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2018-11-09 91运营0
核心提示:———— / BEGIN / ———— 1995年8月初,清华学生ace用台湾大学椰林风情站的系统,在实验室的1台386/Linux上架设了BBS。 8月8日,中国教育网第1个BBS“水木清华”正式开放,IP:166.111.1.11。 在这里,1个北京的小程序员,通过IP字段发现了一样在方正

1 145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 / BEGIN / ————

 

19958月初,清华学生ace用台湾大学椰林风情站的系统,在实验室的1台386/Linux上架设了BBS

 

88日,中国教育网第1个BBS“水木清华”正式开放,IP166.111.1.11

 

在这里,1个北京的小程序员,通过IP字段发现了一样在方正工作的暗恋对象;生活中羞涩的他在网络里却是如鱼得水,和女神天南海北聊得异常投缘,终究抱得美人归。

 

这就是周鸿祎和爱人胡欢在BBS上产生的故事。这篇中国社交210年,便打算从这里说起:

 

BBS

社交媒体的蛮荒时期

 

1994年,中国大陆第1个互联网BBS——曙光站上线;

 

1995年,马化腾在家搭建了慧多网深圳站点,起名Pony-soft

 

1996年,求伯君在珠海架设了“西线”BBS站,雷军在北京架设了“西点”;同年,丁磊加入广州飞捷,架设了基于公网的BBS,并在上面认识了周卓林;汪延和李嵩波加入4通利方,利方在线成立,并前后开辟了“谈天说地”和“体育沙龙”版块。

 

彼时的BBS还没有普及,Telnet协议下的界面简陋、操作繁琐,但敏锐的嗅觉和对网络的渴望,让那些后来在互联网时期申明在外的大佬们纷纭聚集在这里,开辟了中国网络社交的蛮荒时期。

 

1997年,国足第6次冲击世界杯失败,最有希望的1届国家队折戟在通往法兰西的路上,无数球迷失望结束。

 

几天后,痴迷足球的福州男人老榕,在4通利方的体育沙龙上满腔怒火地写下了那篇让所有球迷落泪的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

 1 223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这篇帖子随后传遍全网,引发足球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南方周末》于19971114日整版转载,4通利方连同论坛版主的名字“Gooooooal”第1次登上报纸。

 

——他就是后来新浪网的第1位编辑:陈彤。

 

这篇文章让人们第1次感遭到互联网空前的传播效应,10强赛、老榕、4通利方,这几个毫无关联的词语,却在1997年成了中国网络论坛兴起的标志。

 

这1年,丁磊了创办网易。

 

同年1026日,1位刚刚过完生日的长沙青年在网易上挂了个论坛,功能很简单:1个TV Game资料的信息库,和1个TV Game同好灌水撒野的聊天室。

 

这位长沙青年本名田哲,沉默寡言不善交际,除上网和电视游戏外别无爱好。

 

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Mop,意为“拖把”。

 

这个网名直接催生了“猫扑”这1后来在网络世界影响深远的辞汇。

 

1998年春季,毕业于南京动力交通学校计算机系的宅男刘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搭建了西祠胡同的原型,并于414日正式发布,华语地区第1个大型综合社区上线。

 

刘琥选择“盗贼”作为自己的网名,意为“拦路抢劫的匪徒”,但在现实里,身为大学老师的盗贼为了保护西祠的服务器,却不能不过着吃泡面的穷苦生活。

 

他绝不会想到往后西祠会逾越地域,成为中文网络的1杆旗帜。

 

同年121日,4通利方与美国华渊合并,取名新浪。

 

而在海口,中山东大学学中文系毕业的邢明已是股神级的人物,他有个很特别的网名“968”。

 

这1年,968决定把自己在股市中挣到的钱,投入到网络论坛这个未知的行业中。

 

199931日,天涯上线。

 

或许是开创人骨子里的文人气味,天涯吸引了大批网络写手,流传出《武林外传》、《明代那些事》等畅销作品。

 

那时候的天涯文化,几近就同等于网络文化;天涯也迅速站上了网络社区的鄙视链顶端。

 

