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运营、增长、团队,我在2018年的16个思考记录

   2019-01-07 91运营0
核心提示:独立思考是难得的品质,也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平时我会把思考记录随手写在微博(@韩叙HanXu)上,年底回顾2018全年,选16条同享出来。 01— 想一想,你开了1个小饭馆,甚么最重要?是否是把新来的客人都服侍好,让他们以后常来,让他们带朋友来,对吧。

7da649dbb42b2cdc56ccdd4aab71205 有关运营、增长、团队,我在2018年的16个思考记录

 

独立思考是难得的品质,也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平时我会把思考记录随手写在微博(@韩叙HanXu)上,年底回顾2018全年,选16条同享出来。

 

01

 

想一想,你开了1个小饭馆,甚么最重要?是否是把新来的客人都服侍好,让他们以后常来,让他们带朋友来,对吧。所以,1个app也是一样的道理,先把新用户服侍好吧。具体怎样做呢,看他们从哪来(就知道有甚么用户特点),给他们最好的服务(内容、价格补贴等资源倾斜),勾引他们做出更多事(互动、分享、登录等行动)。

 

举几个新用户保存的案例:

 

1.买车以后,4S店会时不时打电话告知你,有各种优惠的保养保护活动,他们希望车主买完车也能够常常回来消费,优惠活动就是理由。

 

2.我出完书以后,还会有编辑约我出书。虽然我早已枯竭了,但对大海捞针的编辑来讲,写过书的人再写第2本的几率,远大于从零写第1本的。

 

3.新开张的饭店,在你第1次光顾以后,会发1张优惠券,下次来可以打折。

 

4.去拳馆学打拳,负责体验课的教练很热忱耐心,能力也高于平均水平。保证让你体验1次以后感觉很爽,想交钱报名学下去。

 

快速获得新用户有很多办法,渠道投放、活动拉新、口碑带来自然量等,或多或少,都是会有1些的。老用户延续活跃,拼的是产品价值和品质,是做好这个产品的基础。

 

但新用户保存就不1样了,如果做不好,获得来的新用户都流失了,获得阶段做的再好也没用,花的钱也都会浪费;产品品质再好,也需要过了新用户保存这个阶段,流入老用户大池,才能体验到。

 

 

02

 

AARRR里最后1个是推荐,或叫自传播。这个环节里能做的事不多,条件是要产品先做好,然后为用户传播提供介质就能够了。简单的说,用户想发个朋友圈微博,想讨论这样的口口相传,总要有个话题吧,总要有个东西可以拍个照片吧,总要能让用户觉得有趣好玩吧,这就是在这个环节要做的事。 

 

去年腾讯公益的1元购画活动,能爆出来的缘由,就是提供给用户了1个传播的介质:1幅画。

 

 

03

 

目前出来吵吵「用户增长」的,大概有这几类人:1.弄咨询的,不1定自己干成过,但可以收费指点你干;2.照搬国外增长案例,比如UberDropbox,但放在国内基本没用;3.认为H5裂变就是用户增长的全部;4.少部份真正在做但也没做好的人,比如我。真正有成功案例又出来讲的人,是非常少的。

 

和张亮聊有关用户增长的书。为何有1本书我俩都觉得很好,但卖的却不好。缘由是:国内对用户增长的理解,只是拉新或独立的某个小技能。而这本书是系统的讲了用户增长的方法论和实践技能,并没有重点写很多拉新的案例或黑科技技能,读起来不那末爽。但实际上,那些案例和技能看了也没用,根本没法复制,只是你看的时候爽而已。国外的案例更没用。

 

理论上说,真要学习或研究用户增长,应当是系统的思路和方法。由于增长是另外1种工作思路和做事方式,说这是噱头的人肯定是外行没做过瞎逼逼的。但也不能把增长就定义成拉新获客,这就太狭隘了。

 

但为何只是拉新获客各种国外案例的书卖的好呢,由于切中需求,大家不知道怎样获客,而且这类书看着特别爽,让人觉得有很多可以尝试的方法,对未来1个月的工作充满希望。虽然是扯淡吧,但需求是实际存在的。

 

 

