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反思

   2016-10-16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教育反思浅谈 内容提要: 一、反思的含义与实质 二、反思的形式 三、反思能力的培养 四、反思结果的文本化形式 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有的学

教育反思浅谈



内容提要:

一、反思的含义与实质

二、反思的形式

三、反思能力的培养

四、反思结果的文本化形式



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要更快、更好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反思。有的学者甚至明确提出这样的观点:“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余文森 2003)。反思、或教育反思、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新词汇。本文拟就有关教育反思的若干问题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反思的含义与实质

所谓的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余文森 2004)。反思的实质就是自我批判——自己与自己对话,并借助自我对话来检讨自己、改善自己,是教师个人“专业自修”的一种方法、技术。也就是说,一个教师如果想要在专业上尽快地成长起来,那么,他就必须掌握“反思”这种方法,并在实践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能力,即“反思能力”。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经常反思的内容更多的是指向于自己实施的教学活动,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与效果”进行一番的审视与分析,即常说的教学反思。而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由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包括了“教学、游戏、生活、”等),如果将幼儿园教师所做的反思,也参照中小学的提法,将之也称为“教学反思”,则明显会犯“外延大于内涵”的逻辑错误,相反,如果能采用“教育反思”、“活动反思”这种说法,可能会比“教学反思”一词来得严密一些。

二、反思的形式

给反思的形式作具体的划分,其目的是更进一步地理解反思的含义,并更有目的性地做好反思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反思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

根据在教学的进程,教师所发生的“行为与效果”有即将发生(即将作出)、正在发生和发生后三种形态,其所相对应的反思,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前反思、中反思与后反思”三种。所谓的前反思是指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中反思是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调控和应变能力;后反思是在教学后进行的反思,在行动结束后进行有批判地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根据反思是否有他人参与这一维度,可以将反思分为“内省式反思与外援式反思”。所谓的内省式反思,是指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即自我对话、自我批判。外援式反思,是指通过与他人交流(包括专家引领)来进行反思。幼儿园平时的“教学观摩与讲评”活动,其实就有点类似于“集体会诊”,即借集智慧来帮助执教者更深入地反省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有的学者将反思的形式分为“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我觉得将“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与“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划分在一起是不对的。因为“学习”、“研究”本身就是反思的内在属性。也就是说,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一种研究,反思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的过程。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我们可以将反思理解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反思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职业工作实践经验)与理论性知识(现成普遍经验)有机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见效的,而是需要放在实践中再去印证的,即将“反思”得来的认识(“知识”)再次付诸“行动”去验证……如果从这一意义上来理解,那么,这种反思式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带有”行动研究”的性质。因而说,反思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研究。这正如,我们不能将房子划分成“大的房子、小的房子、有门的房子、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