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生物寒假作业本

   2022-02-18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高二# 导语】已经进入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在我们顺利度过高中的适应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自我学习模式,初步拟定人生规划后,要将自我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应将自己的学业做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了。®乐学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生

高二年级生物寒假作业本

【#高二# 导语】已经进入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在我们顺利度过高中的适应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自我学习模式,初步拟定人生规划后,要将自我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应将自己的学业做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了。®乐学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生物寒假作业本》希望可以帮到你!

【篇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A.尿液汇集到膀胱中B.牛奶被饮入胃中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稳态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

  B.激素在调节人体稳态时,主要起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

  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

  4.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A.激素调控反应速度迅速B.人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

  C.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D.激素调控作用范围局限,反应时间短

  6.给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情况并没有改变,该小白鼠体内发生病变的腺体可能是

  A.甲状腺B.性腺C.胰腺D.肾上腺

  7.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完成的

  B.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

  D.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8.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依靠神经调节B.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C.只依靠体液调节D.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5.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0.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染D.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1.将某抗原先后两次注射到同一个小鼠体内,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A的形成主要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C.再次注射抗原发生的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

  12.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13.2009年,在墨西哥产生,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感染的甲型HlNl流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人体对甲型HlNl流感的免疫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流感病毒,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流感病毒

  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

  C.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D.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B.生长素可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被动运输

  C.植株去掉顶芽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加快生长

  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15.下列有关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促进月季插条的生根B.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

  C.用于人工培育无子番茄D.能促进香蕉的成熟

  16.下列现象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

  A.茎的向光性B.茎的背地性

  C.根的向地性D.培育无籽番茄

  17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中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

  长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①④

  C.③⑤B.②④D.②⑥

  18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19.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

  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②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

  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③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④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在果树栽培过程中,常用剪去顶芽的技术来扩大树冠,提高产量,其目的是()

  A.保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B.减少呼吸作用

  C.促进植物多开花D.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2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虾构成的是

  A.一个种群B.多个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3.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种群的特征B.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D.年龄组成的规律C.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24.决定人口增减动态的主要因素是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

  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25.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关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

  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它培养条件下

  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近似

  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

  26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27.下面是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过程,其中操作正确的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计数③选取样方④计算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③→②→④

  28.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

  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

  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

  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

  根

  29.在对某农田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第一次捕获并作标记20只,一个月后捕获田鼠20只,其中有标记的田鼠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

  A.400只B.50只C.160只D.28只

  30.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

  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二、非选择题:

  31.据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条件下才能出现。

  (2)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表示。

  (3)K值也称作,当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4)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5)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S型增长曲线的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纵坐标的具体数值不要求)

  32.(2011·北京理综)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

  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

  请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

  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___。

  (2)小鼠脑中的________调节___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

  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___细胞(2n)经________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

  ________。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________和DNA片

  段________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________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

  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33.萘乙酸(NAA)是科学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和筛选的在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与生长素相似的物质,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浓度范围,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性。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1)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2)实验:①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3)记录: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2)设置蒸馏水组的目的是。

  (3)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过程中,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

  (4)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

  34.请完善下列探究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酵母菌、洁净的试管、滴管、高压灭菌过的5%葡萄糖溶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等必需材料和仪器。(实验时间为一周)

  (1)提出问题: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3)实验步骤:

  ①在试管中加入5%葡萄糖溶液10mL,接种少量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七天。②每天取样,用血球计数板测定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如下模型。

  (5)结果分析:

  该酵母种群的K值约是,从第6天后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其原因是:。

  (6)问题探讨:

  ①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

  C.用吸管直接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

  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记数,求平均值

  ②在计数时,按以下顺序操作(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盖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答案】

  一、1-5DCDDC6-10ABBDB11-15ABCBD16-20CABBD21-25BBCDA26-30DDDBA

  二、非选择题:

  31.(1)理想(2)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3)环境容纳量(4)0

  (5)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6)略

  32.(1)减少(2)下丘脑垂体精原减数分裂(3)负反馈(4)断裂丢失(5)

  食物链细胞

【篇二】

  1.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荒漠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2.农民在农田里除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3.大气污染是指()

  A.大气中含有有毒物质时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

  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

  ①物种多样性②种群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基因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7.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x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它生物

  8.下列因素都能引起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其调节作用不随鸟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A.气候B.食物C.捕食者D.寄生病原体

