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学班的创新突围

   2024-04-29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刘世昕  “我想当一名临床医生,也喜欢做一些探索研究。”不久前,“初代‘阶平’学长”郭笑延在接受学弟学妹采访时提到自己报考首都医科大学阶平班的原因。实际上,在多数阶平班学生的眼中,“医生+科学家”的双路并行,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刘世昕

  “我想当一名临床医生,也喜欢做一些探索研究。”不久前,“初代‘阶平’学长”郭笑延在接受学弟学妹采访时提到自己报考首都医科大学阶平班的原因。实际上,在多数阶平班学生的眼中,“医生+科学家”的双路并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全国众多医学院校开设教学改革试点班的大潮下,首都医科大学于2021年开设阶平班。该班以学校首任校长、两院院士吴阶平的名字命名,按照一贯制的高端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在学校最具学科实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

  有教师曾开玩笑说:“把他们拉出去考试,不见得比长学制的学生考得好。”不过,在这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赛道上,阶平班的目的是助力学生走得更远。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医学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

      培养领军人才 从重构课程开始

  几乎每一届阶平班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学校希望把阶平班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根据阶平班对外发布的报考指南,学生毕业后要成为“具有医学科学家素养的领军人才”。首都医科大学特聘校长助理、全程指导阶平班人才培养工作的廖新生教授介绍:“阶平班着重从本科初期开始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与思辨能力,包容不同观点和新奇的想法,引导同学们发掘兴趣所在,找到终身学习的动力。”

  谈到开设阶平班的初衷,廖新生摆出了当年自己念书的经历。大学期间,廖新生曾入选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生命科学领域最早的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一路成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后,后又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这在同行的眼中,属于肿瘤及干细胞研究领域“金字塔的顶端”。

  “但我一直就想回国,第一志愿就是回中国工作。”受益于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的廖新生说,能够走上“金字塔的顶端”的亚裔人很少,他希望能够培养年轻一代医学生,为更多学生打开那扇走向医学金字塔的大门,也希望学有所成的医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我国医学加速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要想实现这一想法,师生们要面临的挑战不小。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王伟解释,培养卓越医生难度大、容错性很小,毕竟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学历培养和职业培养融合在一起。阶平班采取本博连读的“5+研究生培养阶段”模式,让学生在连续的周期内打通学业和职业的平台。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中国人在医学方面有更高层次的突破,引发医学的变革”。王伟说:“课程不再是老师掰开揉碎了教,而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增长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不少阶平班任课教师都提到了一个词——重构,尤其是数学、化学和英语这样的通识课的重构。

  采用“先破后立”的教学策略后,有着近30年教龄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智能医学工程学系数学教师李冬果,面临阶平班教学任务的新挑战:既不能像纯理工的数学,也不能像纯医学的数学。

  李冬果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反复调研和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备课。她提到,面向阶平班的教学,重在数学思维体系的培养,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及背景,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为什么、如何证明以及如何应用的思维模式。比如在讲线性代数行列式时,通常是告诉学生会计算就行了,“但这里我们改的体系就是先知道‘为什么’,然后如何去做,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据了解,阶平班将医用高等数学拆分为3门课程,医科数学分析、医科线性代数、医科概率论基础;在开设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增设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此外,注重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第一学年至第四学年,部分课程自学比例由30%逐步递增至70%-80%。

  “课程重构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学业需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引导大家由已知走向未知,在不断发现中实现自我成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说。

      推动创新 在集思广益的交流中进步

  与学生不同,家长对阶平班的关注更偏向实际:阶平班跟普通的临床医学专业有啥区别?读阶平班累不累?孩子毕业出来能挣多少钱?

  “家长倾向于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打算,我可能更关注个人能力的发展。如果我真的把这样的能力锻炼出来了,我一定会走得更远。”2022级阶平班学生王艺婷说。廖新生介绍,阶平班学生入学之初,会接到一份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让每位同学自主设计人生规划。有的学生给未来“打了一个粗的框架”,有的学生将规划变成了人生进度条,详细计划着哪一年要结婚。

  依照入学时的规划按部就班地学习,在阶平班并不多见,在变化中螺旋式进步才是阶平班的常态。定期的分组讨论或许是学生成长中最大的“变数”——学生们自由组合成10人左右的小组,从前期上交的问题清单中选出一个作为当期讨论话题。阶平班的话题并不总是充满浓浓的“医学味儿”,有时谈人生、有时谈法律,有时则直面死亡话题。定下话题后,由辅导员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加入文献研讨小组,每周轮流分享医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组员在梳理文章逻辑的同时自由讨论。

  对这些讨论,廖新生的要求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要让‘臭皮匠’发言。大一要有胆量地开口表达,大二要有理有据地表达,大三要有基于逻辑的想象力。”

  在第一届阶平班学生王梓默看来,讨论的成就感来自自己合理地阐释了观点,并引发了同学思考。而在同一届的学生谭乃川眼中,成就感则来自于开口表达本身。谭乃川记得,一次讨论围绕科技进步是否增加了人类安全感展开,随着讨论的推进,同学们的观点从科技与安全感,发散到了社会的公平,“感觉除了自己的思考之外,能够吸收其他同学的看法,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想”。

  成长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是被同学“推着走”的。王梓默说,大一、大二时,自己就迷茫过,“我未来应该做什么,完全没有目标的散漫状态”。同时,在阶平班自学内容的占比很大,他没能一下子适应班级的快节奏。

