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现场:美国国际报道新趋势

   2015-10-15 0
核心提示:在2014年9月发布的《国际新闻报道新趋势》中,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对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及驻外记者工作方式的变化进行了概括

在2014年9月发布的《国际新闻报道新趋势》中,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对美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及驻外记者工作方式的变化进行了概括。总体看,国际新闻报道正由原来单一的驻外记者(站)完成的封闭模式,发展为一种开放的报道模式――

整个20世纪,驻外记者的核心任务就是去那些受众到达不了的地方,见证和报道突发事件、地区争端和重要国际时政新闻。然而,在美国,这样的任务正受到新闻业变革带来的挑战:首先,突发事件周边的公民有能力通过一系列数字技术在社交平台发布亲眼所见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抢夺了驻外记者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特权;其次,记者有能力在不置身于事发现场的情况下报道一些国际事件,而且他掌握的信息可能比在现场更丰富;第三,数字技术的勃兴对美国传统媒体造成的经济压力,使得它们不得不关停很多驻外记者站,大幅裁减驻外记者人数。由此,国际新闻报道也展现出新的趋势,即当地记者、业余新闻爱好者、普通公民和传统驻外记者共同运用数字技术告知全世界所发生的事实,分析事件前因后果,并发表自己或媒体的观点。

“在现场与不在现场”

长期以来,驻外记者是国际新闻报道的尖兵,“在现场”是其工作使命,也是报道的必要条件。为抢到突发新闻,美国媒体不惜代价建立了密布世界各地的驻外记者站网络,派出了大批驻外记者。随着传统媒体经济状况的不断衰退,以及各国政府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对驻外记者活动管控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驻外记者“不能在现场”。然而,国际新闻对于美国媒体是不可或缺的新闻品种,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一家媒体的地位和权威性。因此,新型国际新闻报道不再将记者必须“在现场”看作必要条件,而将“在现场与不在现场”的结合看作一种新路径。

很多新兴数字媒体通过“不在现场”的方式成功报道了国际新闻,哥大新闻学院在报告中将这种方式称作“虚拟存在”,即一种利用周边公民和其他数字化信息来源的方式。凯利?内贾德创办的Tehran Bureau网站就是利用公民参与国际新闻报道的典型。美国媒体在伊朗的新闻活动受到限制,很多事件不能全面报道。内贾德的网站尽管不能置身现场,但通过利用当地公民提供的信息,利用互联网核实信息可靠性,并约请美国伊朗问题专家撰写分析和评论,使其关于伊朗报道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很多主流媒体。

不少美国主流媒体已认识到充分利用“虚拟存在”强化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以华盛顿邮报为例,尽管其仍有能力在全球范围设立记者站并派出记者,但它也设立了专门利用数字技术在互联网上挖掘信息的国际新闻报道岗位。该报旗下的博客“世界观点”和报纸的国际新闻版块互为补充:一方面,驻外记者为博客提供新闻;另一方面,“不在现场”的专人通过互联网搜罗信息,弥补“在现场”记者关于事件报道的遗漏之处。

包容各种技术与技能

包容性使用各种技术、技能是国际新闻报道的又一新变化,它突破了先前对“全能记者”的依赖,成为一种更理性和高效的报道方式。

最初,美国媒体的“全能记者”多见于驻外记者群体,他们第一时间奔赴事件现场,用携带的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手机、3G卡等工具记录和传送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然而,这种“在现场”的所谓“全能”并不能提供关于事件的全面报道――相反,由于要操作多种设备,且传送报道形式过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使新闻内容本身大打折扣。

对技术和技能进行包容性使用则不同,它意味着国际新闻编辑部在积极拥抱新兴数字技术的同时,可以选择更符合报道本身需求的新技术和新技能。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在线新闻产品联盟高级经理安迪?卡文认为,从喧嚣的社交媒体众多信息源中将有价值的线索分离出来,是“不在现场”的国际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掌握的最关键技能。

华尔街日报驻沙特阿拉伯记者站记者阿尔?奥姆兰列出了运用国际新闻报道新技能的几条操作性路径,包括:盯着社交媒体的意见领袖;了解事件发生地最受欢迎的网站和社交媒体;使用TweetDeck、Storyful等应用对社交媒体上抓取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提炼出适合新闻报道的信息或数据;核实国际新闻报道,不仅要依靠传统手段,而且更要掌握在线工具;保护信息来源安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生态环境,对新技术和新技能始终保持开放、接受、学习的态度。

如果说受众可以通过新型国际新闻报道更好地了解世界,那么国际新闻报道发展的趋势则给政府和新闻业带来更大挑战,例如: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如何维护信息安全?主流媒体如何在众多信息源中核实事实、搞清真相?谁的报道最值得信赖,是社交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所有这些都是新型国际新闻报道亟待研究的问题。

(作者:余  婷 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标签: 传媒观察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