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手工:手把手教您制作端午节彩粽

   2016-09-22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  为避邪迎吉祥保平安,在山东的中部、西南部,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不仅吃粽子、扔粽子和吃鸡蛋,还在门口悬挂艾叶和粽子。这儿所挂的粽子并不是人们所吃的那一种,而是用丝线或七色线缠绕几何壳体而成的一种图案多样、色彩绚丽的手工艺品。    彩粽是


  为避邪迎吉祥保平安,在山东的中部、西南部,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不仅吃粽子、扔粽子和吃鸡蛋,还在门口悬挂艾叶和粽子。这儿所挂的粽子并不是人们所吃的那一种,而是用丝线或七色线缠绕几何壳体而成的一种图案多样、色彩绚丽的手工艺品。



  
  彩粽是传统的手工艺品,来源于“缠画”。相传在乾隆年间,宫里的贵夫人跟随乾隆皇帝来泰山拜山敬神将此手艺传给当地王家画铺(当地有名的艺术世家)。因为它是用丝线、金银线缠绕成不同形状的几何体而成的,带着皇家的尊贵,象征着吉祥平安,因此人们便称其为“吉祥彩粽”。


  
  由于彩粽寓意深刻,观赏性强,当地便逐渐形成了端午送彩粽的习俗。也有说法认为用五彩丝线把粽子缠起来,是为了保护投进汨罗江的粽子不被蛟龙吃掉。


  
  寓意:
  
  家庭和个人配带彩粽,像征着驱邪避灾、吉祥平安,互送彩粽、互道祝福,送彩粽和赏彩粽是人们端午节间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作法:
  
  看到这些美丽又吉祥的彩粽你是不是也想亲手做一个呢?下面就介绍一下端午彩粽的具体做法!


  
  将折痕组成上下各三个面共5个角的立体粽子状。也可以在纸里里放些薰衣草、艾草香料,这样就是香包了。


  
  开始缠第一道丝线了。选好一个顶角做正面中心角。用左手摁住线头,右手持丝线缠向第一个角。


  
  然后回到中心点再缠向第二个角。


  
  这是第三个角也缠过了,接着再重复上述动作,依次反复缠下去。
  
  缠线的窍门是用左手转动粽子,右手拉着线,一道压一道地缠。




  
  换线的方法是直接接线,接扣要小,不要捻疙瘩,线头要出现在粽子底部。




  
  所有的线头,都用剪子或勾针塞到里边。


  
  五角粽的上下角是在一条线上的。


  
  丝线最好多用几种颜色,做出粗细不同的纹理图案。








  
  不论几种颜色,丝线粗细要统一,缠线的手劲要一样,缠线要密集,一道紧挨一道,缠后要做整理。漂亮的端午节五彩丝线粽做好了!你学会了吗?



 
标签: 粽子 丝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包粽子
    活动目标1、了解粽子的形状特征,并能大胆表达。2、激发幼儿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环境创设各种各样的粽子若干重点与难点了解粽子的特征,简单了解包粽子的方法。活动过程:一、看粽子,说粽子这是什么?粽子是怎样的?(外面有粽叶包着,里面是糯米,糯米里
    10-30
  • 借鉴名师的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今天我和同事们又一次观看了应彩云老师的两个教学录像视频,又再次感受了应老师的教学魅力。每一次的观摩学习,令我看了还想再看,细细品味,回味无穷。一、 游戏化的学习:游戏是儿童的需要,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在《粽子里的故事》教学中,应老师采
    06-02 粽子幼儿
  • 端午即将来临,孕妇可以吃粽子吗?
    端午即将来临,孕妇可以吃粽子吗?
      端午节就快要到了,端午节少不了要吃粽子,那么孕妇可以吃粽子吗?面对美食诱惑,孕妈该如何应对?一起来看看孕妇吃粽子的注意事项吧。    粽子大部分都是用糯米、板栗、猪肉、花生等五谷杂粮和肉食包成的。一般情况下,孕妇吃五谷杂粮和肉食都没什么
    05-11 粽子孕妇
  • 大班体育游戏活动:包粽子
      【活动目标】    1、在包粽子的游戏中练习孩子身体侧滚的动作,发展身体的灵活、协调和平衡能力。    2、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废旧横幅布娃娃若干。    2、录
  • 小班教育随笔:我自己会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她们会经常不假思索的说:“老师,你给我弄好!你帮帮我!我不会!”这些好像已经是习惯。这说明孩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本领,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要树立孩子的信心,引导孩子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就像我们班的瑞瑞,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
  • 小学生手工制作:漂亮的三色大粽子
    小学生手工制作:漂亮的三色大粽子
      端午节纸粽子制作方法。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历来的传统习俗,但是你见过用纸做的粽子吗?用彩色卡纸折叠成五彩大粽子非常的简单,只需要靠彩纸即可完成。想不想在端午节前给自己的家人朋友一个惊喜呢?快来自己试试做一个端午节手工小作品,请你的朋友吃个
  • 超轻粘土手工制作:可爱的粽子
    超轻粘土手工制作:可爱的粽子
      粽子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食品在端午节这天大家都会吃粽子来纪念屈原,不过如今粽子已经不仅仅是节日食品了,美味可口的味道让粽子已经成为人们平常的生活食品,很多人的早饭食谱中就会常备粽子这一选项。    既然粽子君这么受欢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用
  • 超轻黏土制作粽子糖
      【设计意图】  锦溪作为4A级旅游景区,有着它特有的风景和特产。粽子糖就是其中的一个特产,糖又是孩子们喜欢的食物;而超轻黏土塑造能力强,色彩丰富,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形象、很逼真。所以我设计了用超轻黏土来制作粽子糖的活动,能很好地引起幼儿的兴
    10-14 粽子黏土
  •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活动准备】《粽子里的故事》ppt【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好玩的,也有好吃的,想听吗?PPT(指着
  • 小班教案: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时人周
  • 大班端午节教案设计意图:粽子里的故事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陆家豪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他转,只听见他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有肉的、红枣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较喜欢吃肉的,肉的更好吃。”“我也喜欢吃肉的。”“我不喜欢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
    09-26 粽子环节
  • 端午节食俗——民族文化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
    09-26 粽子豆沙
  •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教案集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09-26 粽子楚国
  •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设计理念: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和中秋节、春节并列为最重要的三个节庆。端午节时值夏季,正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在这初夏虫疫滋生之际,以端午节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另外再加上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更增添了端午节的重要性。将端午节融入学校课程,
  • 大班亲子活动《包粽子》活动计划
    一、活动意图:此次活动我们以亲子的形式开展,主旨在让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制作粽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二、活动准备:1、家长:苇叶30张、包粽线若干。2、园部:糯米
  •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
    一、说教材教材来源: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塞龙舟、吃粽子等,其中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
    09-25 幼儿粽子
  • 大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大班 刘俪倩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活动准备:PPT、3只粽子。活动过程:一、导入1、——今天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2、出示PPT,幼儿猜测故事内容。小结
    09-25 粽子故事
  •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端午节吃粽子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