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拟提案:加快发展老少边地区高等教育

   2019-03-04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2019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刘昌俊准备好了上会提案,其中1份是《关于在老少边地区增设教育部直属高校、加快教育精准扶贫步伐的建议》。  他告知澎湃新闻,该提案聚焦老少边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并

  2019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先进纳米技术中心主任刘昌俊准备好了上会提案,其中1份是《关于在老少边地区增设教育部直属高校、加快教育精准扶贫步伐的建议》。

  他告知澎湃新闻,该提案聚焦老少边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并为解决该老大难问题开出“药方”,包括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分最少设立1至两所非省部共建方式的完全归属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将已实行省部共建的相干高校先行直接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

  对在中西部省分设部属高校是不是可行,2月2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向澎湃新闻表示,现在建设部属高校还面临诸如编制、财政渠道等的问题,“目前做的事,是想办法怎样把大学办学水平提高”。

  无部属高校省分均散布在中西部

  现在有13个省没有教育部的直属高校,均散布在中西部,这主要是历史缘由造成。比如云南京大学学、山西大学很早之前是国立大学,后来合合并并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有了资源散布不均衡的表现。”范海林说。

  在增设教育部直属高校外,刘昌俊在提案中还建议为老少边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制定中、长时间发展计划,并将这1工作纳入教育部、财政部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老少边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建设,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由于老少边地区教育资源不足,高考难度1直很大,高考录取率长时间低于发达地区,已引发社会关注。另外,随着我国老少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快速增长,有些地区已出现科技工作岗位招工难问题。这些地区在人材竞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刘昌俊认为,本地培养是解决这1困难的有效途径。

  刘昌俊视察到,由于西部省分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短时间难于拿出大量经费支持高等教育。有些省分高等学校实际长时间处于经费紧张状态,人材培养与引进困难,乃至有实验课程开设也存在有经费不足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子女高等教育费用已占1些贫困家庭支出的1大部份。有很多出外省就读的大学生,在外就业后不但不能为家庭脱贫做出贡献,反而还需要父母继续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这1问题已成为1些脱困家庭再返贫的缘由。”刘昌俊说道。

  “这次提出这个提案,缘起去年底我的中学母校江西省赣州市第1中学校友会寄给我1本120周年记念校友册,看到母校很多杰出校友立足本省本市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细看下来,他们很多毕业于省属高校。”刘昌俊告知澎湃新闻,“而反过来,我们当初考到省外高校就读留在省外工作的,给原籍地方做出的贡献远不如这些毕业于省属高校的校友。”

  “(江西)地区特点产业、绿色产业等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各种人材的需求很大。但1些地方的高技术岗位难于招到适合人材。江西省如果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并由此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也许是解决这1问题的有效措施。虽然还是有1部份人材流向外省12线城市,但最少还有部份人材能够留在本省。”刘昌俊表示。、

  部省合建高校“相当于准部属高校身份”

  范海林同时也注意到,教育部已在没有直属高校的省分,选1所学校作为部省合建高校,他建议,将已实行省部共建的相干高校先行直接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行列。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实行方案(2018-2022年)》方案指出,要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实行中西部高等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东部高等学校订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部省合建”支持中西部地区14所高等学校发展。

  而早在去年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座谈会部署启动部省合建工作时就曾强调,要通过部省合建这1新的机制和模式,在还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分,按“1省1校”原则,重点支持河北京大学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京大学学、贵州大学、云南京大学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4所高校建设。

  2018年3月,陈宝生在103届全国人大1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部省合建时解释说,“目前全国有13个省、自治区没有部属高校,再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14家是‘13+1’。为了改变这类状态,教育部和这些地方1块儿商量,在过去省部共建的基础上弄了1个升级版,建立了部省合建这样1个机制,1省1校、部省合建。教育部把这些学校列入部属高校序列,相当于1种准部属高校身份,省、自治区和兵团对高校现有的支持力度不减、隶属管理不变,我们双方共同协力建设这14所高校。在不远的将来,使它能够快速成长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向‘国家队’水平迈进。这就叫作部省合建。这类学校可以把它叫作部建高校,这是1块金字招牌。”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让留守儿童“扬起笑脸 拥抱阳光”
      画完自己的笑脸,再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下午,鲁鲁(化名)画了7张笑脸。和鲁鲁一样,“六一”国际儿童节那天,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的孩子们画了一张又一张笑脸,开心极了。  这是团云南省委驻文沧村工作队结合首个全国
    06-09
  • 高考语文试题变化释放哪些教改信号
      2024年高考拉开了帷幕,语文试题再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24年高考作文有哪些新特点?语文试卷命题变化释放出哪些教育改革新信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语文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3套高
    06-09
  • 坚持立德树人考教衔接面向未来
      2024年高考拉开帷幕。记者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了解到,2024年高考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试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高考命题扎
    06-09
  • “行走的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这次研学,让我不仅了解到家乡的农耕文化,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匠独特精湛的匠心,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用心去感受美好。”在日前举行的研学活动中,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四年级学生张馨雨高兴地说。  这次研学活动是该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在该县六坝田
    06-09
  • 全力以赴守护青春梦想
      6月7日是2024年全国高考第一天,1342万名考生奔赴考场积极应考,社会各界全力护航,确保“平安高考”。本报记者深入各地高考现场,感受高考一线温暖瞬间。  考点校长  做细做实 守护安全  本报记者 王志鹏  6月7日,阳光灿烂,体感舒适。早上7点
    06-08
  • 立足于创新性思维 引导学生个性写作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的作文试题备受瞩目。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试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精神,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
    06-08
  • 确保高考安全平稳公平公正
      本报北京6月7日讯(记者 高毅哲)今天上午,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开考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通过国家教育考试指挥平台检查全国高考工作。怀进鹏查看了部分考点、考场以及考生入场情况,现场听取了2024年高考应
    06-08
  • “新文科视域下全国高校印尼研究与印尼语教学研讨会”举办
    “新文科视域下全国高校印尼研究与印尼语教学研
      2024年6月1日至3日,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绍兴市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文科视域下全国高校印尼研究与印尼语教学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
    06-07
  • 智能技术推动阅卷迈向“无纸化”
      记者都芃  对每一个莘莘学子来说,高考是人生中的一场大考。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结束“战斗”的考生走出考场,等待他们的是久违的轻松。但与此同时,一批工作人员进入高度紧张的“战备”状态,他们就是高考阅卷人。  自1977年恢复高考起,
    06-07
  • “科技神器”护航平安高考
      记者韩荣华凌朱虹  李丽云孙越  良好的考试环境对高考学子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多地多部门综合施策,纷纷亮出“科技神器”,在考试安全、考试组织、考生服务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全力护航“平安高考”。  北京:搭建实时智能巡查全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