04



说1个增长秘籍之前,先讲个案例。我的减肥大业1直不见成效,体重数据1直很稳定。

因而我想到1招,数据马上有了改观:换了1个体重秤。。。所以我说的增长秘籍就是,查1下你的数据统计有无问题。

 

 

05

 

为何要做活动?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很多人没想清楚过,包括我。做活动,肯定会带来短时间收益,比如GMV或用户活跃度提升。电商类产品,促销活动就是常态,是带来新客或老客活跃的重要手段,并且要通过从不中断的1次次活动,去达成终究的目标。这就是电商或O2O产品的玩法,也算说得过去。

 

那社交或内容型产品呢,为何做活动?从促活角度来说,很难延续,后续的保存和这个活动本身的关联不会太大,所以没啥实际的作用。除非是特定的、有明确需求的情况,做活动是有价值的,比如通过活动,吸引1批kol入驻,或带来1堆相对基础的内容等等。

 

因此,很多场景下的活动运营,都没啥实际的作用,长线来看收益很小。但绝大部份公司都会延续做,我觉得还是没想太清楚,只是被短时间收益所吸引,再加上不懂。

 

我觉得活动运营的价值,在于用简单的情势去探索和试错,是在产品化之前做的事。1旦明确收益,就能够产品化了,可以常态的情势存在了。

 

 

06



我就问,有几个做产品运营的人每天深度玩自己的产品,玩到任何1个犄角旮旯都特熟?我们是否是都拿着配置最好的手机,在网络最好的条件下,时不时地打开自己app看看,心想:没问题啊!但有无想过去体验不同机型,不同网络环境,不同使用处景,不同操作路径,分别是甚么感受?

 

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和用户交朋友聊聊天?对,你会说我的用户量级大,我的用户太low或太专业,我不认识用户,我有用研的调查问卷,等等理由。那末,请你不要吃产品运营这碗饭好吗?

 

你家开饭馆,厨子做菜给客人吃,难道你不会坐下来和客人乘机聊两句,听听对方的感受?难道你只是看看每天的帐本就算完事?你固然不会这么做,但为何你做产品运营就能够当大爷的看看数据统计,看看用户问卷结论就算完工呢?和人直接沟通取得的信息、感受,从而给你带来判断决策,这才是坚固的,这是数字没法带给你的。

 

1直没觉得最好产品运营有啥秘籍绝招,能把上面这些最基本的做好可以吗?

 

 

07



前两天和我的编辑老师聊天,说到为何有的书会火,发现道理和做产品差不多。1本书会不会火,提早很难预知,而且就算已火了,作者和编辑也很难说清楚具体甚么缘由。

 

但火了的东西,大家都喜欢追捧,更希望听到你是由于策划或营销做得好,所以书卖的好。因而有些编辑就开始吹牛逼,从终究结论去「倒推」成功的缘由。固然,听起来不管如何都是很公道的。

 

做产品也是1样。1个产品火,与先发优势、团队基因、渠道玩法、运气等等都有关系。但大家就他妈希望听到这个产品的老大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由于我们以用户为中心,做好产品的体验。

 

大家听到这样的结论以后,都会频频点头,好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1样。然后自己做产品的时候,也去寻求所谓的那些放之4海而皆准的狗屁真谛,发现还是做不起来。

 

这类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有这个下场纯属活该。对,哪怕我也做不起来甚么,我也觉得这样的人活该,由于不思考。

 

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对某个领域有独立认知的创业者才有可能成功。虽然外人视角会觉得他们做的事「不就是XXX」这样的句式,但本质的东西实际上是看不到,也看不懂的。

 

比如思惟简单的人会觉得某个产品之所以能做起来,就是由于在做用户下沉,1定做了哪些功能和推行,做了哪些群,哪些刷墙甚么的。拿着自己对下沉粗浅的理解去揣测他人,实际上人家可能就没想做下沉,只是依照自己的理解做,再加上先发优势、团队基因等,最后结果变成了下沉这样的效果。

 

这时候候再去学人家,便可笑了。也比如,有的人在分析网易H5做得好,是有哪些方法技能等,说的很有道理似的,回去自己也想做个刷屏爆款出来,根本没戏。

 

