,参加民乐团,出国访问,中学组建了1支乐队,担负主唱。

  “我认为这些经历对她来讲比较重要。” 任艳频说。对照很多孩子的课余时间被补习班填充,陈嘉雯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涯却很是丰富多彩。“她几近没有参加任何补习班,没有超前学习,都是1步1步随着老师学。” 任艳频认为,这才是学习应当有的模式。

  陈嘉雯也表示,虽然高中学业重,但是她也并没有抛弃自己唱歌的爱好。“劳逸结合,我不是死读书的那种,1整天坐在书桌前,效力也不高。”她说,接下来如果在大学里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也会斟酌再组建1支乐队。

  青春绽放,看到这批行将入学的“00后”,任艳频感慨,跟我们上1代相比,他们生活在信息时期,接触的新生事物更多,视野明显更开阔,甚么都敢大胆尝试而且多才多艺。但另外一方面,他们可能自理能力略微弱1点。

  历任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老师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与学生们终年打交道,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评价道:“‘00后’大多经历过比较系统良好的教育进程,知识面更广,而且敢想敢做,有创造力。我们作为老师的责任则是去点燃他们,他们应当更容易被点燃。”

  而陈嘉雯则希望对他们这批“00后”有1个客观中立的看法。“之前我在网上看到‘00’后被称为‘垮掉的1代’,有1些负面的评价,我不太同意。我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有1个成长进程,每一个年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时期烙印,以后有1天管理这个国家的也会是1批‘00后’。” 陈嘉雯说道。

22日,陈嘉雯到清华大学报到。

  【00后20问同题速答】

  1. 被称为“00后”或是“千禧1代”,你的态度是甚么?用3个形容词来自我评价1下你们这1代人。

  陈嘉雯:如果是1个中性的标签就无所谓。但是之前我在网上看到其实对“00”后称为“垮掉的1代”等很多负面的评价,我就不太同意。有时候我在网上发言,由于我有“00”后的标签,就会有网友出来怼我,我挺不同意的。每一个人都会有1个成长进程,每一个年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时期烙印,以后有1天管理这个国家的也会是1批“00后”。

  如果要形容我们这1代的话,由于中国的发展,让我们能有更开阔的视野,性情可能也会比父母辈更开朗,我就是1个正常长大的孩子。对照父母,哥哥姐姐,我觉得我们可能机会更多1些,见识更广1些,素质更高1些,出国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意识:不要给中国丢脸。

  2. 对60后、70后、80后、90后,如果也让你们用3个形容词去形容他们,会是甚么?

  陈嘉雯:爸妈他们可能小时候诞生比较贫困,要概括的话,他们那个年代应当是奋斗。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都考上了清华,非常努力。他们的奋斗让我现在有1个很好的生活环境,不用再为衣食忧愁,有1个更高的平台去发展创新。

  到我们这1代,虽然环境更好了,但是也没有缺少奋斗力,每个时期的人都有每一个时期人的目标,我在高中、大学,周围的同学都很努力。之前,人们多是为外界所迫,有生活压力,但是现在我们有更坚定的目标和信仰。我觉得1个人没有目标生活会很没成心义,很颓废。

  3. 有无偶像,为何将他/她作为偶像?

  陈嘉雯:可能跟很多女同学1样,我也喜欢追星,但是1般都是几天换1个,不会1直喜欢1个,也不会特别疯狂。我喜欢的偶像可能需要颜值高、有才华、气质好。

  4. 有甚么兴趣爱好?

  陈嘉雯:最喜欢的是唱歌,高中也组了1个乐队,1直在唱,在网上也发了1些我们的作品,乐队有67个人。虽然高中学业忙,但是由于自己喜欢,所以1直也在唱歌,做乐队。我不是死学习的那种,我觉得1天坐在书桌前,其实没有学习效力。劳逸结合,效力比较高。我们学校也1直支持我们做乐队,还在北京各学校做过巡演。

  我最常常的就是跑步,假期也基本坚持每天跑步。其他像乒乓球、羽毛球也有尝试。

  上大学还会继续坚持,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其实我还想继续组1个。

  5. 有手机么?几岁具有自己的第1部手机?最经常使用的视频软件、聊天软件和新闻利用软件分别是甚么?

  陈嘉雯:12岁读初1时有了第1部手机。最多的就是社交类APP,微信、微博、QQ、豆瓣、知乎等等,最经常使用的视频是爱奇艺,聊天是微信,新闻是澎湃新闻。

  6. 上大学前是不是出过国,进入大学后是不是有出国交换交换的打算?

  陈嘉雯:基本上每一个假期都出去,去过10多个国家,除南极洲基本上每一个洲都去过。有交换的打算,最想去美国的大学。

  7. 和父母的关系如何,有兄弟姐妹么,原生家庭对你有甚么影响?

  陈嘉雯:挺好的,他们给我的空间挺大的,很尊重我的意见。没有兄弟姐妹。

  原生家庭对我影响挺大的,特别像在我上清华这1方面,认识的人也基本上都是清华的。父母的学习也很好,带给我指引和视野。

  8. 为行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购买了哪些设备,父母或亲友送了你甚么入学礼物,你最想要甚么入学礼物?

  陈嘉雯:宿舍1般常有的都买了,由于家比较近,缺少甚么可以去取。

  他们没有送。我觉得没有甚么特别想要的。

  9. 大学生活费每个月准备了多少,该不该向父母要生活费?

