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2019-11-20 91运营0
核心提示:笔者以《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4大产品逻辑》1书里的用户行动模型分析了本次天猫双101的“盖楼”活动,不断优化迭代,满足用户需求,养成用户粘性。10月下旬⑴1月上旬,是不安定的1段时间。为何说它不安定,相信大家也在各自的朋友圈、微信群看到了。为

笔者以《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4大产品逻辑》1书里的用户行动模型分析了本次天猫双101的“盖楼”活动,不断优化迭代,满足用户需求,养成用户粘性。

a186 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10月下旬⑴1月上旬,是不安定的1段时间。

为何说它不安定,相信大家也在各自的朋友圈、微信群看到了。为了备战双101,各平台使出浑身解数频出奇招,拼多多的史诗级文案、京东广告的无孔不入、淘宝盖楼的撕心裂肺……这些都让我们身旁的1部份朋友,变得相当魔怔。

a261 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我有这么1个朋友,从盖楼第1天坚持到了最后1天。在他的影响下,出于好奇的我也加入了这场“战役”。

再加上最近恰好最近看了1本压箱底的书——《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4大产品逻辑》,恰好可以以此模型分析分析,此次的“盖楼”,是如何让1些人上瘾的。

1、潜藏的入口

尽人皆知,淘宝,由阿里巴巴团体在2003年5月创建,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网购电商平台。

2009年平台推出了双11购物狂欢节,当时仅27个品牌参与,销售额0.5亿。到2018年2135亿的交易额,11年间,双11这个节日,仿佛已长在了我们很多人的头脑里了。

根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1季度(2019年4月到6月),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端单月活跃用户已达7.55亿。

很明显,淘宝本身已是1个超级APP了。再加上11年间,阿里巴巴在C真个商业化布局,1系列全家桶APP更是彼此增益彼此成绩。支付宝、UC阅读器、天猫精灵、菜鸟裹裹、淘票票、优酷等,无1不为双101出了1份力。

其次,在庞大的供应链中,品牌商也为此立下汗马功劳。例如微博的启动页广告,常常是某些大牌的天猫双11广告,点击可直接进入品牌的天猫旗舰店主页或双101促销页面,都是在为双101引流。

在这样良好的生态下,如今的双101狂欢节,只要你在用手机,它就不担心你不知道。

所以,“盖楼”这个小游戏它缺流量吗?

很明显,不缺,他缺的是啥?

——目标用户。

从下图可以看出,它的入口被放在淘宝首屏的右下角位置。首次打开是会出现相应弹框,点击可直接进入喵铺界面;这样的布局实在不够明显,很容易被人疏忽。

a354 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但是,如果身旁有人在玩;而你又对价格足够敏感,或在意低价,你拼死也会找到入口。所以别看“盖楼”的入口藏那末深,它的小99是要挑选出价格敏感的人群。

为何要挑选出“对价格敏感人群”呢?

其实也是为了“游戏“效力,不浪费大家的时间。由于对价格无感人群,到这这1步,很容易成为“行动的矮子”。而这不管是对用户,还是援助品牌,都是1种损失。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淘宝作为1个中间平台,很用心肠在平衡商家与用户的利益。

所以把“盖楼”入口略微藏深1点,挑选出目标用户,不管是对进来的用户还是援助品牌商,都是共赢的。

2、领喵币,喵铺升级,盖楼大PK

在进入“盖楼”主页面后,映入眼帘的就是自己的喵铺,中间「升级领红包」的按钮格外醒目。为了讲得更形象,我们假定个主要人物吧。

主要人物:大鱼。

某天大鱼打开淘宝闲逛,开屏就是1个弹窗,没仔细看大鱼就顺手便关了。突然想起貌似是双101活动,想着自己有个项目也正准备策划1个类似的营销活动,因而心生悔意想研究研究。

看到首页右下角入口「双11合伙人开喵铺赢20亿」,点击进入看到组队“盖楼”可赢20亿红包,准备约请好友组队。

链接往微信群1发,朋友A、B、C、D分别由于不同的缘由加入队伍,见下图:

a447 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队伍组成了,每一个人的喵铺升级都会得到补助和红包嘉奖;各成员的喵铺的级别相加,就是队伍总楼层;每约请1个好友助力,则叠加好友对应的楼层,以此不断叠加,“盖楼”构成了。

扼要地概括1下几个特点:

1. 做任务,领喵币升级喵铺

领喵币的方法特别简单,而且途径也特别多,可以签到、约请好友加入双101合伙人、支付宝浇水、喂鸡等。

不过最简单最经常使用的,莫过于阅读商家促销页了。15s的时长,非常短,用户其实不会感到多反感;商家也能够从中取得了海量的流量。如果转化率到达了,那末商家和平台都是共赢的。

喵铺到20级以后,再升级就会变得相对更困难,你就要阅读更多的营销页面。

2. 约请新用户有额外加成

随着获客本钱愈来愈大,淘宝固然不会放过任何1个拉新的机会。每约请1个新人,队伍就能够得到50层的楼层加成。

3. 88VIP会员用户,也会有额外的加成

引导用户付费,淘宝也是1把好手。

如果有仔细视察过今年双101的话,绝对不止这1个地方在引导用户开通88VIP会员的。我朋友在领优惠券的进程中,就被告知开通88VIP领取,否则只能找客服堕入无尽的等待。