那更不只是几个策划技能的问题,而是公司的文化和基因带来的,别的公司很难做到的。

 

怎样能把1个产品做好,我不知道,没啥特别拿的出手的成功经验。但我觉得要做好,不是看别的产品怎样做,不是只盯着现有数据情况,而是要有决策,主观决策,主观的。否则要人干吗,否则你就别想做出好产品,凑合做1个算了。

 

 

08

 

思考1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摸清楚这件事的目标是甚么,用甚么指标去衡量,再去行达成策略或路径。应当绝大多数的问题都能这样思考,但需要对这个工具理解足够深,可以活学活用。

 

平常工作的思考源头和视角都比较低,大多都是想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或快速决策1些紧急但没那末重要的事。周末就能够喘息1下,把平时没时间思考的大方向问题,从源头梳理1下,重新审视过去1周做的事,方向和重点对不对,下周是不是需要调剂。具体方法,我会设置1两个核心问题,把思路逐渐、穷尽的列出,在这个进程中思考。也能够选择读书或看视频分享,不会直接解决你的问题,但可以引发思考。

 

 

09

 

席间,1位朋友说在过去几年通过某种贷款方式,接连捣腾了几套房产,赚了很多。听到这事,有几位朋友眼红的要死,感叹为何自己没想到过,错失机会太惋惜。

 

我就1直低头吃饭,没有太在乎过这件事。不是我不在意钱,能挣到钱固然好,那位捣腾房子的朋友固然是很利害,但我知道我干不了这事,没这个本事,就不会去跟风花精力去研究。你想,现在能公然说的方法,肯定已不好用了,否则谁还会告知你。

 

我认为自己更善于长线系统的玩法,蹭热门、H5裂变这样的方式,我向来是不感兴趣,也没感觉。我看很多地方已把这些看作是「用户增长」,有点弄笑,让我想起我看过1封简历,说自己负责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增长体系,如提升关注数和浏览量。

 

真没必要由于用户增长这个概念火,就都往上蹭,如果不恰当就显得很业余很弄笑。我认为用户增长是1个工作方式,1种思惟模式,其实不是1个锦囊妙计,1招致敌人于死地的武功。

 

甚么火就蹭甚么,就包装甚么,必将会神化1些概念,也让业内更浮躁。更重要的是,让没有分辨是非能力的新人困惑,乃至误导。短时间有人靠卖这个概念挣钱了,但都是投机者。

 

 

10



宅着做不了好产品。季琦说他都是自己到各地去看店,看物业,看多了就有感觉了,这不是能思考出来的。他对酒店体验的研究很细致,比如他说有款电视电源处闪出的蓝光,在关灯后很刺眼,影响客人休息,但这事再白天查房时看不出来。

 

再比如他说在做无人前台酒店,由于客人可能其实不想面对前台或帮领行李的服务员,由于客人很想早点去休息,或心情不好,或在想1件开心的事,和服务员的接触会影响这些情绪,是没必要的。这些体验都很细节,却又很公道。

 

最早1代互联网老板都是极客范儿的,懒得社交懒得出门那种,靠技术天份资本时机等把企业做大,比如李彦宏马化腾张朝阳等。现在时期早变了,不管多大的老板,都得冲在业务第1线,这样才能找到行业趋势的感觉,才能体会用户的感受,才能掌控企业命根子。

 

我自己之前在猫眼电影的时候,就常常去电影院去感受用户的体验进程,特别是在用心感受和视察身旁的人,在走出电影院时的状态,讨论的内容等,明白了我们产品想切入用户这个场景,就要捉住用户想寻求共鸣的诉求,这是1种情感宣泄,或感人或愤怒或低落或嗨爆,都需要找到1个宣泄出口。哪怕身旁有伴侣,都没法到达这个效果,因而产品就有了直击用户内心的机会。

 

 

11



7月初制定了下半年的个人计划,就是套用了工作上拆解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先有1个方向性的愿景,就10几个字的1句话;再拆解,类似A=B+C;接着拆,B=b1+b2C=c1+c2。这些b1c1的,就是具体行动项,要有明确的时间、数量等,总之要明确可以界定和履行。