从此,“网民”成了1个新兴群体、网络用语开始流传在大街小巷。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灌水、潜水、隔壁、菜鸟,和早被扫进故纸堆的GGPLMM、恐龙,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那时候,大家都1门心思扑在眼花缭乱的论坛内容和网恋上。968有1句名言:没网恋过的人没有网感。

 

IM

腾讯QQ的封神之路

 

花开两朵,各表1枝。

 

随着互联网的突起,以猫扑、天涯为代表的BBS逐步开花结果,进而发展出了新浪、搜狐、网易3大门户网站。

 

而另外一边,远在深圳的Pony站长,行将带着他初生的QQ,走上中国社交的封神之路。

 

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QQ的原名:OICQ,即Open ICQ

 

1996年,3个刚刚服完兵役的以色列青年发布了1款支持网络聊天的软件,起名ICQ——意为I SEEK YOU

 

不到1年时间,ICQ就成为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并于1998年底被美国在线以4.07亿美元收购。

 

此时,ICQ的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

 

眼光回到中国,润迅的1名员工很早就注意到了ICQ这款软件,他就是慧多网深圳站的马站长。

 

当时马化腾已萌发了创业的想法,曾的慧多网网友、如今的网易开创人丁磊,通过开发邮箱系统成了小着名气的百万富翁,这给了他最直接的刺激。

 

不过他并没有想做类似ICQ的软件——由于彼时已有PICQ和网际精灵等效仿者。

 

创业的冲动不断地敦促着年轻气盛的Pony马,终究,抑制不住的他找到老同学张志东,说想要做1款“网络寻呼机”。

 

虽然从现在看,那绝对是个糟的产品;但为了这个创意,马化腾和张志东又前后找来了许晨晔、陈1丹和曾李青。

 

自此,腾讯5虎集结终了。

 

现在,神话的诞生只差1个契机了。

 

很快,1次偶然的机会到来。广州电信公然向全社会招标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讯工具,马化腾5人决定试试看。

 

由于时间紧急,只来得及出了1个技术方案,它就是OICQ

 

惋惜,那次的中标者早已内定了飞华公司旗下的PCICQ

 

虽然如此,执着的马化腾仍然决定把OICQ做出来——这大概就是溟溟当中自有天意吧。

 

19981111日,腾讯公司注册成立,马化腾的“腾”,即时通讯的“讯”。

 

1999210日,OICQ正式发布,版本号99beta build 0210

 1 319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说起来可笑,当时腾讯的目标是:第1年发展1000个用户,第2年争取3000~4000个,第3年到达1万个。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感,仅仅9个月后OICQ的注册用户便突破了100万。

 

惋惜现实是残暴的:腾讯的收入根本养不起这个“滴滴”叫的小精灵。

 

由此引出的团队到处接活挣钱补贴家用、全部员工工资减半、开价300万出售腾讯、生死线上拿到IDG投资,又是另外一个紧张的故事,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时间来到2000年,OICQ席卷中国的同时,1纸诉状发到了刚刚成立3年的腾讯公司:ICQ的母公司美国在线起诉腾讯侵权,并要求收回OICQ.comOICQ.net两个域名。

 

历史性的转折到来了,OICQ必须改名。

 

但是,起个甚么名字好呢?

 

这1度让腾讯苦恼异常。

 

在当时,由于网络聊天软件以ICQOICQ最为著名,因此这类软件在业内被亲切地称为“QQ”。

 

马化腾急中生智,决定将这个词据为己有。

 

200011月,QQ迭代历史上的经典版本QQ2000正式上线。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QQ的用户量很快突破1亿,在即时通讯这个领域1骑绝尘,后来微软的MSN大举来犯,也没能阻挡这只外表人畜无害的企鹅走上社交神坛。

 

至此,腾讯奠定了社交帝国的统治基础,在今后的日子里挟用户以战天下,可谓是神挡杀神,无坚不摧。

 

Blog

自媒体的破晓拂晓

 

跨入新世纪,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和资本寒冬,让许多后来知名的网络公司命悬1线。

 

