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016-10-16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关系到幼儿掌握知识的效果和个人素质的形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教学根本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挑战能力及丰富知识结构,具有时代活力的人才。对3—6岁的学前期儿童来讲,他们要从模仿中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关系到幼儿掌握知识的效果和个人素质的形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教学根本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挑战能力及丰富知识结构,具有时代活力的人才。对3—6岁的学前期儿童来讲,他们要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创造教育的具体实施从根本上要依赖于教师。所以,创造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有以下要求:

一、教师对教育过程中创造性培养的正确认识

教师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幼儿。因为幼儿从模仿教师创造中学会创造。

首先,要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不是单纯地理解为把幼儿培养成有着巨大成就的人,而是重在创造性教育的过程,重在幼儿参与创造的过程。只有重视创造性教育过程,才不会扼杀幼儿的创造性。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同时也是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完善和提高的。

其次,从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变化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创造。同时,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这给予了教师极大的自由发挥创造力的可能和机会。教师应该灵活地对各种意料之外的偶发事件及问题进行即兴创造。所以,教师应该既重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重视启发幼儿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容忍幼儿与众不同的思想,教会幼儿重视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提出建设性批评的能力。

二、教师具有对教育活动内容再创造、再处理的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等同起来,认为教纲要求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误识应该改过来了。教学内容仅仅是形成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引伸和拓展,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加深幼儿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如何把ji蛋掏空》的活动中,教师之所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是通过日常对幼儿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地励孩子们假设、试验、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记录。在本次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方式是可以将ji蛋顺利掏空的,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指出在大班初期因改为幼儿开展哪些教育活动,但是教师能够针对自己的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从而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幼儿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再处理,除了扩展所涉及的范围以外,还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推进、引申、联想、对比、类比、点睛、暗示、浓缩、发散等方法实现教育的创造性。

三、民主精神是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时应具备的能力。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如能做到和幼儿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