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小小设计师》

   2018-10-14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是教师创造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来源,将主题活动与日常生活、数学知识间建立联系,会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班级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们负责幼儿园小种植园的种植和照料工作。种植园刚刚翻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是教师创造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来源,将主题活动与日常生活、数学知识间建立联系,会使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班级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们负责幼儿园小种植园的种植和照料工作。种植园刚刚翻修完成,孩子们特别喜欢。他们发现种植园还没有围栏,纷纷说:“老师,原来的种植园有围栏。”“别的菜园都有围栏。”“有了围栏野猫就不会踩了。” “我们可以保护蔬菜啦。”孩子们有了制作围栏的愿望,同时教师考虑到教育的要求和价值,便生成了活动“设计种植园的围栏”。在第一次设计中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围栏,我们也惊喜地看到规律的出现,这也说明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及时抓住了契机,引导幼儿发现有序与无序的不同。孩子们表示更喜欢有规律的围栏——既整齐又漂亮,想将种植园围栏也设计成为有规律的,从而引出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体排列,感受规律的美。
    2.愿意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愿意创造规律,运用规律排序,发现美。
    难点:理解规律排序中规律组在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含义,连续排列的整齐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老师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规律,拍摄成照片;幼儿在游戏中随意排出过一些规律;有参与种植园围栏设计的愿望。
    物质准备:用生活中蕴含规律的照片制成的PPT,电脑,相机,“魔法圈”(用颜色鲜艳、可变形的毛根弯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积木、节奏棒、纸盒等。
    活动过程
    1.通过分享照片,激发幼儿参与设计有规律围栏活动的兴趣,初步认识、理解规律排序,并感受到生活中运用规律排序的常见与美感。
    (1)出示种植园照片,引发幼儿参与设计的兴趣,明确活动任务——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师:小朋友们,咱们这几天在忙着做一件什么事情呀?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因为我们的种植园还没有保护植物的围栏,所以要设计种植园的围栏。
    师:对,我们要一起设计、制作围栏。在你们第一次设计中,画出了许多围栏样式,你们更喜欢哪一种?
    幼:有规律的围栏。
    师:所以我们今天要设计有规律的围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收集的有规律物体的照片,发现照片中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序方式。
    师:在你们动手设计之前,咱们一同来欣赏一下活动前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滑梯上的栏杆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在这个排列中重复出现的是什么?
    幼:是按照一个蓝的一个黄的、一个蓝的一个黄的方式排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滑梯的栏杆是由一蓝一黄栏杆组成一组规律,后面一直重复前面这组规律,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
    (3)通过对全部照片的观察及交流,了解两个不同物体是可以有规律排序的,并能发现规律排序的美,愿意创造规律,设计种植园围栏。
    师: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生活中有规律物体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觉?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单调,很整齐。
    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创造规律围栏。
    (教师介绍师幼共同收集的三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设计种植园围栏任务:自选两种物品创造规律,尝试学习按规律给两个物体排序。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运用两种物品创造规律、排序。
    (2)教师个别观察指导,随机发现两种物品规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问题并记录。
    3.通过分享幼儿的围栏设计,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感受到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激发幼儿发现、创造更多规律并运用于生活。
    (1)分享幼儿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发现、理解规律排序的含义。(从中提升规律并验证规律排序。)
    教师运用相机拍摄下幼儿设计的规律进行个别展示,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由集体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设计创造出许多种规律。谁愿意向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这位小朋友用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吗?你觉得这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
    当幼儿排序出现混乱时:
    师:这位小朋友的规律是一根节奏棒和一个盒子,它们组成了一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变身啦,我们一起看看后面排的是不是这组规律在重复出现。
    (在此环节中通过用“魔法圈”验证规律,帮助幼儿解决按规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识点——特定单元的反复出现。因为幼儿很容易把特定单元混乱,而彩色毛根弯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确了规律组,方便幼儿自我检验,使排序不混乱。还可以让幼儿清晰地看到规律是否排列完整。)
    富于变化的材料使规律出现多元表征,如同样两种材料——易拉罐和长方形积木,因摆放方式及数量的增减,出现不同的规律。
    师:为什么××和××都选用了白色和蓝色的棋子,可他们排列出来的规律是不同的?
    幼:因为××的是一个蓝的和一个白色的棋子,另一个小朋友是两个蓝色和两个白色的棋子。
    师:那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呢?