  后来,王梓默意识到当下要先脚踏实地地打好基础。“有一半是我自己意识到的,还有一半非常感谢我的老师。”王梓默坦言。

      未来很长 教学相长

  事实上,在阶平班的运行过程中,从不缺教学相长的故事,教师与学生总是共同朝着前方走。

  带过3届阶平班学生后,老师们感慨:“学生们在成长,也在促使老师成长,要不停地更新知识,跟得上他们的思维。”阅读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时,需要花费一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查阅文献。“学生提出观点的时候,不能轻易地说‘是’或者‘否’,要看它的根源,这就是我们很辛苦的地方,但是一种正向的辛苦。”

  在阶平班里,郭笑延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梁庆丰教授的实验室故事,被多位老师视为师生共同朝前走的典范。

  为持续培养科学研究能力,阶平班探索实行双导师制进行本-博贯通式培养,包括1名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和1名临床学科博士生导师。

  梁庆丰说,课题组里郭笑延能力极强,发过顶级期刊论文,拿过医学领域全国性一等奖,还参加过专家齐聚的全国眼科文史与学术大会,“但他只是个本科生”。而郭笑延也抓住了这个临床学习的机会,三天两头往实验室跑,连大年三十也在实验室待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梁庆丰决定和郭笑延共建一个新的实验室,自己掏了7万元,让郭笑延设计空间布局。即便郭笑延已经决定从眼科赛道转向其他领域,但梁庆丰仍多次为这个本科生出谋划策。更多的时候,给阶平班上课或带教的老师们会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怎么拉孩子们一把,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成长路径。

  郭笑延提到,自己是医学领域的新人,而导师帮助学生瞄准前行的方向。在他看来,阶平班给予了他经历和体验的机会,“这是很珍贵的”。

  “阶平班的探索实践,是对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趋势的前瞻性思考。”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表示,“下一步,学校计划成立阶平班论文质量指导委员会,全面加强学生研究生阶段培养的过程管理,对研究和论文质量提出指导性建议。”

  截至目前,2021级、2022级阶平班学子已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北京高校青年人才国际胜任力大赛等国家或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奖项20项。眼下,第一届阶平班的学生离“出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们已逐渐从青涩的医学新生,走向舞台中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潘炜:数字文明时代需要掌灯人
    潘炜:数字文明时代需要掌灯人
      短短40年的技术变迁,新中国历经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迅速跃升到数字文明时代。数字文明时代,出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出版支撑阅读对国民精神发育与技术创新起奠基作用的地位更加凸显。图书IP专家潘炜博士,作为一名资深出版人和行业探索者,在出版
    05-14
  •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大兴未来学校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大兴未来学校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5月10日上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大兴未来学校签约揭牌仪式在大兴区西红门镇举行。  活动现场,大兴区委常委、副区长安学军,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共同为八十中学大兴未来学校揭牌。大兴区政协副主席、区教委主任赵建国,朝阳区教委主任肖汶,八十中学校长
    05-14
  • 首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社团文化节举办
    首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社团文化节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5月10日至11日,首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展示活动在郑州举行。5月10日至11日,首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展示活动在郑州举行。 河南省教育厅供图  近年来,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社团蓬勃
    05-14
  • 感受科学魅力,广州科普活动走进社区
    感受科学魅力,广州科普活动走进社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黄心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5月11日,广州科普“五进”系列活动走进广州市白云区海苑社区。现场,广东科学中心、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南方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等20多家科普机构为居民进行科普,让居
    05-14
  • 我国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迎来毕业季
    我国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迎来毕业季
    5月9日,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现场。山东女子学院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  2020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刘佳芸选择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当年这个专业在全国首次招收本科生。抱着对这个新专业的兴趣,她填报了志愿并被上
    05-14
  • 破解乡村科学教育困局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瑞璇 记者 张渺  因地制宜让乡校科学教育更鲜活  “流动科学课”来了。  前不久,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昝岗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正在跳操时,一辆满载科学道具的大巴停在了操场边。大课间一结束,大巴周边围满了来看热闹的学生
    05-14
  • 大学生打造的“渣渣花园” 斩获“大学生花园节”金奖
    大学生打造的“渣渣花园” 斩获“大学生花园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丑远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艺术学院的7名学生,日前用咖啡渣作为主要原料制作成花园容器,打造了一个“渣渣花园”。近日,在2024上海(国际)花展奉贤会场暨奉贤区全域花展上,学生们的作品
    05-13
  • 大学师生以创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
    大学师生以创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通讯员 雷茜)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墙外的一片开阔地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安建大)王慧琴教授团队的师生正操控无人机,按照预先划分好的区块,为古城墙进行“体检”……这项工作,他们已经持续了
    05-13
  • 上海一女子为孩子请托入学  陷入“名校”骗局
    上海一女子为孩子请托入学 陷入“名校”骗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苏双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从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获悉,该院近期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一名涉嫌骗取家长“名校占坑费”的嫌疑人徐某提起公诉。  近期,正是中小学报名季。每到此时,总有家长怀着对名校教育资源的期望,不
    05-13
  • “是你身着洁白,护这世间多彩”
    “是你身着洁白,护这世间多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5月11日中午的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有些不同。走进门诊大厅,一段悠扬的琵琶声传来,循着声音找到一排被文件柜隔出的临时“后台”,一位扎马尾、戴黑框眼镜的瘦削女生正在练习弹奏。少顷,她放下琵琶,竟穿上了一身白大褂,摇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