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半年后收入最低的7个本科专业

   2022-03-07 教育资讯网0
核心提示:现在很多高考生填报志愿多数都更想要报考毕业后能拿高薪的大学专业,也就是收入很高的专业。但大部分毕业后平均起薪比较高的学科多数都是集中在工科专业,比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相对而言,很多文科专业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收

现在很多高考生填报志愿多数都更想要报考毕业后能拿高薪的大学专业,也就是收入很高的专业。但大部分毕业后平均起薪比较高的学科多数都是集中在工科专业,比如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相对而言,很多文科专业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收入都不会特别高。

今天分享的是毕业半年后收入较低的几个本科专业,平均起薪比较低,但这些专业的发展前景还不错,而且文科专业多数都是年纪越大就越吃香,同时很多文科专业的专业性挺强的,所以偏文科的学生报考也要做好职业规划,当然任何一个专业的存在肯定都是有需求的,高考生选专业也不要盲目报考高收入专业,避免不适合:

1、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其实挺热门的,每年报考人数比较多。当然随着二胎三胎的开放,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实际上大部分学前教育的毕业生起薪都不会很高,即便是毕业半年后的收入也不会特别高。在偏文科的专业中学前教育虽然工作稳定,好就业,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上升空间不会很大,也比较辛苦,但如果喜欢小孩子并且有耐心的话倒是可以参考。

2、小学教育专业:普遍而言,小学老师的收入都比较低,想要当老师的话初高中老师的收入相对高一些。但如果想要收入高报考小学教育就不太适合了,同时小学老师的就业竞争很激烈,除非是从各地区知名度较高的师范大学毕业,否则普通二本或者专科生毕业后竞争力会比较弱。喜欢工作稳定,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可以参考,但小学老师普遍也是挺辛苦的。

3、行政管理学专业:如果未来有打算考公务员的话,报考行政管理学专业还是比较适合的,这个专业考公务员有一定优势,考公务员竞争很激烈。大部分普通本科生报考这个专业毕业后都是进入中小型企业从事行政文员、人事、前台等岗位,但这些职业的专业性较弱,很容易被取代,收入也不怎么高,最关键的是这一类职位的上升空间较低,除非进入大型企业或者考公务员,否则报考还是要慎重。

4、历史学专业:每年的薪酬排行中历史学专业的收入都是很低的,而通常来说都是因为历史学毕业生就业面很狭窄造成低收入的现状。大部分历史学毕业生对口工作都是历史老师或文化类工作,虽然也能考公务员,但需求很小,竞争也很大。很多学生考到博士都会选择当老师,不管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短期内的收入都是比较低的。

5、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是一个典型的“媳妇熬成婆”的专业,因为临床是一个经验学科,意味着需要大量时间积累去成长,成才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一条明确的路,那就是按部就班的熬。很多三十岁的年轻医生收入都比较低,所以在网上临床医学的争议挺大的。但这一行发展前景很好,只要熬过了规培,工作上了正轨,职业技能、资历和地位的提升,收入也会逐渐提升。

6、文秘专业:报考这个专业如果毕业院校普通,专业能力一般,大部分毕业生的收入都比较一般。不过文秘专业需要学的专业技能比较多,会计、文案、档案等多少都会一点,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文秘专业也算是就业面广,但专业性不强,所以除非是专业能力很强,否则毕业后多数收入都比较一般。建议报考文秘专业可以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提升学历和能力。

7、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不在高收入专业行列,但这个专业是一个偏稳妥类型的专业,风险较低,收益中等。这个专业其实本科就业挺人性化的,不管是考公务员、教师还是事业单位限制都不大,但如果不是从985、211或者双一流大学毕业,想要拿高薪短期内还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建议感兴趣的学生报考的学科,想要报考纯粹高收入专业,不建议选择汉语言文学。

最后,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填报志愿、高考、大学、专业、家庭教育等相关的信息,可以关注我!

 
标签: 高等教育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规范学位授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位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教育制度,事关学位体系、学科发展、人才评价标准等,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此前,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
    05-25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 李华锡)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与家庭教育理论创新”,共发布125篇学术研究。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等200余人
    05-08
  • 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福州开幕 开设两岸融合发展成果展专区
    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福州开幕 开设两岸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张渺)4月15日,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后简称“高博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共推出展览展示和学
    04-17
  • 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4月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厅、福州市人民政府、厦门大学、国药励展承办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举行。  本届高博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中国教育在线受邀参展,并带来了众多智慧
    04-16
  • 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 安徽医学高等教育力量再强化
    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 安徽医学高等教育力量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1月6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安徽省医学高等教育力量再强化,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再提升。  1958年,蚌埠医学院由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交大医学院)和安徽医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学
    01-07
  • 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引导激励广大高校教师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
    11-09
  • 专家探讨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招生与就业
    专家探讨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招生与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11月2日,由中国教育在线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聚焦高质量,数智向未来——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大会设置招生与就业两个主题会场,与会嘉宾深入探讨智慧教育、人才选拔、就业
    11-04
  • 关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 清华高等教育论坛开幕
    关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 清华高等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樊未晨)近日,由清华大学创办的第二届“清华高等教育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世界视野和中国实践”。 来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牛津大学
    11-02
  • 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举办
    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10月12日至14日,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青岛举办。大会主题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幕式。主办方供图  在12日的开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表示,高博会已经走过31年的发
    10-21
  • “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发布,中国领跑第二方阵
    “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发布,中国领跑第二方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近日,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后发布的2023“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显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六大方阵,美国为第一方阵,中国则领跑包括日本、英国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