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字经济潜力 赋能稳就业保就业

   2022-09-27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张抗私  观 点  继续稳定和扩大就业,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市场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居“六稳六保”之首,体现其在我国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随着技术变

  张抗私

  观 点

  继续稳定和扩大就业,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市场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居“六稳六保”之首,体现其在我国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随着技术变革不断加深,数字经济推动了新就业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劳动力市场注入新活力,赋予就业新动能。在疫情冲击下,继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就要在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指导下,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市场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美好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模式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增速9.7%,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3倍,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疫情下,实体经济受到影响,就业压力增大,但数字经济领域的就业岗位依旧呈高速增长态势。因此,激发数字经济对稳经济、保就业的潜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络购物、网课、视频直播等新的生活方式普及,催生了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职业,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平台化、无雇主、无组织、碎片化就业等新特点。应深刻认识数字经济发展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长期影响,积极顺应数字经济的就业模式。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就业、保障就业,尤其是要支持新职业领域的就业。二是要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提高网络访问速度和稳定性,提升互联网普及和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发展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减少因数字鸿沟带来的就业与收入差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红利。

  调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差别性带动作用

  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使数字经济对劳动就业的提振效果也存在区域差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13个省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万亿,且区位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而西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因此,要释放数字经济就业新红利,必须深刻认识不同区域、经济圈的区位优势,进行有效的就业政策差别性布局,发挥地区吸纳就业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缩小由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不均衡带来的就业不公平性。

  一是要进行差别性就业政策布局。对数字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采取一定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扶持,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第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平台化发展,从而创造更多新岗位,带动吸纳就业。在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要深入挖掘其产业特性与发展动能,就业政策应侧重对第三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就业创造与就业吸纳,并推动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以此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要合理保障劳动力流动。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指导下,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区域顺畅流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多层次户籍制度改革,对不同城市区域的流动人口落户要求制定具体规则,消除阻碍劳动力地区流动的制度性阻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缴费分摊制度、劳动权益与工作福利等作出全方位保障;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作用,为就业人群提供更便捷、精准的就业搜寻方式。三是要更加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平衡差距,拓展数字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努力缩小由于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的就业差异。

  重视数字化人力资本的就业提升作用

  人力资本是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源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具有数字化素养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生活服务业技术工人的技能转型要求更高。虽然我国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可以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等使劳动者拥有更强的工作技能,从而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是要增加政策支持。政府要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合理调整财政科教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公共教育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数字化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应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主动性,一方面,要加大对数字化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培育数字人才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要提高数字型、技术型技术岗位的工资待遇与社会认可度,制定技术人才的财政补贴支持办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扩充专业性人才。二是要培育数字化人才。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机构,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数字学科技术研究基地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将教学与实操相结合,增强职业技能素养。三是要适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培育“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互联网+教育”等模式,充分发挥“平台教育”的作用,并根据劳动力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的不同实施差异化培训。

  发挥数字相关产业的就业拉动作用

  与数字经济相伴而来的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和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催生了以共享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从而产生了对新兴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的预期目标,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进一步稳经济、保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要促进信息技术、信息通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逐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依托的数字产业链和数字产业集群,持续吸纳、培育数字技能人才。二是要提高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度,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农业要全面推进发展农业数字化,用“数字农具”赋能农民丰收;工业要进一步提升生产数字化水平,搭建数字化平台,使更多企业迈上“云端”;服务业要将零售、旅游、金融等行业进行数字化融合,通过数字化进一步促进发挥其就业吸纳作用。三是要在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的过程中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扶持,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发挥第三产业、软件与信息技术、互联网与服务业、软件业等行业在拉动就业、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

  (作者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科学教育引领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科学教育引领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5月3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托幼协会、虹口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长三角学前教育发展联盟年会,在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举办。  本届年会以“科学教育引领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为主题,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线
    05-31
  • 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活动育人优势
      李晓红  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各地各学校在师资力量、课程教材、智能化技术应用、家校社育人合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现实中,一些学校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如教学内容偏灌输式,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校外教育
    05-31
  • 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预警信息
      记者 林焕新  ■聚焦2024高考高招  本报北京5月30日讯(记者 林焕新)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关系考生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2024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积极调整状态、从容有序备考,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受经济利益驱使散布涉考虚假信息
    05-31
  • 最高法发文明确,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记者 宗河  本报北京5月30日讯(记者 宗河)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民事、行政案件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防治理念,强调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不纵容。  意见共计42条,分别从加强涉未成年人
    05-31
  • 思想铸魂 网育新人 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
    思想铸魂 网育新人 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正
       如何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如何讲好一堂“有用”的思政课?  如何善用“大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  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启动!  善用“大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好思政课要善于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社会现实相
    05-30
  • 满足“微心愿” 给予儿童实在的关爱
      杜丹  据新华网报道,日前,由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总工会等主办的青岛市“益路童行、结对帮扶”建设工地暖心驿站志愿服务活动,在中铁建工上合大厦项目举行。活动邀请了项目周边社区的少年儿童以及建筑工人子女、盲校学生代表等一起互动联欢,并帮助
    05-30
  • 打造携手推进科普教育的理想格局
      张贵勇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第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日前在北京科学中心发布。活动中,获奖的科普文章、科普视频和其他作品(包括平面作品、小报、摄影作品、文创设计等),构思巧妙、富有创意,充分展
    05-30
  • 警惕拆卡直播对青少年的隐性伤害
      胡建兵  据媒体报道,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这些三寸小卡让一些未成年人很“上头”,甚至暗藏赌博风险。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拆卡直播间立有“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牌子,但主播不仅不会对未成年人的身份
    05-30
  • “布”期而遇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开展情绪彩绘活动
    “布”期而遇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开展情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积极响应“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推进心理育人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5月22日下午,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于A7一楼举办“布”期而遇——用色彩表达情绪活动,珠宝学
    05-29
  • 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
      2020年,中央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正在得到全新的构建,愈发彰显出新时代“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理念。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