 

依照这个做了3个月,把遇到的所有问题全部都列出来,不管哪方面,只要是自己的,都算。数了数,1共11个,包括工作方式、团队管理、个人生活等等。然后再逐1列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拿着列出的「解决方案」回头再看1下之前的个人计划,发现竟然和b1c1这样的具体行动项是吻合的,只是需要微调标准就能够了。

 

这就能够印证,我的个人计划的框架是公道的,可以涵盖我所遇到的问题;还能说明,我的履行还是不错的,遇到的问题都是在大方向上。

 

计划每月都review1次,不需要制定太久远的,缩短时间,多调剂就好。个人计划里都是隐私,没办法写出来,理解上可能有点困难。

 

 

12



有的畅销书称不上是知识,有的课程没有实质帮助,有的保健品其实不能保健。但这些买卖都可以做的不错,为何?

 

由于人们的焦虑。

 

比起焦虑,是否是知识,有无帮助,能不能保健,都不重要,自己干了就行,焦虑就释放了。

 

愈来愈让人恐慌的是,我们这波互联网从业者,离自己的用户愈来愈远。

 

倒推10几年,互联网用户与从业者高度重合,做产品的人基本上能代表或试着理解自己的用户,最少相差没那末大。

 

而现在,人手1个智能手机,也不用那末担心流量,全部网民的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早已不再是互联网从业者能代表的那个群体。从城市散布、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别。

 

说到本质,就是网民结构的重构,产生了在碎片时间消遣的需求,这也是近几年kill time类产品DAU暴增的重要缘由。

 

 

13



发自内心的反思。最近我们上线了1个公益线上活动,挺希望能延续对产品数据有拉动作用,这里面是甚么逻辑不重要。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就在玩这个公益活动。活动刚上线时,朋友问过我,这个公益是怎样落地的。我说和1个叫麦田的公益机构,她又问怎样合作的,我说不知道,同事在负责。当时也没当回事。

 

昨天再和这个朋友聊天时,她说她1直在做公益,比如每月都会捐钱给1个机构,有闲暇时间了就很想去做更多公益活动。我当时告知她我们在和麦田合作以后,她自己查了1下,确切有这个机构,也确切有具体这个公益项目,所以她就开始每天参与我们那个活动。从1个不怎样活跃的用户,变成了1个日活用户。

 

朋友还告知我,她查了我们这个活动上要捐赠的每本书,想核实这个是否是真的认真在做公益,由于她见过很多打着公益旗号,但实际上并没有公益心的活动。

 

她告知我说,我们的活动里要捐的那几本书,其中有1本是合适0⑶岁的孩子看的,但我们公益项目里要捐赠的学校里,并没有幼儿园,那这本0⑶岁的书是捐给谁呢?还有1本书,网上评价很不好,很多家长反馈不合适给孩子看。为何会这样,她提出了这个质疑。(后来我发现,我的同事在第1时间处理了这个问题)

 

我当时1下子就顿悟了,这可是我们的活动啊,这是我们开会讨论了无数次方案,改过很多版交互、视觉的方案,几经周折申请下来的公益预算,这些都是我们做的。但我们历来没有想过这位朋友说的这些,我们的关注点根本不在公益上!我们头脑里想的只是保存、UV、参与用户数、投入产出比。

 

但如果我们真想把这个活动做好,那就真要感动关注公益的用户,这样才真正能吸援用户参与,打出品牌,提升产品数据。惋惜我们并没有这么想,头脑里全是产品数据。我总在说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但我自己完全没做到!真是羞耻!

