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会把学校干掉吗

   2024-05-25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晓光遇到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上学期,他们为本科C++课程的教学设计了一套批改作业的智能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结果发现,很多刚开始学习C++的同学作业就做得又快又好。  “我们课程组有些窃喜,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晓光遇到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上学期,他们为本科C++课程的教学设计了一套批改作业的智能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结果发现,很多刚开始学习C++的同学作业就做得又快又好。

  “我们课程组有些窃喜,是不是这一次我们做对了什么?”刘晓光忍住笑接着说,“可到了期末考试时,又把大家打回了原形。”去问学生,回答也都很诚实——“我们平时写作业都用ChatGPT。”

  这件事让这位计算机专业的教授陷入思考。他清楚,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讲,目前中小学的所有课程以及大学的绝大部分基础课程的作业和考试,都能轻松完成。那么问题来了,这也是此前美国媒体抛出的一个论点——ChatGPT会把学校干掉吗?

  在5月19日,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公司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现场,刘晓光谈到这段真实经历,而关于“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讨论,也成为现场热度最高的话题。

  自ChatGPT、Sora冲击世界以来,对未来的猜测也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对大学而言,当务之急是迎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智能时代。此次南开大学推出的行动计划,被视为“吹响了以AI技术重塑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号角”。行动计划包括教育教学、技术设施、管理服务三大领域,将全链条、全流程、全生态地让大学与AI深度融合,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说,这是面向国家急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时、应需、应势之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冲击传统的方方面面 

  关于“ChatGPT会把学校干掉吗?”这个问题,刘晓光越想越觉得,听上去虽有点耸人听闻,竟然好像还有点道理。

  在大学里,学生能够通过慕课学习到世界上最好的教师教授的课程,倘若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通过ChatGPT得到回答,那么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

  “补刀”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一个观点,现在小朋友们不要学编程了,因为未来人类可以用语言直接与计算机交流。不久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又进一步说,程序员这个职位可能都将不复存在,未来的编程语言就是汉语和英语。

  照这种说法,一直教授大学C++课程的教授们难不成要失业了?刘晓光决定回到原点去思考自己从事的事业——教育的本源任务是什么?

  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都是先由老师讲述知识,再通过平时作业和考试来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考试和作业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刘晓光说,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方法论和一定的专业能力。而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正是给这样的教育过程带来了冲击。

  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直接知道结果,而把过程给忽略过去了。“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可能知道很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完全不知道”。刘晓光用一句话形容这类人——“谈笑皆鸿儒,思考全白丁。”

  未来一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说,放眼世界,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场比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之路,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是回答“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的必然要求,“是顺势而为。”陈军说。

  从就业角度来看,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初级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也就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作,对个性化体力劳动者的影响反而不太大。

  因为使用了AI大模型,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门槛降低了,技术平权化,由此刘晓光判断,创业者、科学家或是创新者,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人。

  一些传统理论也将受到挑战。以人才培养中常用的“木桶理论”为例,传统观点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刘晓光提出新的观点——未来一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其他那些短的板怎么办,由其他人补齐”。

  这就意味着,未来时代需要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把自己的优点做到极致,其他的交给擅长的人一起来合作。

  带着这些新的思考,他们已经尝试对专业课和全校的通识选修课进行了优化探索。比如,C++课程要求同学们自主选题完成一个作品,作品不限主题,唯一的要求是要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鼓励学生找到并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作品的制作过程必须全程开源开放,培养大家合作共赢的精神。作品完成后,还要做成短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学会推销,掌握流量密码。

  “此次推出的行动计划,标志着南开大学开启了以AI技术推动教育模式新变革的新篇章。”陈雨露说,130余门人工智能通识基础课、专业课和AI+交叉课程是教育教学篇的核心,覆盖全体学生。

  如何培养AI领域的战略型紧缺人才 

  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已经让人们感到应接不暇。OpenAI刚刚发布了GPT 4o,其中字母“o”是omni,即全能的意思,凸显了其多功能的特性,它可以实时对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能够处理50种不同的语言,还能读取人的情绪。著名的蛋白质预测结构模型AlphaFold2在蛋白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建模方面引发了一场革命,而不久前推出的AlphaFold3又进一步升级了功能,将帮助科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类的争鸣,也从未停止。“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直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程明明认为,要跟上AI时代,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已经过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行业中的痛点问题,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关键。

  “高水平人才不只是能写论文,更需要面向核心问题,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程明明认为,大学培养的不应该是论文机器,而应该更多地解决行业问题,关注成果的影响力,而不是数量。

  他认为培养AI领域的战略型紧缺人才,应该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他所在的团队在AI领域依托华为、腾讯、阿里等公司的实际需求,服务了数以亿计的用户的日常需求,并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团队还与国家减灾中心等合作,将技术应用于一些核心产品。

  陈雨露说,我们迫切需要以高度开放的思维,统筹行业领军企业、高水平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校友群体等多方面育人资源,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人才培养联盟以及实践创新平台等建设,形成“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技术与应用”的多元式赋能培养模式。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也认为,通过多模式的协作共同加速中国AI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时不我待的事,同时他也相信,“人工智能不会战胜人类,但是掌握人工智能的人必将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
      5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选派的辅导员邱冰妍老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素养,从容不迫
    06-12
  • 亲子作业的价值在过程而非结果
      关育兵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应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建议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单一的作业成果。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当前教育实践中过度“
    06-12
  •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6月3日上午9点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北京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六年级(18)班的家长代表走进校园。教室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和一节英语课。旁听完课后,班主任张维邀请家长开了一次特别的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建
    06-12
  • 乡村“微学校”的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强东  “没错,就是这所学校,跟报道里的图片一模一样。”一路导航,河南登封市石道乡中心学校校长刘辉一行几人,从嵩山脚下出发,跨过黄河,终于来到了位于河南济源示范区梨林镇的梨林小学,见到了梨林小学校长段济宁。  
    06-12
  • “大手”牵“小手” 育人显成效
      本报记者 鲁磊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你长大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觉得哪些职业工资高?”“数一数一万元有多少?”……近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特殊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上课的“老师”变成了大学的哥哥
    06-12
  •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近日,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的200余名青年师生云上联学。  杭州职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红烛”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员贾诗琪作名为《红医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之
    06-11
  •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
    06-11
  • 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
      李秀云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生长之道、成长之道,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位教师创造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环境的“因师施培”举措,受到媒体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
    06-11
  • 是否花式晒娃要细思量
      刘丽君  “这届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说话,不是走路,而是拍视频、刷视频。”网友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如今面对的一个现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的家长喜欢用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年幼的孩子也越
    06-11
  •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