但是,正如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互联网这个新物种,注定要在新的千年画下浓墨重彩的1笔。

 

荣幸的腾讯拿到投资后改名换姓重获新生,接下来,中国的互联网也进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季节。

 

1方面,戴志康和他的Discuz给论坛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转折,各种地方论坛、软件论坛、小说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另外一方面,Blog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自媒体的雏形行将诞生。

200276日,已小着名气的专栏作家方兴东发布了两篇文章:《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何》。

 

这两篇文章如平常1样被刊登在了各大网站的推荐栏目上,但令他惊讶的是,短短两个小时,所有文章遭到微软的强势封杀。

 

方兴东进入IT业以来,第1次在网络上失去话语权,这让他觉得可笑又可悲。

 

那1年,互联网开始回暖,搜狐率先宣布盈利。

 

也是在那1年,方兴东知道了Blog,机会叩开了这位博客教父的大门;他意想到,博客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讲将是1次巨大的改变。

 

因而方兴东和王英俊1起发表了《中国博客宣言》,第1次将Blog翻译成博客,并将其称之为信息时期的麦哲伦。在宣言的最后,方兴东写道:

 

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1个负责的时期。

 

20028月,博客中国成立。

 

同年,中科大大2学生郭晓雷用200多元单枪匹马架起了Blogbus;在杭州读大3的季华开发了Blogcn,随后胡之光加入,“中国博客网”诞生。

 

惋惜的是:博客教父预言的新时期没能到来,开放性差,使得博客始终没有进入大众的视野。

 

接下来,戏剧性的1个人登场了——她就是木子美。

 1 419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2003619日,1个名叫木子美的网络作家在博客中国创建了个人主页;8月某日,她在著名的《遗情书》中实名叙述了与广州著名摇滚乐手的“1夜情”故事。

 

该篇被网友转载到西祠胡同,引发轩然大波。

 

1111日,3大门户网站分别在头版头条推荐了关于木子美的文章,博客中国访问人数瞬间突破10万。

 

方兴东自嘲说:

 

精英们知道博客是由于我,而大众们知道博客却是由于木子美。

 

2003年底,天涯博客试行版推出,成为国内第1个将公共社区与个人博客相结合的网站。

 

随后天涯陆续出现竹影青瞳、流氓燕等新的“木子美们”,博客就这样被印上了色情的胎记,以1种为难的方式流行起来。

 

两年后,新浪高调出手,于200598日推出Blog 2.0公测版,借助名人效应在博客领域进行“圈地运动”,短短两个月用户数量突破百万。

 

紧接着,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开火,门户博客全面爆发。

 

有了博客这支新力量的加入,论坛、社区和各类门户网站进1步发展,更多的新锐写手不断出现,木子美逐步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文学、新闻评论、知识分享,是更接近方兴东心目中的理想国。

 

自媒体的种子也在这段时间生根发芽。

 

而随着宽带入户,互联网也逐步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

 

2003123日,贴吧正式上线,成了百度在社交领域的拳头产品;

 

200536日,阿北创建豆瓣,全网文青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角落。

 

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Web2.0时期。

 

SNS

熟人社交全面爆发

 

web2.0时期以来,人们很快遇到了1个为难的局面:

 

1方面,互联网的内容生产几近没有门坎,但缺少内容的梳理和传播机制,大量信息被淹没;

 

另外一方面,互联网连接的人愈来愈多,但主流网站都之内容为中心,熟人关系在网络中的渗透遇到了阻碍。

 

此时的大洋彼岸,以6度空间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化网络SNS,正在FriendsterMyspace的带领下发展的如日中天,哈佛校园也行将迎来Facebook的诞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另外一个对创业充满强烈好奇的大男孩登场了,他就是王兴。

 

2003年冬季,在美国读博的王兴决定回国创业。

 

他找来了两个人:清华保送中科院的本科室友王慧文,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中学同学赖斌强;3人1直都有朦胧的创业想法,王兴的回国成了1个契机。

 

3个人就在清华附近的海丰园租了1套房子,开始第1个产品——社交网站“多多友”的开发。

 

