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匠精神”对新闻队伍的锻造

   2016-09-01 0
核心提示:编者按?“蹲在田块里拍摄浇灌的画面时,好像能听到秧苗吱溜吱溜喝水的声音;趴在条垄间拍摄枝叶迎着阳光伸展的画面时,可以感受嫩芽咯吱咯吱拔节的韵律;爬上车间的工作台拍摄运转的机器时,能够分辨零件叮叮当当碰撞的交响……”,看到本文作者写出这样的文

编者按?“蹲在田块里拍摄浇灌的画面时,好像能听到秧苗吱溜吱溜喝水的声音;趴在条垄间拍摄枝叶迎着阳光伸展的画面时,可以感受嫩芽咯吱咯吱拔节的韵律;爬上车间的工作台拍摄运转的机器时,能够分辨零件叮叮当当碰撞的交响……”,看到本文作者写出这样的文字,也就不难理解这位基层新闻工作者,为何能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从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新闻人的“工匠精神”。本刊曾多次刊发关于他的论文、文章,我们希望,具有“工匠精神”的新闻人永远是《中国记者》的主角、明星!

“大国工匠”背后的新闻坚守 ——

□?文/高思杰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五个事关”,指出“48字方针”职责使命,明确新闻工作者做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文、怎样做人作文。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党的新闻工作者当以“大国工匠”为范,传承“工匠精神”,筑牢理想信念,磨练职业操守,创新方法手段,打造精品力作,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做什么样的人——以工匠的执著坚守,坚定理想信念,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政治坚定。重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策划栏目、采制作品要讲导向,每个栏目、每件作品的点、线、面、体都要讲导向。

业务精湛。这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好记者、名记者都是跑出来的,领军记者、专家记者都是积累起来的。党的新闻工作者要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处理好钻与研的关心,学习、领悟、总结、提高、再学习……学而善悟、悟而见新,拿出更好的新闻产品。

作风优良,让党和人民放心。党媒姓党,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忠诚于党领导人民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良好的工作作风是“传家宝”。新闻工作者记录时代、引领时代,优良作风是“敲门砖”“试金石”。我国老一代新闻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不求名、不求利的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典范。继承、发扬、维护好优良传统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写作此文时,笔者已经在安徽阜阳当了19年记者。跑遍了淮河岸边这片土地的角角落落之后,面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问时,笔者的答案是:进入新闻现场,我就是农民、工人、党员干部、受灾群众、企业家、清洁工、教师、学生、医生、病人、驾驶员、乘务员……走进你的世界,我便成了你。二、作什么样的文——以工匠的精益求精,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一走进车间,心就安静下来了。”“手艺这个东西是掌握在手里的,你热爱它,你喜欢它,你才会用心去学它,你才会追求它内在的东西。”“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自己满意了,人家才会满意。”……这是央视《大国工匠》留给社会的思想精华,宛如泉水在山间林隙汩汩流淌,清新自然、荡涤心灵。荧屏上的“匠心”展现在指尖、眼神、脚步、身形上,展现在每一行文字、每一句话语上;荧屏背后的“匠心”凝结在每一个细节的捕捉、每一个画面的裁剪上。画里画外的“匠心”碰撞出的思想、温度、品质,让人热血沸腾。

让作品有思想。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年初,中央媒体集中推出重大主题宣传——“治国理政新实践”专栏,梳理、评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消息与通讯结合,社论与述评互补,栏目与专访交替,事实与故事穿插。“国字号”精品力作全景展示各领域建设成果,写给历史看、写给人民看、写给世界看,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

作为基层一线记者,笔者见证并记录了这些年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在认真观摩、研读央媒报道的同时,笔者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民事中寻找真精神,提炼主题,精心打磨文字、裁剪画面、捕捉声音,增强采制作品的思想性和感染力。2010年秋种期间,笔者在田间采访时,发现种粮大户时不时地会跟农民盘算“粮食经”,灵机一动采制出现场新闻《小算盘打出丰收账》。这条新闻时长仅1分30秒,包含同期声文稿只有520字,大户和农民把种植技术、粮食产量、惠农政策、种粮信心、粮食安全“算”得明明白白、活灵活现。

让作品有温度。今年4月17日,《安徽新闻联播》以《李玲玲:真情服务旅客》为题,报道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阜阳火车站客运值班员李玲玲一心一意为旅客着想的故事。除夕夜,李玲玲给候车室里的小旅客喂水饺;元宵夜,李玲玲带着旅客猜灯谜、吃元宵;风雨里,李玲玲推着轮椅接送残疾旅客……一组组镜头传递着暖暖的正能量。笔者数次到阜阳火车站跟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经过安徽台编辑制作,推出了这条热乎乎的新闻。

