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同题异构——聆听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感

   2016-09-19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前几天有幸聆听了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本着“同题异构”的基本原则,老师们各显神通,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呈现给大家,让我们过饱了眼福。  上午老师们展示的是同一节大班音乐教育活动《数高楼》,同样的旋律,同样的歌词,我们却感受到了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本着“同题异构”的基本原则,老师们各显神通,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呈现给大家,让我们过饱了眼福。

  上午老师们展示的是同一节大班音乐教育活动《数高楼》,同样的旋律,同样的歌词,我们却感受到了不同的气氛、不同的精彩。老师们以独有的教学风格为诱饵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热情。可以看出,执教的六位老师基本功都相当扎实,技能娴熟、方法灵活、语言流畅、教态亲切大方,极富感染力,我们时时感觉身临其境。想起自己平日的教学活动,深感自身的不足。第一,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本次活动重点是唱准歌曲,并说出念白部分,但每位老师都进行了节奏训练,让孩子们首先熟悉歌曲旋律,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的节奏,为唱歌做好铺垫。第二,充分运用肢体动作,全面解析音乐内容。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将听觉与身体反映结合在一起,用动觉来反映听觉是最完好、最简便的模式。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不止要设计简洁易记又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授予幼儿,更要鼓励幼儿自主运用身体部位,全身心投入。第三,增加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兴趣。《纲要》中指出,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贯穿整个活动,体现游戏是孩子活动的基本特点,这样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才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宋虹老师执教的活动《数高楼》就充分运用了游戏教学,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体验游戏愉悦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演唱歌曲的快乐,并且创编动作的兴致高涨。尤其在跳圆圈舞的过程中,表现相当大胆又充满了童趣,可喜可乐。第四,教具的实用与适用。其中胡海宁老师运用了图谱教学,设计的图谱一目了然,将动态的旋律转化为静态的图画符号为幼儿感知旋律、记忆歌词、自主学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刘艳老师设计的课件同样精彩,孩子们在直观形象的帮助下学习起来如鱼得水,更轻松、更快捷。最后是情景创设教学法的运用。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比如刘蕾老师创设了“喜羊羊搬新家”的情景,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大家为庆贺“喜羊羊乔迁新居”而准备节目,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我尤其要说的是下午的四节健康教育活动。同样是《闯关》,四位老师却演绎出了不同的情节,相同的是孩子们都在游戏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由此我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有了一些体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会学以致用,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是故事情节的渗透。如宋阳春老师利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的情节与音乐,是孩子们置身“孙大圣”的身边,俨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在玩耍、游戏中轻松结束活动,让人眼前一亮;刘振兴老师同样从孩子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作用,结果同样出彩。第二,游戏氛围贯穿始终。印象最深的是江华老师的活动,让人大开眼界。其中“藏屁股”的游戏不仅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还不时引起台下老师忍俊不禁的笑声,惊叹于孩子们的投入,惊叹于老师的奇思妙想,真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涌上心头。最后一点是把时间充分留给孩子。纵观四节教育活动,我从中感受到老师对孩子们的一种爱,那不是一种保护,是一种放手,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点到而止,孩子们不至于不知所以然,玩得非常轻松,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不断鼓励,最后的成功,孩子是最高兴的。

  通过本次“同题异构”的听课活动,不仅给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在“同题异构”的很多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并运用到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感谢此次听课之旅,让我成长、进步!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