或许是应了那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多多友上线后并没有收到好的反响,接下来的1年里,他们又陆续尝试了好几款产品,全部以失败告终。

 

值得庆幸的是:2004年在中国起步的SNS都发展得不太理想,意味着王兴还有机会。

 

2005年,1股反思SNS的思潮在网上弥漫开来:中国人守旧,不愿意把照片和真实姓名等信息发布在网上,SNS可能不合适中国。

 

但王兴他们其实不怀疑——由于1999年陈1舟的ChinaRen就是基于真实信息的社区网站,惋惜ChinaRen在资本寒冬下卖给了搜狐,否则中国的Facebook或许早有定论了。

 

后来,在翻看多多友的数据时,王兴他们发现很多人会每周登陆1次,和朋友相互留个言、发个私信。

 

他们模糊觉得:问题不在于用户愿不愿意留下真实姓名,而在于网站有无东西让用户觉得留下真实姓名是有价值的——那个东西就是熟人关系。

 

2005128日,模仿Facebook的校内网正式上线。

 

校内网没有QQ那末荣幸,初期的用户都是团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拉来的,门票抽奖、大巴车接送火车站、援助学生拍摄DV

 

但和QQ1样的是,产品做对了。

 

校内网的用户渐渐到达了1千、1万,竞争对手也蜂拥而来。

 

北京大学的底片网、复旦的饱蠹、人大eDor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looface、中山东大学学的亿友,李肇星的儿子哈佛归来做了dorm99、耶鲁MBA的张帆夫妇做了占座网、陈1舟做了5Q网。

 

SNS1入校园,立刻像4溅的水花,爆发出和当年BBS1样的生命力。

 

和竞争者相比,校内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了Facebook成熟的UI和交互。

 

虽然1度背上抄袭的骂名,但省时省力,而且比起其他网站的盲目创新来讲,对用户也更加友好。

 

有趣的是:也正是由于抄袭Facebook,校内网才进入了红杉资本的视野。

 

惋惜,彼时的王兴还是个稚嫩的大男孩,商业模式的缺失和1时的心高气傲,使得校内网终究与红衫失之交臂。

 

最后,校内网弹尽粮绝,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不得已卖身给了陈1舟的千橡团体。

 

2006年,校内网与5Q网强强联合,终究成功占据了校园市场;通过熟人关系的突破,SNS终究还是在中国找到了前途。

 

但是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另外一边,开心网异军崛起,通过白领圈走出了1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20083月,定位在白领圈的开心网成立,并在随后的两个月内上线了朋友买卖和争车位利用,类似朋友圈小游戏的社交裂变模式第1次出现在SNS网站上。

 

短短1年时间,开心网的注册用户量就突破了1500万,直追校内网。

 1 519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随着开心网平地而起,SNS开始走出校园,新浪朋友、搜狐白社会、淘宝淘江湖、阿里人脉通,1时间各路资源争先恐后地杀入这个赛道。

 

200984日,近7000万注册用户的校内网,正式更名为大家所熟知的人人网,标志着中国的SNS网络进入壮盛时期。

 

用关系链作为过滤机制,用feed流进行内容分发,人们的上网体验终究自博客时期以来又上了1个台阶。

 

加上API接入的社交游戏等第3方利用,属于Facebook的成功仿佛已近在眼前了。

 

但是,人人网们想要成为Facebook,还有最后1战要打——横亘在他们眼前的是1条巨大的天堑,对面站着的是那只带着红围巾的浑厚企鹅,和它身后的腾讯帝国。

 

早在20054月,腾讯就推出了另外一款社交产品——QQ空间。

 

彼时的QQ空间还是1个blog气味浓厚的QQ附属品,但严格说来,这个企鹅家族的新成员身上,已然带着史无前例的SNS基因。

 

它静静地蛰伏着,等待着1鸣惊人的出场。

 

20091月,QQ校友上线,腾讯以防御人人网的姿态向SNS迈出了摸索性的1步;同年11月,腾讯买下qzone.com域名,QQ空间正式开启由个人主页向SNS网络的转型。

 

只是原以为会触目惊心的战役,却打得毫无悬念。

 

