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就业歧视 降低维权门槛

   2022-03-14 中国青年网0
核心提示:  “坚决避免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轻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是当仁不让的高频热词。保障1000多万毕业生顺利就业、打破职场“35岁门坎”等热门话题,吸引诸多代表委员热烈讨论、献计献策。  在代表委员继

      “坚决避免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轻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是当仁不让的高频热词。保障1000多万毕业生顺利就业、打破职场“35岁门坎”等热门话题,吸引诸多代表委员热烈讨论、献计献策。

      在代表委员继续关注增加就业、拓展就业渠道的同时,“同等就业”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今年,推行“反就业轻视法”的呼声再度引发人们注意。民进中央建议:以专门法的高度对学历、性别、年龄、地域等就业轻视问题作出立法规定,推动修改和完善劳动法、就业增进法等相干法律。

      消除应聘者求职进程中的受轻视现象,关乎人们的公平感受。就业市场是开放的市场,1样要遵守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在应聘同1岗位的剧烈竞争中,有人求职成功,就有人遭到淘汰。只要规则是公然透明的、挑选是同等公正的,就业市场的优越劣汰就会被大多数求职者接受。人们反感和抵牾的,是规则模糊乃至规则缺失致使的不公平。

      很多就业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产生,本身就源自轻视和偏见。例如,近日有调查显示,女性在求职中“求稳避险”心态更明显,并且预期薪酬较男性更低。但是,女性就业选择“求稳”未必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有多是不同等的职场性别地位,致使女性不能不绕开竞争剧烈、淘汰率高的岗位,退而求其次地把“稳定”放在优先位置。

      就业轻视现象也影响产业均衡发展。迄今,技能型人材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依然不尽如人意。部份年轻人虽然动手能力强、具有“工匠”潜质,但出于现实考量,还是选择阔别生产1线。

      消除就业轻视,需要在立法、执法层面进1步加大力度。目前,有关法律虽然明确制止就业轻视,但还缺少实行细则。在遭到轻视时,年轻人也苦于举证难、维权本钱高,无奈选择“忍气吞声”。下降青年求职者的维权门坎,需要优化举报受理流程,让实行轻视的单位和个人遭到更严厉的处罚。

      构建同等就业环境,还需要用人单位本身构成良好风尚。如果用人单位对轻视性言行持“零容忍”态度,个别存有轻视心思的员工就不敢猖狂。针对本身行业特点与用人特点,用人单位也能够制定反对轻视的内部规范。

      就业轻视现象盘根错节,有的就业轻视并不是孤立存在,而与社会流行的偏见与呆板印象紧密关联。因此,从根本上消除就业轻视,也有赖于社会从整体上营建反轻视氛围,推行公平的性别观念、地域观念、年龄观念,致力于与1切不同等作斗争。

  王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奖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辅导员在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
      5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选派的辅导员邱冰妍老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素养,从容不迫
    06-12
  • 亲子作业的价值在过程而非结果
      关育兵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应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建议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单一的作业成果。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当前教育实践中过度“
    06-12
  •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6月3日上午9点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北京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六年级(18)班的家长代表走进校园。教室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和一节英语课。旁听完课后,班主任张维邀请家长开了一次特别的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建
    06-12
  • 乡村“微学校”的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强东  “没错,就是这所学校,跟报道里的图片一模一样。”一路导航,河南登封市石道乡中心学校校长刘辉一行几人,从嵩山脚下出发,跨过黄河,终于来到了位于河南济源示范区梨林镇的梨林小学,见到了梨林小学校长段济宁。  
    06-12
  • “大手”牵“小手” 育人显成效
      本报记者 鲁磊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你长大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觉得哪些职业工资高?”“数一数一万元有多少?”……近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特殊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上课的“老师”变成了大学的哥哥
    06-12
  •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云上联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近日,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物联网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的200余名青年师生云上联学。  杭州职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红烛”理论宣讲团的宣讲员贾诗琪作名为《红医精神:跨越时代的力量之
    06-11
  •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
    06-11
  • 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
      李秀云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生长之道、成长之道,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位教师创造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环境的“因师施培”举措,受到媒体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
    06-11
  • 是否花式晒娃要细思量
      刘丽君  “这届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说话,不是走路,而是拍视频、刷视频。”网友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如今面对的一个现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的家长喜欢用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年幼的孩子也越
    06-11
  •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