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无二辛弃疾-写人作文1000字

   2022-09-21 作文网0
核心提示:梁衡说过:“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让我想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的文韬武略自然是光彩照人,但我更倾慕于他那一颗“唤起一天

梁衡说过:“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让我想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的文韬武略自然是光彩照人,但我更倾慕于他那一颗“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的至纯至真的爱国心。

辛弃疾生于北宋末年,年幼的他亲眼目睹了繁华盛世的落幕和乱世人民的凄苦。从此,他明确了自己一生中最宏大最豪迈的理想:驱逐金贼,血染疆场。

自幼习武的他,是一个少年英雄,二十二岁就组建起了一支千人的义军,与金人勇敢抗争。他曾单人独马手刃过叛徒,也曾率区区五十士兵于万人敌营中生擒叛徒张安国。“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历史上这样久经沙场的文人凤毛麟角,辛弃疾可谓首屈一指。

后来,他满怀期望地南下归宋,但南宋朝廷的懦弱和对义军的忌惮让他立刻失去了手中的宝剑钢刀,他再也不能为朝庭痛杀贼寇收复失地,只能以一根羊毫软笔抒发自己的愤懑,发出一声声悲壮的呼喊,留下一声声无奈的自嘲。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当他独临高楼,凭栏远眺,那一刻,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北雁南来,他不由哑然失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北地的人民,此刻还在金人的铁蹄践踏之下啊。可谁懂他满心的忧愤和无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中这一句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颇具争议。有人说稼轩想要寻找的这个“他”是指北宋旧都开封,上元灯节那夜他也许在幻想如果能在汴京度过这美好的佳节时光该多好啊。有人说这是他对繁华景象下危机重重的时代的时刻警觉。但我认为稼轩寻找的人是像他一样有实干精神、有报国之志、有爱国之心的清醒之人。无论何种解读,他许多的诗句中所充溢的拳拳爱国之热情,试手补天之雄心从来无需怀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回想当年驰骋疆场的场景,再看看当下,稼轩将所有的壮志难酬化作一句苦涩的调侃:“却将万卷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明明是文韬武略侠客一般的人物,明明是刀光剑影里突围的英雄,在江南的烟柳深处,本可成为卫霍般名将的稼轩,奈何生生被逼成一代词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命运如猫捕鼠一般戏弄他,当他双脚一跃,扑向那杀身救国的难得机遇时,却重重地落地,抓得两手空空。他梦中都喊着“杀敌、杀敌、儒冠多误身”,到头来落得“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的尴尬处境。

辛弃疾,杀过最狠的敌人,写过最温柔的词句。读他的词,读他的人,恍然间如穿越千年。他那文采瑰丽的词作和波澜壮阔的一生,造就了千年来独一无二的传奇。

 
标签: 文韬武略 江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致母校-告别母校作文500字
    致母校-告别母校作文500字
    学人一生,固有三家:邦国为大家,自庭为更家,班伍为次家。小子自午鼠年盛夏入太阳花之队,很不从心,拖班后腿,望先生同学海纳。至今为止,为有近六载。友谊之深,不可以丈其测也!至今,吾犹记六载同窗之美谈,想入非非,心中波澜不济:犹记水泽之游。《经
  • 我的名字真奇怪
    我的名字真奇怪
          我的名字叫黄文韬,我总是觉得我的名字特别的奇怪。文韬,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渐渐的长大了。我终于明白了。文韬,顾名思义,就是聪明的意思。正所谓文韬武略。文韬武略,就是既聪明,又会武功。我非但不觉得我会读书,我还经常被人欺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