短短几个月内,QQ农场等空间利用迅速杀死开心网,QQ校友也在用户体量上压抑人人网,SNS之战以使人咋舌的速度收官。

 

——而这1切都要归功于QQ庞大的关系网络;在这只企鹅眼前,人人网只能俯首称臣。

 

2010年4季度,QQ空间用户超过4.8亿;2013年末,QQ空间被列为世界第3,中国第1的社交网站。

 

中国为何出不了Facebook

 

由于有QQ,这几近成了后来互联网人的共鸣。

 

SNS大战看似草率的扫尾,让腾讯再1次稳固了自己社交帝国的统治地位。

 

但是,战争还远未结束,屹立不倒的腾讯帝国将继续迎接挑战,这1次,成功却属于他人。

 

微博

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期

 

我们先把时间倒回2007年春季,在这篇社交210年里,那个叫王兴的大男孩还有属于他的第2次出场。

 

校内网加入千橡团体后,王兴等人其实不是那末如意,王慧文、赖斌强等人纷纭出走,王兴也在度过锁定期后离开了千橡。

 

这1次,王兴找来在百度工作的学弟穆荣均,说他打算重新做1件事,绝不是为了某1天再把它卖掉。

 

王兴和穆荣均就这样开始了第2阶段的创业,他们将眼光瞄向了Twitter

 

上线半年多的Twitter是1种微博客,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在上面发送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的消息。

 

20073月,Twitter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行的“西南偏南”活动上1炮而红,每天发送的消息量到达了6万条。

 

在王兴眼里,Twitter这类轻便的模式,可能会重新定义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方式。

 

20075月,饭否网上线。

 

经过这些年的创业,王兴在业内已有了1定的影响力,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些人都成了饭否的首批用户。

 

同时,秉着自由、开放的精神,饭否网也赢得了1些博主和互联网深度用户的青睐。

 1 617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不过初期大家都不知道140字写点啥好,虽然SNS已步入正轨,但用户的分享习惯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

 

就互联网的大环境和手机的功能来讲,2007年的饭否网在国内算是比较超前的,以致于后来王兴他们转而做了1款面向白领的SNS网站“海内网”。

 

固然,由于种种缘由,海内网并没有像开心网那样进入SNS的第1梯队,而在繁忙海内网的1年里,饭否却悄然生长起来。

 

2008年,Twitter的热潮传到了中国,这类微博客的形态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进行记录和分享的需求,也比传统门户网站有着更直接的新闻获得和传播能力。

 

饭否继承了这类发璞归真的简单交互,在接下来的1年里,爆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2009年,饭否网用户突破100万,愈来愈多的新闻从饭否上传播开来,例如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石首事件等,饭否开始有了社会舆论平台的雏形。

 

这也给饭否带来巨大的压力——依照法律监管的要求,王兴他们不能不删掉很多敏感词。

 

使人惋惜的是:不懂政治的王兴仍然小觑了舆论的威力。

 

下半年,乌鲁木齐事件爆发,饭否则迎来了长达505天的关停。

 

王兴在社交领域的出演就此告1段落,接下来美团网的征程,又是另外一个汹涌澎湃的篇章。

 

值得庆幸的是:在饭否停滞的1年多里,只有两个员工离开团队,其中1人便是张1鸣,而未来被新浪微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本日头条,也都是后话了。

 

饭否虽然被和谐了,但微博这类短平快的模式却已深入人心;2009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线,成为第1家开放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并且再1次复制博客时期的名人策略,以使人吃惊的速度吸引了全网的注意力。

 

随后,各类门户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微博、SNS微博纷纭成立,连电视台、电信运营商也开始涉足微博业务,中国真正进入微博时期。

 

与此同时,远在硅谷的乔布斯1年以内发布了iPadiPhone 4两款产品,21世纪刚过10年,移动互联网突然到来了。

 1 715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具有天然移动属性的微博进入空前壮盛的时期,其中新浪微博1马当先,在经历了大浪淘沙以后,迅速成了国民性的现象级产品。

 

李开复以自己的开博经历出版了1本书,书名为《微博,改变1切》,并认为:

 

由于有微博,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期已到来!

