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体育纳入高校录取依据不是不行, 但说好的“去应试化”呢?

   2022-03-25 教育资讯网0
核心提示:为什么要把体育纳入中、高考,原因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因为有考试了才会让更多人(学校、家长以及孩子)重视体育运动。什么?我这么说不对?我知道大家想说什么,而且我认可大家要说的那些理由,并且认为大家说的都很对。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上面说的这个原因所

为什么要把体育纳入中、高考,原因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因为有考试了才会让更多人(学校、家长以及孩子)重视体育运动。

什么?

我这么说不对?

我知道大家想说什么,而且我认可大家要说的那些理由,并且认为大家说的都很对。

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上面说的这个原因所产生的影响。

事实就是如果真的把体育加入中高考中且分值占比也足够的高,那么一定会像之前“全民补课”一样掀起“全民运动”的高潮。

因为通过中高考改变人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唯一的、相对最为公平的同时也是能够自己掌控的机会。

所以一旦把体育加入,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会加大“体育教育”投入。

并且我们也肯定相信很多孩子的身体素质也一定会因此得到提高。

所以如果顺着这个角度去看,把体育加入中高考,让体育成绩作为高中、高校录取学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仅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来说肯定是积极的。

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一下。

1、说好的“去应试”呢?

“应试教育”年年喊打年年喊停,破除、摒弃唯分数论也一直在苦口婆心地讲,完善选拔体制更是年年呼吁,但这个“完善”不应该是去应试化吗?

而不断往应试这个篮子里装东西的操作,这是在“完善”吗?

这完全就是在利用、发挥应试的“积极”作用啊。

本质上这不就是应试思维下的解决问题方法吗?

2、体育本质是竞技吗?

什么是“体育”?

体育是不是就是“争金夺银”?

应试化的体育必然带来“争金夺银”的效能影响——“1分一操场”的现实情况下,能拿到的每一分都需要努力争取。

这种情况下我们基础教育的“体育”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不用多想,我们只需要看看学科类的培训就行了。

学科类的培训成为很多学校择优“工具”的情况尽管已经很可能一去不返,但那番景象和感受总还历历在目、刀刀到肉吧?

培训、竞赛把文化课培训变成了“竞技”,裹挟了或者说内卷了无数家庭和孩子。

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体育不会也因为“竞技化”也出现这种问题呢?

仅仅只是因为它是体育不是学科类,仅仅只是因为它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而一旦“竞技化”之后,有多少人会身心愉悦?

又有多少人会因为为了“更高更快更强”而遭受伤害呢?

3、我们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从教育改革讲,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从加强体育教育去看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体育成绩和身体健康水平有必然的关系吗?

同样都是跑1000米,3分多能跑完的就一定比5、6分钟才能跑完的好?

好吧,就算是一定好,那么有人耐力强,有人爆发力强,有人可能啥也都强或者啥也都不强,那么谁的身体素质就一定好呢?

更别说有人还先天性不能、不适合剧烈运动了。

难道因为这个就要剥夺他们的学习机会吗?

我们的初衷不就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吗?不就是为了改变太过应试化而带来的危害吗?

所以为什么不从更积极更健康的角度去做出改变呢?

最简单的操作就是加大学校体育课有质量得开足,多组织一些让孩子们都能走出教室、走出学校的活动,无论劳动还是运动,都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帮助。

另外多开辟运动场地,从社区到街道再到城市和学校、父母一起多推出一些体育文化相关的活动,把氛围、文化建设起来。

而且文化课的减负也必须加强,因为只要有文化课的限制,就一定会制约文体艺术等参与度、体验感——避免这边一堆写不完的作业,那边还要求自己去玩、去锻炼……

除此之外结合越来越被重视的家庭教育,积极引导更多家长科学教育孩子也很有意义。

事实上很多孩子得不到有效的运动也和父母不重视或者因为“顾此失彼”有很大的关系。

我支持加大体育投入力度,支持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甚至对就算是把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总成绩我也没意见。

但我更希望我们不要“按下葫芦浮起瓢”,也不要在“减负”这个问题上“阳奉阴违”,更不要一面对“应试”喊打喊杀另一面却什么都往里面装……

学科类的教训还不够大吗?

我们还要用应试的方式让孩子们对体育、音乐、美术失去兴趣吗?

 
标签: 高等教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 李华锡)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与家庭教育理论创新”,共发布125篇学术研究。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等200余人
    05-08
  • 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福州开幕 开设两岸融合发展成果展专区
    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福州开幕 开设两岸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张渺)4月15日,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后简称“高博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共推出展览展示和学
    04-17
  • 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4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国药励展承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举行。  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中国教育在线受邀参展,并带来了众多智慧
    04-16
  • 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 安徽医学高等教育力量再强化
    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 安徽医学高等教育力量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1月6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安徽省医学高等教育力量再强化,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再提升。  1958年,蚌埠医学院由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交大医学院)和安徽医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学
    01-07
  • 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引导激励广大高校教师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
    11-09
  • 专家探讨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招生与就业
    专家探讨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招生与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11月2日,由中国教育在线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聚焦高质量,数智向未来——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大会设置招生与就业两个主题会场,与会嘉宾深入探讨智慧教育、人才选拔、就业
    11-04
  • 关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 清华高等教育论坛开幕
    关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 清华高等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樊未晨)近日,由清华大学创办的第二届“清华高等教育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世界视野和中国实践”。 来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牛津大学
    11-02
  • 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举办
    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10月12日至14日,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青岛举办。大会主题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幕式。主办方供图  在12日的开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表示,高博会已经走过31年的发
    10-21
  • “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发布,中国领跑第二方阵
    “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发布,中国领跑第二方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近日,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后发布的2023“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六大方阵,美国为第一方阵,中国则领跑包括日本、英国
    10-21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成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成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9月2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96名、监事1名,常务理事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