 

朋友告知我这件事以后,我1下子就愣住了,恍然大悟,直到晚上睡觉前,都在回味。

 

知易行难,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能被世俗淹没,不要被KPI绑架,努力做1些更美好的事。

 

 

14



6年前我刚入职百度,管1个小团队。正遇上1位员工要离职,去1家创业公司。简单几天的接触,我发现这位员工的能力其实不出众,大概就是比核心用户专业1个档次,也没做出过明显属于自己的成绩,但离职时摆出1副胜出者的姿态,感觉自己混出来了。也有几位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员工很羡慕,毕竟人家要去“创业了”。当时我就觉得这事的舆论导向有点哭笑不得,但也不好说甚么。

 

头几天,我偶然间收到了这位同事的简历,发现他的履历平平,没有再在大平台工作过,也没在小公司做出花样,有点惋惜,不如在百度踏实进修1下再出去,当时太急了。

 

想说,去创业公司不代表去创业,别成心混淆概念迷惑自己,去创业公司依然是打工,这点和在大公司是1样的,除非你自己就是创业公司合伙人。

 

还有,有些创业公司挖大公司的员工,其中1个目的是给投资人看,自己创业团队是来自BAT甚么的。而且很多时候挖不到核心员工,只能退而求其次。作为员工,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在毛病的时机做出毛病的选择,便可惜了。

 

 

15

 

看了本讲管理的烂书,反思自己这些方面做的不好。首先,正面反馈不够,和自己性情有关;其次,沟通还是少,时间管理是另外1个问题;再次,目标管理不清晰,履行不完全;最后,还是没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特长。

 

还有几点团队管理的思考:

1.管理是先管人再管事,尽力找到适合的人,然后千方百计的压榨他们的创造力和履行力。愿景、使命、价值观。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关注少数核心的事,参与到细节讨论。没必要多,但可以足够深入,可以保证团队对细节的关注度,也容易发现问题,以点带面。

 

在业务上,要重点关注大方向,关注行业走势,关注竞品情况。多深度交换,也是产品的品牌推行,也容易吸引更好的人材。

 

2.管理就是压榨他人,说刺耳点就是这样,但具体怎样压榨,给人的感受和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真正豁达、体恤员工的管理者很难得,他们能让员工舒服,但又丝绝不影响压榨的效果。

 

而那些3句话不离让你干活的管理者是狭隘的,难成大器。比如,国庆假期,你就让员工踏实玩。对好的员工来讲,这也是充电、开阔视野、调剂自我、补充知识的机会,这是让员工更强大的进程,可以反作用于工作的,你是受益的。

 

为何管理者会有豁达和狭隘的区分,这就和这个人的心胸、见识、性情、个人素质有关,是个人的问题。

 

3.其实不是说,团队管理者就是超级nice,对大家1团和蔼,不做优越劣汰,不会遇到人材流失,这是两回事,是不同的问题。该干的人,就要果断干掉,否则就是对公司,对团队其他成员的不负责任。

 

4.别相信那些在社交网络上装逼的管理者,比如我。在社交网络上这些人都说的很好,好像自己的团队战役力特强,又特别和谐,每一个员工都很快乐。其实你去问1线员工,1样是槽点多多,只是管理者喜欢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出好的1面,或自己有问题,自己都不知道。

 

5.看了篇文章说,睡眠不足会影响领导力,非常认同。当团队领导者不能以1个积极、乐观、充满斗志的状态出现在团队眼前时,也会影响大家的情绪和信心,乃至会带来负能量。所以,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1个看起来「快撑不住」的领导者,是很难获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的。

 

 

16

 

我之前发微博问,总监需要甚么素质。以下是1位朋友给我写的,说的很好:

 

你在微博问总监需要具有哪些素质,想起来昨天看的那个1战的片子,总监的位置跟1个部队的中尉很像。是需要带兵士去前线打仗,带领部队守卫1片阵地,要实时视察周围的情况,对敌军的任何信息都有超强的洞察力和高效的决断。打仗的时候,知道哪一个位置放甚么样的兵。甚么样的人合适培养成专业的兵种。哪一个位置是关键位置绝对不能掉链子。哪里有漏洞,中尉有能力补上去,没人了要求支援。还要不停鼓舞士气,高效的下指令。自己受伤了也绝不表现出惧怕,以避免动摇军心。然后还要不停的跟上级沟通、调和。

 

有1个重要的角色是通讯兵,当时没有传输装备,完全是人肉来转达,我就想,应当找1个跑得快的来,但是,其实不是,是1个跑得不快,但是,履行力很强,很专注,有点1根筋的那种感觉,使命必达的那种人,要是我,肯定就放1个跑的最快的了,做不了总监  哈哈哈。

