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后台改版,改了什么到现在也没人说到点上!

   2019-09-11 91运营0
核心提示:8月28日,微信公众号后台内容分析模块再次升级,这距离7月30日更新“常读用户数”这个指标还不足1个月。短短1个月的时间两次升级,这背后改变了甚么?新的数据又如何利用?微信又是由于甚么才频繁升级?微信每次变动都会有众多账号报导点评,我看了那末多文章

a139 微信后台改版,改了什么到现在也没人说到点上!

 

8月28日,微信公众号后台内容分析模块再次升级,这距离7月30日更新“常读用户数”这个指标还不足1个月。短短1个月的时间两次升级,这背后改变了甚么?新的数据又如何利用?微信又是由于甚么才频繁升级?

 

微信每次变动都会有众多账号报导点评,我看了那末多文章,所有都流于表面,所以只好自己动笔来梳理下思路,与大家分享。

 

 

哪些改变?

公众号后台的改变很大,但其实新产生的数据不多,后台大家肯定都已见过,就不再次截图。改变谁都看的到,但其中的很多细节却被人疏忽。我们这里从变化的角度先给你盘点1下:

 

1.减少的功能

 

大家都在盯着新增功能,不过我们要先从减少功能来看,更能发现问题:

a227 微信后台改版,改了什么到现在也没人说到点上!

 

 

(1)数据概况

 

本来在单篇文章列表中的数据概况按钮消失,只剩下详情按钮。该按钮消失,最直观的影响是原本的各渠道浏览量占比的饼状图消失,运营小编再也没法直观的来看各渠道贡献量了。

 

另外还有1点,被很多人疏忽:原本的浏览趋势图被改进了详情,但是和浏览趋势图1起的“浏览原文趋势图”和“微信收藏趋势图”被取消!而且其他地方不再有入口,这意味着你没法再查看单篇文章的浏览原文数据和文章收藏数据!

 

(2)排序功能

 

原本的单篇文章列表中,是可以依照时间、投递人数、浏览数等关键指标进行排序的,后台升级后,排序功能被关闭,今后小编只能在数据导出落后行对照分析了!

 

不过也有好消息,原来选择时间时跨度不能超过31天,现在已没有了限制,不过目前这个功能很鸡肋了。

 

2.增加功能

 

增加功能主要在“详情”中,我们也从这里展开,但在展开之前,大家需要注意,本次“详情”中新增的数据,除“投递人数”、“引导关注人数”外,其他均为“次数”,因此如果用原来的算法来计算1些数据,可能会发现有暴增的情况:

 

(1)单篇概览:总浏览次数,总分享次数,引导关注人数

 

“引导关注人数”是1个很成心思的数据,更加官方解读,可以理解为通过“图文页右上角菜单”和“图文页公众号名称”两个粉丝来源的总和。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当天所有文章的“引导关注人数”之和,只相当于当天上述两个粉丝来源渠道数据的50⑻0%,不知道是否是大家也有这个情况。

 

(2)投递转化:

 

转化这个数据其实在老版的详情中是存在的,不过由于在1个坐标轴下,投递人数占了大头,其他数据显示的太不明显。

a324 微信后台改版,改了什么到现在也没人说到点上!

 

(3)分享转化:首次分享次数,总分享次数,分享产生的浏览次数

 

老版的分享功能聚焦于朋友圈分享,而改版后的分享,除单独列出了首次分享和总分享次数外,还有分享产生的浏览次数。

 

这里也有1个必考点!

 

微信这里统计的分享次数和贡献的浏览次数,不但包括朋友圈、会话、群等场景,还包括“在看”!!!这就是说,用户点击“在看”也被视为1次分享行动!

 

(4)数据趋势

 

这个数据趋势是从原有“数据概览”迁移过来的,不过对功能进行了升级,可以对渠道进行细分。从这里也能够看到,“朋友在看”和“看1看精选”也被单独列了出来。

 

(5)浏览完成情况

 

这是本次更新完全的新增项,很多人有过解读,这里不再展开。

 

只强调1点:原来微信的文章对创作者来讲只是1个黑盒,用户打开页面后,直到用户离开,我们才能再看到用户的相干数据。

 

而此前我们在进行内容创作时的所有套路,本质上都是假定,历来没有数据验证过。这个数据1出,对作者文章的指点意义远超想象,而且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下降跳出率的行文套路。只怕到时候大家的文章结构都会很雷同。新的微信“8股文”可能会流行起来。

 

(6)用户画像:年龄散布

 

原本的单篇文章是有用户画像的,不过年龄散布为新增。对受众年龄广泛的账号来讲,可以更精确的确认哪些文章更合适那个年龄层的用户。

 

 

数据怎样用?

有了数据,更重要的是思考怎样用,不然只能对着数字发愣。这里选几个重要的运营指标数据,对大家后期运营会有帮助:

 

1.打开率=公众号会话次数/投递人数

 

这个数据大家都在用,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数据基本是由选题和标题决定的。

 

2.首次分享率=首次分享次数/公众号会话浏览次数;整体分享率=全文分享次数/文章浏览次数

 

单个分享率主要受文章质量和引导的影响。

 

这里之所以列上两个分享率,是让大家互为参照,正常情况下两个分享率应当是1致的,1旦出现较大差异,则说明你文章受众出现了明显偏差,对粉丝或潜伏粉丝不友好。

 

固然如果粉丝认可度的特点账号,可能首次分享率会长时间高于整体分享率。

 

两个分享率主要受“浏览完成率”、文章质量、文末引导的影响。

 

3.分享传播率=分享次数/分享产生的浏览

 

可以理解为1次分享能够带来文章数据增长,显示了文章的传播能力。

 

分享传播率主要遭到文章标题、方形封面图的影响。

 

4.浏览完成率

 

多少用户最后读完了你的文章,直接说明了你流量的价值。很多账号都会在文末放有广告或其他引导,浏览量*浏览完成率才是你广告的真正暴光量!

 

浏览完成率是1个多因素指标,遭到文章结构、篇幅、排版、推送时间等的影响。经太短暂的数据观测,完成率和打开率、分享率、终究浏览量等没有严格的正,但也有不小的影响。

 

 

改变意味着甚么?

(1)外部拓展性的收紧

 

结合本月初微信新增的前端对跳转其他页面的提示功能,和本次浏览原文数据分析的取消,可见微信对跳转外部页面的态度在收紧。浏览原文链接的功能使用率也1直不高,微信对此功能已渐趋放弃。

 

(2)加强分享实现流量的2次分发,挽救公众号降落颓势

 

近几年,微信1直在尝试对流量进行2次分发,不论是公众号推送改成信息流,还是这次的引导公众号运营者关注“看1看”流量。

 

毕竟微信增长见顶,没法做大蛋糕,那就只能分好蛋糕,让后来的人不至于甚么都吃不上。这对全部微信的生态也是好事。对运营者而言,认清这个趋势,顺应趋势便可。

 

(3)打破浏览黑盒,让作者的创造有数据支持

 

这在上面分析浏览完成率这个数据时已提及。不过还是要说下,这个功能在其他几个平台早已上线,微信的这个功能让我们等了很久。

 

(4)微信有些慌了

 

近期微信的更新频率跟以往比,有些太高了。微信团队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需要1些措施去鼓励公众号创作者,避免高质量创作者的流失。

 

虽然微信的增长已趋停滞,但还是要承认,微信公众平台还是最好的内容创业平台。在此,为微信祝好!

 

作者【Kai】

 

 
标签: 微信后台 改版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