    幼:颜色一样,数量不一样。
    师:哦,原来材料一样,数量不一样也能创造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对比不同的规律,发现同种材料,从不同维度,如摆放位置、数量等不同,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规律排序。)
    (2)知道两种物体可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规律并排序,萌发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创造更多规律的愿望,继续完成种植园围栏的创建。
    活动反思
    《指南》中明确指出: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正是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利用具体的情景给孩子们布置设计围栏的任务。由真实任务驱动的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不仅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且较好地实现了集体数学活动的情景化,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经验,真实感受到数学学习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凸显出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幼儿在思维上、数学经验上有所提升”。教师有效把握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自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明确规律排序,扩展幼儿模式识别经验,并发现生活中规律的美,自主地创造规律。整个活动符合幼儿认知的模式及教学的逻辑:观察一创造一比较一再比较中概括。通过环境设计策略,即情景内容源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因此在整体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任务意识明确,愿意创造规律并专注投入地运用规律排序,设计围栏;通过直观概括策略,运用“魔法圈”圈出规律组进行序列中单元的判断,使幼儿理解规律排序;通过多元表达策略,使幼儿在表达交流中形式多样,可以是语言、动作、符号,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同伴间的交流,从而达到抽象与直观、思维与感知的有效结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在规律排序活动中不仅仅关注排序结果,更注重透过幼儿多样化的表达,了解其对规律的认识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维发展水平,予以适当、必要的支持引导,促进幼儿迁移、概括等数学思维的发展。
编辑:cicy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多给我一点》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守恒,知道物体的大小和多少不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2、通过比较,验证物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绳子、纸(长方形、正方形)、瓶中的水、杯子、若干蛋糕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多给我一点。  
    02-18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轮子歌(数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轮子歌 目标 1.感知4以内数量,会给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粘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2.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 2.幼儿事先剪下的轮子,胶水。 过程 1.数数车轮。 ――请每个幼儿看统计表,分别数
    02-18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爱跳舞的棋子》
      目标:  1、在故事中进一步感知9以内的数,丰富封闭点数的经验。  2、在操作中积极尝试与探索棋子的排列方式,并初步学习用画图进行记录。  3、能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准备:棋子若干、记录纸、队形图。  过程:  一
    02-18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为小兔做饼干》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用纸板剪成的大大小小的"饼干"若干。  2、人手一个圆形积木或瓶盖、橡皮泥、泥工板、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为小兔做饼干。  1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新邻居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新邻居 目标  1.体验手部动作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萌发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准备  1.已有做手影游戏的经验。  2.挂图。  3.台灯若干。  4.故事磁带。  过程  1.它们是谁。  ――幼儿观察挂图,自由交流。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取出冰中的玩具》
      【设计意图】  在了解水的三态时,孩子们对冰的知识经验的回忆显得格外热烈:我们在吃麦当劳时喜欢把可乐里的冰捏在手上,过一会儿就没了;我在哈尔滨旅游时看到了冰柱子,那冰柱子一敲就断了……教师决定引领幼儿从蕴涵着丰富科学知识的日常生活人手,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红、黄、蓝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橙、绿、紫色彩。  2、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在生活的的体现,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红、黄、蓝颜料各一份,一次性杯若干,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水果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品尝过秋天常见的
    02-18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饮料商店》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15以物体的数量,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  2、理解并遵守规则,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饮料60瓶(矿泉水、酸奶)、0-9数字卡片若干、不同形状的整理箱四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提问:有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给图形涂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给图形涂色 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
    02-18
  • 幼儿园中班活动设计案――各种各样的盒子(科学
    幼儿园中班活动设计――各种各样的盒子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会按照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提高合作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能利用废旧物参加游戏活动,提高跳跃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盒子若
    02-18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宽窄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活动准备1、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2、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一、小客人“皮皮”导入1.出示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大蒜哥哥、葱弟弟和韭菜妹妹 目标  1.在拣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大蒜、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
    02-18
  •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小麦的一生(中班)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小麦的一生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录有小麦的生长过程的光盘
    02-18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蔬菜画圈(数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蔬菜画圈 目标  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5。  准备  1.5种不同蔬菜的卡片,数量分别为l一5。  2.提供不同的小动物卡片,标有数字。  过程  1.给小动物送菜。  ――提供小动物卡片,分别置于活动室的不同地方,要求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沙和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沙和土 目标  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较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学习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乐趣。  准备  小铲、小桶、筛子、模子、水等。  过程  活动一:干沙游戏  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脚在沙子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葡萄》
      【活动设计】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
    02-18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蚂蚁行进图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蚂蚁行进图 目标  1.了解寻找、观察、捉蚂蚁的方法。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食性和运动方式。  2.产生探索蚂蚁等昆虫的运动方式的兴趣。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个昆虫盒(或废旧小瓶、小盒)。  2.请幼儿为蚂蚁准备一些食物,
    02-18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