  陈嘉雯:妈妈打算每月给我3000元,但我觉得有点多。现在可以要,但是以后自己有能力了,可以通过打工来挣自己的生活费。我希望在清华表现优良,用好成绩换生活费。

  10. 对大学专业是不是满意,有无转专业和读双学位的计划?

  陈嘉雯:很满意,是第1志愿。没有转专业的打算。双学位方面我想再了解1下,之前有斟酌新闻的双学位。

  11. 对大学宿舍条件和室友分配有哪些期望?

  陈嘉雯:对我这类没有住过宿舍的人,有点不习惯。由于是公共浴室,还要排队,中午还没有热水,热水是定点供应。晚上11点以后还要熄灯断电,有点不习惯。

  我也看过国外大学的宿舍,觉得有差距,但是住下来感觉也还好。

  我早上见到了自己室友,我们还是老乡,由于我的籍贯是陕西的,觉得挺巧。骨干营已分过1个宿舍,有3个室友,我觉得自己遇到这些室友,虽然是随机分的,但都挺好的。

  12. 如今整容很流行,有些男生也化装,你会斟酌在大学里改变个人的形象吗?

  陈嘉雯:我个人肯定不会整容。我身旁有个朋友刚刚整容,我觉得改变父母给自己的5官挺没必要的。如果你想变美,可以斟酌提升个人气质,减肥,或化装。我觉得整容会有后遗症,失败案例也很多。

  我会尝试化装,由于现在我还不会化装。

  13. 在大学里想做哪些事,如果按重要性排序,排前3的是甚么?

  陈嘉雯:清华的平台很大,资源很广,想做的事特别多,比如支教、国外交换、社工,感觉做不完。

  按顺序排的话,学习肯定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想先尝试社工,然后是唱歌。

  14. 会在大学里交男/女朋友吗?

  陈嘉雯:现在没有。大学应当会找男朋友,由于我的很多尊长,包括我爸妈,都告知我在大学找个对象特别重要。虽然我不知道为何。

  15. 想参加甚么样的大学社团?

  陈嘉雯音乐类的。

  16. 你心目中大学里好老师的模样,需要具有哪些特点?

  陈嘉雯:我觉得妈妈就是1个好老师。她是清华自动化系的老师。

  她之前带的班是北京市优秀班集体。她作为班主任,会关心每个同学的心理和生活,还带全班同学来我家吃饭。

  我觉得好老师的标准就是,对学生有耐心,能为他们未来做出指点。

  17. 你会如何处理和老师、同学等的人际关系?

  陈嘉雯:要学会自我调理。压力很大时,负面情绪都会有,可以跑步、唱歌,实在不行就大哭1场,经过几次调理后,抗压能力就会变强。

  18. 大学期间斟酌创业吗,大学毕业后会选择先就业,还是继续进修?

  陈嘉雯:有这个想法。如果能遇到1群志同道合人的话,我还挺想试1试的。

  肯定会读研究生,专业到时再说。

  我对北京挺有感情的,由于从小在北京长大。但如果去上海也能够。我个人来讲还是喜欢发达城市,但不会出国。行业来讲,我还是比较想创业,或去1些年轻有活力的公司,其次是那些稳定的大公司。

  19. 是不是认可“读书无用论”?

  陈嘉雯:不认可。就我个人经历,我身旁也有富2代,不读书的,现在每天晒豪车,吃的愈来愈胖,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成心义,他的语言也会让你觉得很粗浅。我们之前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越交往越会觉得这个人没有深度。虽然有钱,去过那末多地方,但是眼界还是很浅。我觉得读书可让人变深入,对问题有深入思考,对社会现象有广泛了解和认识。在做选择的时候,有更多自主权。我觉得只有读书,才能够塑造出1个为社会有贡献的人。

  大学就是为进入社会做豫备,在学习以外,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创新力等。成为1个更好的人。

  20. 你希望从大学取得甚么?

  陈嘉雯: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
      5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选派的辅导员邱冰妍老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素养,从容不迫
    06-12
  • 亲子作业的价值在过程而非结果
      关育兵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应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建议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单一的作业成果。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当前教育实践中过度“
    06-12
  •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6月3日上午9点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北京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六年级(18)班的家长代表走进校园。教室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和一节英语课。旁听完课后,班主任张维邀请家长开了一次特别的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建
    06-12
  • 乡村“微学校”的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强东  “没错,就是这所学校,跟报道里的图片一模一样。”一路导航,河南登封市石道乡中心学校校长刘辉一行几人,从嵩山脚下出发,跨过黄河,终于来到了位于河南济源示范区梨林镇的梨林小学,见到了梨林小学校长段济宁。  
    06-12
  • “大手”牵“小手” 育人显成效
      本报记者 鲁磊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你长大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觉得哪些职业工资高?”“数一数一万元有多少?”……近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特殊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上课的“老师”变成了大学的哥哥
    06-12
  •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近日,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的200余名青年师生云上联学。  杭州职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红烛”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员贾诗琪作名为《红医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之
    06-11
  •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
    06-11
  • 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
      李秀云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生长之道、成长之道,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位教师创造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环境的“因师施培”举措,受到媒体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
    06-11
  • 是否花式晒娃要细思量
      刘丽君  “这届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说话,不是走路,而是拍视频、刷视频。”网友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如今面对的一个现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的家长喜欢用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年幼的孩子也越
    06-11
  •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