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端午节的风俗

   2018-07-19 作业帮0
核心提示:    篇一:作文端午节的风俗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几天,妇女们便成群结队的去采箬叶,采回来的箬叶洗净后,平整地铺在竹篾上,待晒干后,整整齐齐的收起,用细白线将其捆成一叠叠,一部分自己家用来包粽子,另一部分则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端

作文端午节的风俗

  
  篇一:作文端午节的风俗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几天,妇女们便成群结队的去采箬叶,采回来的箬叶洗净后,平整地铺在竹篾上,待晒干后,整整齐齐的收起,用细白线将其捆成一叠叠,一部分自己家用来包粽子,另一部分则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包粽子,淘糯米,备馅料,各家都有自家独特的馅,有火腿,有红豆,有红糖,有花生,琳琅满目。包粽子一般都是妇女来包,因为妇女心灵手巧,包出来的粽子也就精巧,小孩子好奇,总喜欢来凑个热闹,插上一手,不过常常因为笨手笨脚,被妇女嬉笑着驱赶开,孩子们又嘻嘻哈哈地去打闹。端午节这一天,一些家庭会在家门前,挂上艾草,祈求平安,但最重要的还是吃粽子,前一天包好的粽子被连成一串放入沸水滚滚的锅中,小孩子嗅着香味而来,揭开锅盖,向里边望,大人此时就走过来,把小孩子拉到身边坐下,让他们慢慢等,小孩子总待不住,迫不及待地去看。
  
  在城市,吃粽子依旧是最重要的事情,对于一些家庭包粽子却不属于其中。城里人直接到超市买包好的粽子,只用煮就可以完事。吃粽子也只是解一下馋,应付一下高高兴兴过节的小孩子。但煮的过程依旧让人期待,嗅着香味,坐在电脑前垂涎三尺,眼珠盯着屏幕,心却早已飞到锅中去了。
  
  一片粽叶,宽大墨绿,味道清幽,在外婆手中被卷成圆锥形,圆锥形的尖底不能漏,再盛入已经与火腿拌匀的糯米,一片墨绿的粽叶包住红白馅料,封好圆锥形的底,最后用棕榈叶一圈又一圈扎紧。一个有四个小角的尖头粽子就包好了。一片片粽叶在外婆手中翻飞,糯米馅争先恐后地跳人叶中,棕榈叶飞快奔跑着,外婆如变戏法般变出一个又一个的粽子。我把五个粽子划为一家,连成一串,放入沸水翻腾的锅中。然后坐在旁边,听着水的咕嘟声,嗅着粽叶的扑鼻清香,闭上眼睛,唾津潜溢,飞流直下三千尺。
  
  我最喜爱的粽子馅还是纯糯米。用剪刀剪去棕榈叶,剥开粽叶,香气四溢,忍不住大大地咬一口,咬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糯米的爽滑和弹牙。要是再沾上蜂蜜就更完美了,满口香甜。
  
  端午节,粽子情结。
  
  
  篇二:端午节习俗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篇三:纪念屈原
  
  说到端午节,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节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阳节、赛诗节、重五节等等。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习俗延续到今天。
  
  
  篇四:端午节的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如今,赛龙舟已经是很多地方端午节的代表。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屈原,我想对你说-记叙文500字
    山风啸啸迂回,河水涓涓。山清水秀间的你,为何满脸忧伤?身佩长剑,低声吟唱的你,是在悼念故园,还是在质问上苍?回望故土,闪烁晶莹泪光——你纵身一跃,是何等悲怆!汨罗江底,是否有你理想的天堂?屈原,我想对你说——为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我想对你说-记叙作文900字
    千百年来,有一个人以其辉煌的著作、伟大的爱国情怀、永恒的品质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千百年来,总有一个身影、一个灵魂震撼人心。那人——便是你,屈原!“千古风流人物”,唯你独尊。想起《离骚》《天问》时,那被风干的记忆绸幕又缓缓拉开……,屈原,我想对你
    03-10 诗篇精神
  • 在汨罗江畔呐喊——我读屈原与鲁迅-高中演讲稿8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这段时间在网课之余,我读了几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在不同的书中,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中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共性。接下来,请允许我来细细解说我的思考。长太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目睹着昏庸无道的君王在无情的压迫着黎民百姓
    09-22 鲁迅汨罗
  • 遥祭屈原-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作文1200字
    端午又至,龙舟竞发,粽叶飘香。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如此紧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翻开书页,您的《离骚》中的深沉忧思和浩然正气似乎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余音。我吟诵着您传世的诗篇,渴望跨越茫茫时空与您对话,追寻您生命中那些令我无比神往的美
    09-21 汨罗楚国
  • 印象屈原-高中记叙文800字
    公元前278年,寒风呼啸,天空是那么昏暗。城外,不时传来一阵阵撕裂人心的厮杀声。一位楚国贵族孤独地徘徊在汨罗江边,侧耳听着,眉头紧锁。片刻之后,秦国军队欢呼着涌进都城。他神色黯然地长叹一声,两行老泪顺着脸颊轻轻地滑落,一滴一滴地落在汨罗江上。
    09-21 楚国汨罗
  • 祭屈原-高中随笔1200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所谓风骚,便是《国风》与《离骚》。嗯——让我想想——离骚。记忆里跃上了这个词,是什么时候遇上它的,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辉宏的篇章,与那久立江边,面容模糊的老人。风掀起那厚厚的书页,历史的枯黄,在回转。遥
    09-21 罗江银丝
  • 耐人寻味的端午节-端午忆屈原作文700字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
    09-21 罗江楚国
  • 志在险远,行于坚定——我读屈原与鲁迅-高中演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疫情虽然隔绝了我们的身体,但是却并不妨碍我们的思维碰撞,网课已进行数月有余,我们的学习却从未止步。在此期间,我了解到了两个给予我很深感触的人,鲁迅和屈原。今天借以书本内外青春成长主题读书会向大家分享我们的感
    09-21 大道鲁迅
  • 行走在屈原伟大的人格中-端午节忆屈原作文800字
    奸臣的陷害,王君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国的危在旦夕……当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你无法挽回时,你独处汨罗江畔,看滔滔江水,诉说自己的爱国忠情,诉说自己的报国之志.你纵身一跳勾画出了最美的曲线.你选择了与日月争辉,同时你也选择了让后世的我们无比痛惜.
    09-21 汨罗楚国
  • 投江-《史记·屈原列传》改写1700字
    公元前278年,汨罗江边,一位七十多岁的穿着粗布麻衣的白发白须,神情复杂的老人静侯死神凌波而来,他叫屈原。秦军大将白起杀入郢都,章华台沦为一捧焦土,这是楚国的哀钟,也是屈原的丧乐。屈原踏出第一步,彼时阳光正好,照在江边嬉闹的孩提们纯真的笑脸上
    09-21 秦国太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