 原创: 韩叙HanXu

 
标签: 2018 团队 增长 运营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2018流量沉浮录:各量级APP多维度数据分析
    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世界,2018是普通的1年,也是特殊的1年。在这个世界里有数以万计的APP,有大到几亿月活的超级玩家,也有月活百万的普通玩家。有1年月活翻了10倍的荣幸儿,一样也有月活折损过半的倒霉蛋。接下来,我们以月活人数来划分不同量级的APP,并逐
  • 2018年度十大爆红营销事件盘点
    支付宝锦鲤、《创造101》杨超出、王思聪抽奖……这些年度营销大事件先不说你参与了没有,但你必定因其超高的热度有所耳闻。这次盘点,主要是帮自己做1次梳理,盘点事件的详细内容写得比较简单,感兴趣的可以根据标题再搜索查询,网上应当都有很详实的分析。支
  • 我是如何完成一年连续2次晋升的 | 360产品经理2
    光阴荏苒,光阴似箭,1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还未觉察到2018年从指尖悄悄溜走,2019年就已纷至沓来。回顾总结,反思不足。下面我用真实的工作案例,与你探讨产品工作方法和心得,期待对你有所裨益。我的2018:这1年的产品工作和成长,我总结起来,有4个key w
  • 2018,最热门的10大增长黑客策略
    ———— / BEGIN / ————1. 短视频引流抖音的用户红利是真实存在的,但人们希望从抖音流量中分1杯羹,还是由于抖音的分发机制:抖音通太短视频的分类、阅读时长、点赞、评论等数据,评估其受欢迎程度——不管你是不是知名,只要是优良的短视频,就会取得
  • 十大“阵亡”创始人:100种死法,承包了2018所
    1定是特别的缘分,才让他们在万千创业者中败下阵来,成为年度最悲情的开创人。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人都是类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他们的2018,像是游乐场大摆锤,有人站在雪窖冰天里喊冤,有人在塞班沉迷着赌博的刺激。有天才少年不堪累累负债离开人
  • 2018年度KOL红人行业白皮书!
    2018年,全部短视频领域用户范围快速扩大,其中KOL红人领域月增速接近 12%,明显超越行业平均水平。KOL红人用户范围占比常态超过8成,PGC内容则稍显沉寂。在用户画像方面,KOL和PGC两种内容形态的用户都偏女性。25岁以下是主力军,KOL红人用户更加低龄化。从K
    01-11 KOL
  • 短视频2018:快手为什么输,腾讯凭什么追,头条
    ———— / BEGIN / ———— 今年的短视频领域,抖音和快手都高速成长,其它玩家或完全出局或从未入局。年初的态势还是抖音火山西瓜“3英战吕布”,年末的时候根据PR数据,抖音国内DAU已2亿,而快手1.5亿。 就算各家的数据水份不同,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如
  • 2018年9大自媒体事件丨年终盘点
    2018年行将结束。在这1年里,自媒体行业产生了很多大事。其中有些事件,乃至左右了自媒体行业的发展。今天,通过这篇“年终盘点”,可以1窥今年自媒体行业的发展路径。12更被封5月11日,知名自媒体公司“2更”通过旗下公众号“2更食堂”发布了1篇文章《托你们
  • 8个营销关键词,告别2018
    ———— / BEGIN / ————时期抛弃你时,连1声再见都不会说,在广告营销圈也是。与其摇头叹息,不如转过头,看看这1路上的脚印,能指引我们2019年前往哪1站。1、复古复古和情怀是1对好闺蜜。用老广告卖新产品,成为1种经常使用营销套路。品牌们通过时期感
    12-21 2018营销
  • 2018: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
    若干年后我们再回首,2018将成为中国商业的里程碑。越是低谷,越能看到创业者是何种人类。11月中旬,ofo开创人戴威再1次在全员大会上强调:“公司不会倒闭。”最少,他自己正极力避免它成为现实。自从10月突然离任公司法定代表、将位子交给原供应链负责人以来
    12-10 创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