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诚信跑步” 学校也应丰富运动形式

   2024-05-22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近日,多所高校相继呼吁学生诚信跑步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利用外挂软件假跑、骑车代跑、找人替跑等作弊行为。为此,一些学校还在跑步App等后台开启了行为不规范检测系统,一旦发现作弊行为将按照学

  近日,多所高校相继呼吁学生诚信跑步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利用外挂软件假跑、骑车代跑、找人替跑等作弊行为。为此,一些学校还在跑步App等后台开启了行为不规范检测系统,一旦发现作弊行为将按照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问题备受关注,让学生摆脱“脆皮青年”“脆皮大学生”的标签,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是无可厚非的正确之举,百利而无一害。看似“我本一心向明月”的好事,为何到了部分大学生眼里却成了负担,甚至是不惜冒着违反校规的风险来弄虚作假?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一些大学生为什么不甚热衷于体育运动?通过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学校以体育课为核心的运动教育未能入脑入心,难以在学生当中产生共鸣,教学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或者体育设施不够齐全,也难以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沉迷于短视频和电子游戏,认为运动会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从而选择放弃运动。此外,学校看似合理的“跑步规定”,对平时不爱跑步或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校要求每学期跑步多少公里、打卡多少次的运动量常常和学业学分、期末成绩相挂钩,“运动”自身地位也由“我要”的主动转变为“要我”的被动,大大削减了正常运动所能给学生带来的快乐体验,甚至成为令人头大的任务和累赘,让学生对锻炼产生叛逆心理和抵触情绪。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我们应当直面这一现实,对该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爱运动这一问题。

  加大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和教育,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适度的体育运动具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缓解学习生活压力、改善情绪等积极作用,以及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要让大学生自觉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让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校在引导和教育中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和青年学生对话,努力做到“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只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要赢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锻炼的设施和场地,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跑步、打球等的不同锻炼需求,避免一刀切式的“一跑了之”。学校要进一步细化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打开运动之门,让每个大学生至少有一项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校外拓展、骑行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在体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爱上运动,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更新学校体育理念,创新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高校要进一步研究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加大课程的开发力度,更加注重体育课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学技能,在运动锻炼中多受益。多渠道、多载体地增加体育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是破解问题的关键。不少视频平台开展的运动机制、营养健康类的知识讲座等内容,颇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和关注,尤其是减脂增肌、燃脂减肥等内容备受欢迎。学校不妨将这类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之中,让学生在了解身体的运行机制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为何锻炼、怎样锻炼。如此,他们自然也就能更加主动、科学地投入运动之中了。

  (作者系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
      5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选派的辅导员邱冰妍老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素养,从容不迫
    06-12
  • 亲子作业的价值在过程而非结果
      关育兵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应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建议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单一的作业成果。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当前教育实践中过度“
    06-12
  •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6月3日上午9点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北京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六年级(18)班的家长代表走进校园。教室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和一节英语课。旁听完课后,班主任张维邀请家长开了一次特别的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建
    06-12
  • 乡村“微学校”的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强东  “没错,就是这所学校,跟报道里的图片一模一样。”一路导航,河南登封市石道乡中心学校校长刘辉一行几人,从嵩山脚下出发,跨过黄河,终于来到了位于河南济源示范区梨林镇的梨林小学,见到了梨林小学校长段济宁。  
    06-12
  • “大手”牵“小手” 育人显成效
      本报记者 鲁磊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你长大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觉得哪些职业工资高?”“数一数一万元有多少?”……近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特殊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上课的“老师”变成了大学的哥哥
    06-12
  •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近日,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的200余名青年师生云上联学。  杭州职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红烛”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员贾诗琪作名为《红医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之
    06-11
  •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
    06-11
  • 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
      李秀云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生长之道、成长之道,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位教师创造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环境的“因师施培”举措,受到媒体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
    06-11
  • 是否花式晒娃要细思量
      刘丽君  “这届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说话,不是走路,而是拍视频、刷视频。”网友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如今面对的一个现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的家长喜欢用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年幼的孩子也越
    06-11
  •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