新闻作品沾泥、带露、冒热气,要用群众语言、百姓视角传递“民间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2008年11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专程来到阜阳,亲切看望艾滋病孤儿、患者和基层医护人员,了解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全程参与采访的笔者采制了新闻特写——《总理爷爷辛苦了》。“总理爷爷,您辛苦了,您要保重身体,我会去北京看您的。”听着艾滋病孤儿送别总理时拥抱着总理说的这句话,笔者把新闻角度调整到群众关心总理上面,让观众感到“这篇稿子很温情、很温暖。”

让作品有品质。“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做全球人看得懂、喜欢看的新闻,联接中外、沟通世界,需要用品质说话。2015年4月,央视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一带一路,共建繁荣》。整组报道以大开大合手法“沟通历史与未来、联接中国与世界”,在地表板块、国度之间、区域之间跳跃、转承,主创团队的功底、新闻作品的品质彰显无遗。

2012年4月10日凌晨,签下遗嘱捐献遗体器官当作最后一笔特殊党费的安徽省太和县老共产党员苗为民走完了奉献的一生。在安徽台拍摄部分前期素材的基础上,笔者按央视要求前往采访。凌晨出发,在太和台一位记者配合下,笔者辗转苗为民生活、工作过的城乡四地,到下午6时编辑传输完图像时,11个多小时时间只喝了一瓶多矿泉水。第二天,笔者“抢”出来的8分多钟的“走基层”稿件——《安徽太和:老党员临终捐遗体当最后的党费》在央视全天滚动播出(《新闻联播》播出4分多钟的压缩版),受到中宣部和安徽省委主要领导表扬。三、做人作文——以工匠的踏实专注,践行“走转改”,坚持创新创优,讲好中国故事

近些年,离职潮、文字差错、虚假报道……媒体自身时不时也会被炒作一番。今年4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开通报15家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的查处情况。2015年参评中国新闻奖论文奖的89篇论文有36篇因为语言文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被撤销参评资格。在业界惊呼“我们的工匠精神去哪儿了”的今天,党的新闻工作者也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工匠的匠心坚守初心,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新闻作品及其生产方式、发布方式、评价方式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用发展的观点开展创优创新,“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像工匠一样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俯下身,能听到百姓的声音;沉下心,能感受自然、社会的韵律;以实律己、探察实情、据实相告,新闻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影响力、公信力;真动感情、动真感情、以情动人,新闻工作者才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笔者最喜欢到基层采访,在田间、车间、站台、社区……与乡里乡亲打成一片。为了拍摄电厂建设的全景画面,提着摄像机爬上12层楼高的塔架;为了拍摄晚点的农民工专列,在火车站一等就是一夜;为了拍摄共产党员给洪水中的受灾群众送物资,差点挂上从船头掠过的高压线;为了不影响拍摄,在抗击“非典”一线摘下防护用的口罩、手套……拍摄的时候,摄像机放在地上、脚面上、膝盖上、腋下、肩膀上,蹲着、跪着、趴着、扎马步,各种动作姿势依拍摄需要而定。蹲在田块里拍摄浇灌的画面时,好像能听到秧苗吱溜吱溜喝水的声音;趴在条垄间拍摄枝叶迎着阳光伸展的画面时,可以感受嫩芽咯吱咯吱拔节的韵律;爬上车间的工作台拍摄运转的机器时,能够分辨零件叮叮当当碰撞的交响……笔者要做的、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感觉融进所拍摄的每一个镜头中,把泥土的清香、丰收的热度、发展的节奏传递给受众,传递给全社会。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在聚光灯下孕育的,它需要记者放下架子“走基层”,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洞察时代风云、体味民生百态,学会笔触里也带点热乎气儿。《人民日报》编委会明确提出“强起来、严起来、实起来”工作总要求,打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新闻铁军”。《安徽日报》结合“新春走基层”活动,要求记者报道时采用第一人称的“第一视角”,让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笔者最喜欢的拍摄角度是仰拍,最喜欢的行文方式是平实。仰拍,可以把自己放低一些,让拍摄对象更高大;平实,既不会说胡话,也不会失声。

当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均在发生深刻变化。新闻战线适应形势需求、履行职责使命,应将习总书记讲话落实、落地、落小、落细,传承“工匠精神”,锻造新闻队伍,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作者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单位: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外宣科)

《中国记者》杂志

 
标签: 新闻采编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