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苏教版

   2022-02-20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初三# 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乐学网搜集的《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苏教版》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苏教版

#初三# 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乐学网搜集的《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苏教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变阻器】

  1、定义:

  滑动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它可以通过移动滑片的位置来改变自身的电阻,从而起到控制电路的作用。

  在电路分析中,滑动变阻器既可以作为一个定值电阻,也可以作为一个变值电阻。

  2、构造:

  滑动变阻器的构成一般包括接线柱、滑片、电阻丝、金属杆和瓷筒等五部分。

  3、符号:常用Rx表示

  4、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以逐渐改变电阻。

  5、作用:改变电流、调节电压和保护用电器。

  6、使用方法:滑动变阻器一般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应“一上一下”的把接线柱接人电路中。连接电路时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阻值处。

  7、铭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能够了解它的阻值和允许通过的电流。例如铭牌上标有“20Ω1.5A”的字样,说明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1.5A。

  8、优缺点:

  优点:能连续地改变接人电路的电阻值;

  缺点: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大小。

  【两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3、导体和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电流的测量】

  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标签: 电荷 电流 初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要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初三期末下册复习要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
    【#初三# 导语】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以下是©乐学笔记为您整理的《
  • 初三下册期末考试重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初三下册期末考试重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
    【#初三# 导语】学习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它带来的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它们,就能感受到无与伦比的轻松和快乐。因此,我邀请大家一起探索学习的世界,共同享受这份乐趣。®乐学笔记搜集的《初三
  • 八下科学作业本答案2017浙教版
    基础与巩固1、填表略 2、(1)-2+1(2)正0 (3)03、+4,-2; +2,-2; +4,-2; +4,-2; +1,-2; +1,-1;0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个氮原子 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6A9D7B10B8C11B 拓展与提高12、C13、A14
  • 初二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大全
    八、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
  • 物理2014年八年级暑假作业答案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物理2014年八年级暑假作业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二考试网1.正电荷、负电荷,负电、正电,正电、负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吸引3.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 2014年初二年级物理暑假作业答案
    ®乐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初二年级物理暑假作业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初二考试网1.正电荷、负电荷,负电、正电,正电、负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吸引3.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5.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 2015年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
  • 科学八下作业本答案浙教版2017
    科学八下作业本答案浙教版2017
    基础与巩固1、填表略2、(1)-2 +1 (2)正 0 (3)0 3、+4,-2; +2,-2; +4,-2; +4,-2; +1,-2; +1,-1;0 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个氮原子 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6A9D7B10B8C11B 拓展与提高12、C 13
  • 2016年初三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2016年初三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
  • 初二年级暑假作业物理下册参考答案
    初二年级暑假作业物理下册参考答案
    暑假一到乐开怀,回乡探友最悠闲,林间小路走一遭,片片安逸入心怀,百鸟唱响欢乐曲,一抹笑意上脸旁,暑假,愿你欢乐不断,快乐无限!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初二年级暑假作业物理下册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正电荷、负电荷,负电、正电,正电、负电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