4. 自动加入双101官方互助群

群里出现最多的1句话就是:@XXX 互吗

自动加入官方互助群,这1点我认为非常好,由于它非常非常省时间省精力。而且还捉住了用户的另外一个痛点:不想打扰微信里的朋友。

其次,对活动本身,也预防了歹意分享被微信封杀致使活动失败的可能,真是1箭3雕。

这个互助群中分享还有上限,到达了上限就再也分享不出“盖楼”的助力链接了;只能在里面聊聊天,但是可以通过加好友的情势单独为对方助力。

相信玩“盖楼”的朋友迎接双101的这段时间,淘宝通讯录也饱满了很多吧。这相当因而淘宝给平台中陌生的用户之间架起了1座沟通的桥梁,乃至看到了1点做陌生人社交的影子。

5. 自动匹配队伍进行“盖楼”PK

只要你队伍组成,淘宝就会根据你的钱包为你自动匹配对手,进行PK。赢的队伍可以取得援助商奖金池的奖金,并得1个星。钱包积累钱越多,匹配的场次就越高级,层层递进。


a542 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6. 胜负欲的威力

《上瘾》里面提到的1点,我非常深入;那就是负面情绪的威力,它比正面情绪要强太多太多了。

而这1点,也在“盖楼”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激起玩家胜负欲。

1个游戏,有输就会有赢;连输,胜负欲就容易被激起,这个靠算法就能够实现的。

但仅仅于此吗?

其实不是,淘宝有高招,其实就是俩字“改名”。

每一个队伍每一个队员都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改队名,且对方战队都可以看到队名,就像是在对话1样。

说到这又有点像陌生人社交了,就像打手游/网游,免不了挨骂与被骂吧,骂着骂着就来solo1局咯,最后说不定还化敌为友。

“盖楼”这个小游戏也1样容易遭到对手的嘲讽,越嘲讽你就越不服就越想赢。

 

最后乃至有被逼买楼的。

助力群里有很多输怕了的,最后放弃医治在里面卖楼的(本着赚1点是1点的心态);闲鱼上更是明码标价,1000层40元等等。

为了赢对面,我也尝试了1把买楼的滋味。

卖楼给我的淘宝好友(群里加的)告知了我他自己的惨重经历:5天根本没赢过,现在卖楼真的是纯乐趣了。他还好心奉劝我,斟酌下奖金池的钱值不值得再买。

最后我权衡了1下,买了100多层保持在超对手1000层的模样。不料对手竟在最后10分钟买楼2000层超过了我们……而其实奖金池的钱,其实远低于他们买楼的。

到了这个地步,说明玩这个游戏,已不限于红包不红包了,再次感叹负面情绪的气力。

3、不断的小嘉奖刺激与终极大奖

固然,活动少不了嘉奖。

“盖楼”狠狠捉住用户对价格敏感的这1特点,喵铺每次升级,都会有面额不等的红包和购物补助。每次PK更是直接得到奖金池的现金红包(从文娱场的0.5元到心愿厂的111元不等),然后依照队友楼层层数按比例分配奖金。

全部活动如果你认真在玩了,大概会得到200左右的现金红包。

但最大的boss是最后的终极大奖——「¥9999心愿大奖清空购物车」,和去年的花花卡类似,随机抽的,带有很大的不肯定性。

万1你就是那条荣幸的锦鲤呢?

而正是这类不肯定性,撩动着每位“盖楼”人民的心,就算我PK没赢1场,我也要喵铺升到50级以取得抽奖资历。

补充1下,抽奖资历有两种:

  1. 盖楼PK得到6星以上的队伍;
  2. 喵铺升到50级的合伙人。

a636 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这些嘉奖究竟有甚么魔力?

研究证明:多变性会使大脑中的伏隔核更活跃,并且会使神经传递素多巴胺的含量提高,从而促使我们对酬赏产生迫切渴望。

所以,「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无穷的多变性」才是维系用户长时间兴趣的关键。

其实,从2009年到现在,每一年双11都是不同的玩法,就是很好的证明。

而面额不等的红包与补助,可望而还未得的终极大奖,无1不在撩动每位“盖楼”人民的心。

4、日复1日,准时PK

不知不觉,“盖楼”已花费了大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花费时间越多,你就越不肯离去——这就是习惯的养成。

《上瘾》里面提到,要想让用户产生同理心并自动采取行动,首先必须让他们对产品有所投入;而投入背后的思路就是用户认为使用(个人投入)越多,服务越好,得到的越多。

我们可用1张图总结,“盖楼”这1用户习惯的养成:

a731 上瘾模型:双十一“盖楼”就是这么让人魔怔的

 

投入,可以是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和人脉等。

其实,像各大APP的会员制运营模式、游戏类APP买皮肤、买设备等,都是利用用户对产品投入,从而增强用户粘性,不断让用户成为“回头客”。

上瘾模型,整体来讲是1套非常不错的方法论。它不单单可以利用于像双101这样的营销活动,更利于习惯类产品的养成,乃至可以用来教育小孩。

在产品设计上,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习惯,是我们的终纵目标。而让用户产生使用习惯,其实不是1天两天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产品不断的优化迭代,不断去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满足用户情感需求。如此,用户自但是然就离不开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1个模型,轻松让用户对产品上瘾
    1个模型,轻松让用户对产品上瘾
    本文结合尼尔·埃亚尔著作《上瘾》,根据其提及的模型,并结合私域案例,拆解如何让用户对产品依赖的逻辑。将从以下3点展开分享:1.基本定义及应用边界2.上瘾模型3.英语流利说低转高案例拆解1基本定义及应用边界 1.适用范围上瘾模型适合习惯养成类产品,要属
    01-04 上瘾模型
  • 复盘:我被拼多多的上瘾模型“迷了心窍”
    本文作者亲身体验了1次拼多多拉人助力全流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梳理,分享了拼多多是如何让人“欲罢不能”。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2016年2月,拼多多单月成交额破1000万,付费用户突破2000万;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户量突破1亿,取得B轮1.1亿美元融资,I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