 

惋惜这1次,腾讯仿佛慢了1拍。

 

腾讯微博上线于20105月,比新浪微博整整晚了8个月。

 

社交网络天生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8个月的时间,已足够曹国伟和陈彤确立新浪微博的统治地位了。

 

接下来的1年,或许是马化腾最痛苦的1年。

 

腾讯微博焦头烂额地追逐新浪,不料1篇《狗日的腾讯》让腾讯堕入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地步,著名的3Q大战也就此拉开序幕。

 

2010年底,在和360大战打得头破血流之际,新浪微博宣布用户量到达1亿,并推出了具有通讯与媒体传播两重功能的新浪微群,直接向QQ群发起挑战。

 

正如打败QQ的,绝不会是另外一个QQ;打败微博的,也绝不会是另外一个微博。

 

几近所有人都意想到:腾讯对新浪的胜率10分渺茫。

 

社交帝国的未来1时间显得暗淡无光。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3Q大战竟是PC时期的血色绝响,在辽阔的互联网世界里,1个新的时期行将到来,微博战场的失利,也没能影响腾讯的再次涅槃。

 

微信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201010月,1款名为“kik”的利用登陆App StoreAndroid Market,短短15天内就有超过100万人注册下载。

 

这款通讯工具的登场,像极了当年的ICQ

 

在这个领域,反应最快的是曾的“西点站”站长——雷军。

 

在经过金山的洗礼后,雷军已是中国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之1。

 

他认为,摆在眼前的极可能是占据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极佳切入点。

 

短短37天后,小米发布了中国第1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

 

如果腾讯参与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在米聊发布后的1次聚餐中,雷军如是说。

 

彼时的腾讯深陷3Q大战的泥潭不能自拔,“1直在模仿,历来不创新”的指责直接挑战了腾讯的产品信仰,对“弱连接社交”这样战略性平台的误判更是致使微博战场的全面溃败。

 

而米聊的出现,则极可能是腾讯离死亡最近的1次。

 

现在,轮到那个被称为神的男人出场了。

 1 811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1996年,网易开发的WebMail,让丁磊成为互联网产业里第1个赚到真金白银的创业者,同时直接刺激了马化腾的创业梦想。

 

而几近同1时间,1位毕业不到两年的研究生,独立编写了知名的邮件客户端Foxmail,他就是张小龙。

 

当时中国的联网速度慢,客户端反而比较快,Foxmail上线1年,中文版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400万,英文版的用户更是遍及20多个国家;张小龙因此成为华南地区的传奇,被视为继求伯君以后的第2代软件工程师的代表。

 

那时马化腾还在经营深圳站点,他曾给张小龙写过1封邮件,指出了Foxmail的1个设计毛病,这便是pony站长与微信之父的第1次交换。

 

但与丁磊和马化腾不同的是:生性内向的他对商业其实不感冒,因此1直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

 

1998年,Foxmail作价1200万卖身博大,张小龙展转做了企业邮箱服务器;

 

2005年,FoxmailQQ防御MSN的战役中被腾讯收购,张小龙因此进入了QQ邮箱;但由于邮箱的盈利模式模糊不清,他的职业生涯仍然不温不火。

 

201011月,在广州离群索居的张小龙注意到了kik,并在1个深夜发邮件给马化腾,建议由他的团队做1个类似的产品。

 

这对他和腾讯而言,无疑是值得庆幸的——由于如果没有这个决定,少年成名的张小龙,也许便从此泯然众人,而腾讯也将完全与移动时期失之交臂。

 

因而,20101120日,在工信部官方调停3Q大战确当天,“微信”项目正式启动,次年121日,微信上线。

 

从时间上来看,腾讯终究只给雷军留了40天。

 1 911 中国社交二十年社交,周推荐

 

 

 

接下来,便是米聊与微信的生死时速。

 

1开始,米聊和微信都表现平平——由于在国内,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短信套餐,和kik1样以省短信费为卖点,并没能成功突围;同时,微信在1.2版本中提供了图片分享功能,但是反响也不热烈。

