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公开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2016-09-19 幼儿学习0
核心提示:周老师在进行市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中,需要执教一节公开课。当进行这节公开课的设计、准备过程时,在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与了整个过程。整个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现在根据整个过程,简单的进行记述。  第一,设计教案。  刚开始领导安
周老师在进行市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中,需要执教一节公开课。当进行这节公开课的设计、准备过程时,在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与了整个过程。整个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现在根据整个过程,简单的进行记述。

  第一,设计教案。

  刚开始领导安排我们分头设计教案,每个人都设计一个有新意的教案。可是大家在拿到这个教学活动后,真是一个“惊喜”,每个人感觉都不太好设计,无法寻找到让这节课出彩的点。

  后来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就进行了讨论。在设计教案的讨论活动中,讨论的重点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教学设计流程,同时设计出一个让整节课出彩的亮点。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依然遵照传统课的设计流程。刚开始导入,然后进行语言内容即图片的教学,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教育。

  在导入活动中,问题的设计要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好铺垫,做好准备工作。例如,设计了让孩子讲述自己和爸爸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从而引出图片故事。在这个讲述设计上,为了让孩子讲述的尽可能的好一些。刚开始想,单纯的让孩子这样讲述,有的孩子未必立刻就可以想到有趣的事情,所以想提前让孩子画出这件事。可是我们又担心孩子如果看着图画讲述,会不会不利于孩子语言的表达,因为图画的存在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语言,会让孩子只注意简单的说出“这是什么”,而不去详细详述这件有趣的事情。最后,我们决定用照片(可以是玩耍的照片,也可以是家庭照),让孩子在看着照片的轻松暗示下,讲述与爸爸之间有趣的事情,这样既方便孩子回忆也不束缚孩子的语言表达。[NextPage]

  中间的教学环节主要靠执教老师的引导,从而完成语言的教学目标。

  在第三个环节中,让孩子在深入体会,挖掘提升孩子情感的目的下,我们想为孩子设计一个惊喜,从而在此处出彩。

  可是想到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基本上父母都会尽可能的去满足,加之孩子没有定性,想要的东西随时都在变化,今天想要这个,明天也许就会想要另外的东西了,所以为现在的孩子设计一个让他们感到惊喜的事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后大家集思广益,想到了放映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或者录像;放映孩子的家庭生活;或者让爸爸为孩子准备一个惊喜的礼物,在现场送给孩子;或让爸爸穿上自己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的衣服,亲临现场;或者为每一位爸爸录制一句送给孩子的话,再让爸爸出现。最后考虑到现实的各种原因和条件,采纳了为每一位爸爸录制一句送个给孩子的话,并亲临现场的设计。本打算集体录像,但是为了更有效果,最终决定由家长自己选择场所录像,由教师负责剪辑。至于亲临现场,比较难以实现,所以又取消了。

  第二、进行了试讲和听课。

  第三、试讲后的议课。

  这时的讨论,重点放在了教师语言、表情的推敲,以及提问、回应的方式方法上。

  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肯定会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在课堂教学上,要想取得某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付出十倍的放大动作和夸张表情、语言。想让孩子惊讶,自己必须完全惊讶;想让孩子沉醉,自己必须首先沉醉。[NextPage]

  在导入中,老师们讨论了哪些问题是多余的、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的回答太过单一、重复);有些问题教师的回应不应总是简单的重复,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回答,从而使孩子体会的更深入一些,这时教师的提问就可以结合各种夸张的表情。

  在看图时,为了让孩子注意到宝宝的变化从而设计问题,这一出发点很好。可是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尽量多样化,避免孩子总是在重复回答相同的内容,最后一幅图片中,想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若是宝宝看到动物后惊喜之余的表达,在这里又一次需要教师用自己夸张、惊喜的情绪,来带动、感染着孩子们进入这种情境,去体会、去表达。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