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如何应对新形势新需求

   2024-05-25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教育学习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对于全球法律界而言,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学工作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上,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教育学习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对于全球法律界而言,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学工作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的发言直指论坛核心议题:人工智能给法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法律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法律研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分析海量法律案例和文献,快速发现法律规律和趋势。在法律实践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律师进行案件检索、文书制作、证据分析等工作,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人工智能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深远,它要求法学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法律实践需求的法律人才。”马怀德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求法学教育与前沿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通过技术与法律教育的结合,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教与学方法的变革、学术规范的调整。

  “应从推进法学教育智能化、法律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的制度化、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实施四个方面着手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说。

  在张文显看来,智能时代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融合了更多的人工智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内涵信息等,因此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切实了解人工智能,正确运用人工智能,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法学教育,以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来引领规范和保障人工智能,促进人工智能向善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此外,在主论坛和6个平行论坛的会场中,法学教育如何应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也成为来自各国知名大学校长、法学院院长、知名学者和国际组织知名专家聚焦的议题。

  “涉外法治人才的紧缺是肯定的,因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是爆发性的,而不是逐渐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说,要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运营提供专业法律护航,无疑对专业化、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在对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强烈感知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

  其实,不少高校已经关注到了这一动向,并在涉外法治人才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将北大的探索概括为两大板块,一个是课程资源的建设,一个是平台资源的建设。北大法学院提供的300多门课程中很多都是传统课程,最近十年中开发的新课程集中为四大类,即案例研习课、写作课、实务课、国际课程。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能够通晓、塑造国际规则,还要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在涉外法律事务中更加从容自信地参与其中。”郭雳表示,在课程资源建设基础上,平台资源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北大法学院有123家境外合作院校和机构。“比如,北大和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一起推出‘北大—众达中国全球化与法治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个遴选机制,面向全国高校开放,目前已有500多名学生加入计划当中,顺利完成学业,他们当中的优秀者还被邀请到美国众达北京、上海、香港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郭雳说。

  记者 柴葳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
      5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选派的辅导员邱冰妍老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素养,从容不迫
    06-12
  • 亲子作业的价值在过程而非结果
      关育兵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应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建议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单一的作业成果。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当前教育实践中过度“
    06-12
  •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6月3日上午9点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北京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六年级(18)班的家长代表走进校园。教室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和一节英语课。旁听完课后,班主任张维邀请家长开了一次特别的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建
    06-12
  • 乡村“微学校”的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强东  “没错,就是这所学校,跟报道里的图片一模一样。”一路导航,河南登封市石道乡中心学校校长刘辉一行几人,从嵩山脚下出发,跨过黄河,终于来到了位于河南济源示范区梨林镇的梨林小学,见到了梨林小学校长段济宁。  
    06-12
  • “大手”牵“小手” 育人显成效
      本报记者 鲁磊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你长大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觉得哪些职业工资高?”“数一数一万元有多少?”……近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特殊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上课的“老师”变成了大学的哥哥
    06-12
  •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近日,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的200余名青年师生云上联学。  杭州职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红烛”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员贾诗琪作名为《红医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之
    06-11
  •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
    06-11
  • 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
      李秀云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生长之道、成长之道,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位教师创造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环境的“因师施培”举措,受到媒体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
    06-11
  • 是否花式晒娃要细思量
      刘丽君  “这届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说话,不是走路,而是拍视频、刷视频。”网友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如今面对的一个现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的家长喜欢用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年幼的孩子也越
    06-11
  •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