 

不过整体来讲,米聊团队表现出了极强的战役力,稳稳保持着先发优势。此时,香港的1款同类产品Talkbox,以语音对讲机为卖点,已取得了34百万用户。

 

20114月,米聊鉴戒Talkbox,率先推出对讲机功能;5月,微信迅速跟进,终究,用户量迎来了井喷。

 

经过了短时间的落后,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开始狂奔,“摇1摇”和“飘流瓶”相继上线,虽然争议不断,却推动了用户的增长。

 

而没有打过大型社交兵役的米聊团队,基础性能的薄弱开始暴露出来:用户量的激增致使米聊服务器频频宕机,乃至会有某个地区的米聊用户集体掉线的事情产生——成功的天平开始倒向微信。

 

7月,张小龙团队打出决定性的1击。

 

“附近的人”功能正式上线,微信的日新增用户在没有QQ资源的条件下到达了惊人的10万,从此战局完全改变。

 

11月,马化腾干脆停止了将在北京、上海投放的微信户外广告——微信在与米聊的战争中宣布成功。

 

很快,雷军退出了与微信的竞争,全身心投入硬件的开发。

 

尔后,来自丁磊的易信、中国移动的飞聊、马云的来往,都只对微信造成了极为微弱的抵抗。

 

2012329日清晨4点,微信誉户突破1亿,用时433天。

 

这几近是互联网历史上的1个奇迹:QQ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用了将近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Twitter用了4年。

 

这场战役,以微信的成功告终;同时,微博的战争也已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2012419日,朋友圈上线,微信完成了通讯工具向社交平台的升级,基于手机的熟人社交圈正式出现,微博、人人遭到沉重打击;

 

823日,公众平台上线,1个全新的舆论生态在微信上出现,尔后纸媒开始雪崩式倒塌;

 

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上线,微信支付用户数量直逼支付宝,腾讯通往电商的最后1块壁垒被击碎。

 

短短3年,张小龙几近再造了1个腾讯。

 

微信的成功,不但延续了社交帝国的繁华,更激起了腾讯1个极大的野心:微信有可能成为移动时期新的桌面系统,完成1个闭环的社交和商业生态链。

 

而小程序的诞生,便极可能是这个生态链的最后1块拼图。

 

马化腾曾说,微信是腾讯拿到的移动互联网“站台票”,现在看来,微信早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收费站。

 

重新起航

百花齐放的新篇章

 

微信从QQ手中接过帝国的光荣,但社交创业的浪潮却远还没有结束,移动社交从此进入寡头统治的战国时期。

 

1方面,在移动大战中失语的手机QQ率先变革,深耕文娱化、场景化社交,遭到年轻人的追捧;一样主打“附近的人”,陌陌从微信手里接过“XX神器”的标签,做成了又1个上市公司;阿里的来往团队苦心修炼,开发了办公领域的钉钉;还有语音的YY、职场的眽眽、直播的映客……

 

另外一方面,陌生人社交领域催生出更多细分市场:有主打颜值的探探、主打心灵匹配的soul、主打同志交友的blued、主打情侣互动的恋爱记,和最近被称为“社交新贵”的子弹短信、爱情银行和数不清的00后社交产品们,这篇作为历史回顾的篇章就不再逐一细数了。

 

最后,未来的社交产品会是甚么模样,未来的微信是不是会被颠覆,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永久心怀期待。

 

主要参考资料:

 

《腾讯传 1998⑵016》,作者:吴晓波;

《9败1胜:美团开创人王兴创业10年》,作者:李志刚;

《互联网周刊》:网络论坛激荡的10年,作者:张瑜;

天涯106年成长史,作者:Eric 樊耀;

方兴东:远去的博客江湖,作者:薛芳

 