  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A.光合作用B.高能化学键C.绿色植物D.太阳光能

  10.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

  11.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A.碳酸盐B.单质碳C.CO2D.含碳有机物

  12.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蚯蚓等生物为()

  A.次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

  13.某同学做了一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他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分别(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5W20W25W30W35W40W45W

  甲缸-6-4-20+2+5+10

  乙缸—10—10—10—10—10—10—10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实验中乙缸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中生的细胞呼吸的耗氧量

  C.甲缸在30W时生产者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D.光照强度为45W时,氧气的产生量是消耗量的2倍

  14.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15.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16.在一个阴湿性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群体

  17.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出生率、死亡率D.以上都是

  18.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C.豌豆和杂草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9.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20.蜜蜂蜂群中,有的负责采蜜,有的负责筑巢,有的负责保洁,这种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现象是

  A.互利共生B.种间关系C.种内斗争D.种内互助

  2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6月份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2.图10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23.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24.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25.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如下图,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A.B细胞与乙细胞上受体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

  B.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若A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胰岛素通过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机体的肝细胞、肌细胞等靶细胞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所有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2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人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结合

  27.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丧失B.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C.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病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28.人体细胞中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执行着各种特定的功能,抗体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物质运输B.发挥免疫作用C.催化生化反应D.构成细胞成分

  29.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30.某人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效应T细胞C.浆细胞(效应B细胞)D.记忆细胞

  31.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D.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3-有关

  32.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

  3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34.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1―→2―→3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35.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细胞中CO2的排出路径是③→②→①

  36.当人体幼年缺乏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下图中的

  A.S和甲B.S和乙C.T和甲D.T和乙

  37.下列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一组是

  A.垂体、甲状腺、胰腺、唾液腺、性腺B.垂体、甲状腺、性腺、胃腺、胰岛、唾液腺

  C.胸腺、胰岛、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D.胸腺、胰岛、肠腺、汗腺、皮质腺、肾上腺

  38.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B.脊髓C.下丘脑D.垂体后叶

  39.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40.在进行月季扦插繁殖时,常选用带芽的插枝,这是因为

  A.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B.芽能生出大量的叶和花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茎生长D.芽能产生生长素,抑制生根

  二、非选择题

  41.

  (1)水杉的主干长得粗壮、高大,而侧枝长得细小,这是植物表现出的现象。

  (2)图示将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一定部位(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光源,请据图分析,经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回答用:向光生长、向左生长、向右生长、直立生长、不生长)

  A的生长状况是B的生长状况是C的生长状况是D的生长状况是

  43.回答下列关于免疫的问题:

  (1)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够吞噬病菌,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病菌在吞噬细胞内溶菌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消灭,此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上图就显示了这一过程。其中的1、3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其中4的功能是为上述生命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该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__________消灭,当其进入体细胞内部时,则会发生细胞免疫。以上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免疫。

  44.右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型,表示K值的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3)当一个种群处于的理想环境中时,种群数量将会表现出型增长曲线。

  45.“低碳.减排”是现代社会提倡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图中食物链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碳元素通过①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_______作用,要做到“低碳.减排”,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但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46.高等动物甲状腺的活动受多种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分泌的。

  (1)人体摄入碘的量长期不足,将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若在婴幼儿时期缺碘,会使婴幼儿的骨骼停止生长,智力停止发育,这种病症称为。

  (1)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幼年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未成年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分组:

  甲组:适量的普通饲料+未成年小鼠

  乙组:+未成年小鼠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高一# 导语】高一的同学们要熟悉课本知识,巩固好学过的知识点。©乐学笔记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三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篇一  文言虚词  1.而  ⑴
  • 2014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练习试题
    2014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练习试题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练习试题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二考试网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
  • 2014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试卷练习题
    2014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试卷练习题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高二生物暑假作业试卷练习题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二考试网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那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A.血糖进入肾小囊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2
  • 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高二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高二# 导语】在现实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想获得成功,你得先学会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用经历和阅历积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正如你羡慕别人在某些方面的特长,你可知道他们从小接受了这方面多少系统的训练,克服了多少训
  • 2014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2014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练习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练习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二考试网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2分,,共60分)1.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
  •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以下是®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一分)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C.种群具
  • 人教版高二生物下册第六章检测练习题
    人教版高二生物下册第六章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B.在群落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
  • 高二生物关于种群的知识点详解
    高二生物关于种群的知识点详解
    【#高二# 导语】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乐学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生物关于种群的知识点详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高二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细胞与稳态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
  •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1、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2、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