———— / END / ————

作者:Hiro,微信公众号:宏观互联网

 
标签: 周推荐 社交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小红书店铺运营指南
    小红书店铺运营指南
    在去年,小红书开店似乎还是个新鲜事,但在2024年,再提起小红书开店,人人都觉得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这源于很多商家渐渐的从心里认可了小红书的商业价值,也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些新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红书“新商家”很多很多,尤其是想入驻却还
  • 街边的普通茶室也能赚600万,靠的不只是喝茶
    街边的普通茶室也能赚600万,靠的不只是喝茶
    大家好,我是周婵洁,也是沐一。这几天跟金坐老板意外聊起,之前做的一个茶室的业务,帮茶室老板运营整个实体客群以及策划,很有意思,今天打算复盘一下这个业务。可能很多实体店老板有玩过,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到更多想要线上线下结合的老板们帮助。Part 1茶
  • 太全了!2024小红书解决限流问题,一篇搞定!
    太全了!2024小红书解决限流问题,一篇搞定!
    经常有小伙伴会问:为什么小红书总是被限流?辛辛苦苦创作的内容,发布后却没有流量;发了24小时,笔记小眼睛只有几十几百;笔记数据一直很稳定,却突然出现断崖式下降……流量增长问题,一直是博主们关注的问题,对于新手来说,限流规则也成了入门
  • 抖音账号违规申诉话术模版
    抖音账号违规申诉话术模版
    01 直播间申诉类 1. 录播亲爱的抖音审核同志,你好! ①直播间并不存在录播的情况,都是真人出镜的真实直播,但是由于我刚进入抖音直播,本身也没有太多的直播经验,对于直播也没有多少知识积累,缺乏与观众的互动,导致被系统误判了。对于这点我感到深深的自
  • 一文通俗读懂巨量引擎全部产品
    一文通俗读懂巨量引擎全部产品
    我猜,你有过这种经历:到一家公司负责抖音账号、商城运营,很快发现之前在别的公司学的东西,现在派不上用场了。新公司采取矩阵赛马方式。比如,批量找达人投创意,基础数据好,立马挂商品形成转化。这时候,你得赶紧学习平台工具运用,到底在哪找达人性价比
  • 大叔卖女士高跟鞋,卖了100万双。
    大叔卖女士高跟鞋,卖了100万双。
    谁说男子不如女,谁说卖女鞋男生就不行!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位曾经创业破产,但在抖音靠卖女高跟鞋成功的男主播。这个账号叫——穿高跟鞋的吴大叔,目前抖音矩阵账号粉丝超过300万,累计带货销量超过100万单。那这个大叔到底是如何从低谷翻身,一跃成为抖音
  • 两年变现300万,分享一个私域高客单成交心法
    两年变现300万,分享一个私域高客单成交心法
    大家好,我是根源。我想成交高单价的产品,应该是所有交付者以及所有销售员最终的梦想,尤其就个体来说,一个销售员能够一单收个大几万,大几十万,这个心里面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当然,收一个大金额的单子,更可以大大的增加赚钱的效率,以及优化自己的交
  • 家有一娃,赚钱如麻!给娃拍视频做抖音带货,卖了11万单
    家有一娃,赚钱如麻!给娃拍视频做抖音带货,卖
    今天写下这篇长文,也是我加入星球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把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坑,分享给大家,希望不管你是已经在做抖音或者正准备做抖音的,都能提供一些帮助。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在2023年2月的时间入局抖音,在母婴赛道做纯短视频带货,一年时
  • 终于有人把小红书开店这件事说清楚了!(附个人和企业完整教程)
    终于有人把小红书开店这件事说清楚了!(附个人
    相信绝大部分人做小红书都是冲着变现来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平台趋势在哪里,赚钱的机会就在哪里。2024年,在小红书上开店还有那些红利呢?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其中的关键词“小红书跑步进入买手时代”,买手区别与一般形式上的带货,用官方的解释:买手的内容
  • 一个意向精准客户18-45块,这个方法搞精准B端客户依然暴力!
    一个意向精准客户18-45块,这个方法搞精准B端客
    跟大多数人一样,是匡老师说到的“流量牧民”,哪里有流量去哪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正在操盘的,拿到阶段性结果的搞B端“精准流量”的方法:抖音信息流获客打法。先说一下分享的初衷:我的分享只求利他,不存在任何广告或推广,没别的,就是答谢匡老师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