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节的由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2-09-22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节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节的由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节的由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节的由来》原文

  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fǔ)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jìn)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chóng]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饿得头昏(hūn)眼花,全身无力。随臣(chén)介子推偷偷地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问:“这是哪儿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bāng)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jūn)。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大烧了三天三夜,却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xī)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坐在一棵烧焦了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zàng)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xiù)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jì)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fén)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介子推的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biāncè)自己执政的座右铭(míng)。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们要给去世的亲友或伟人祭祀(sì)扫墓(mù)。有的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节的由来》教案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日后,晋文公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百姓安居乐业,也十分怀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本文语言朴实,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设计理念]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本课设计将从问题入手。只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此为抓手,解词析句,探究问题,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字词的兴趣及能力。

  2、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反复默读,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并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引起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9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信息说一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对清明节是怎样来的;清明节是什么样的节;清明节有哪些习俗等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再谈一谈你对“清明”一词的理解?

  小结:大家对“清明”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后,你对这个词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

  2、要求:

  ①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利用工具书,查出解释,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传统、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咽、郑重、治国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岭、恸哭、寒食节、祭奠、鞭策、座右铭、井井有条、安居乐业、不居功劳、不图富贵)

  ③把课文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读熟的目标。

  2、检查自读的情况。

  ①同桌互读互查,检查生字词及读书的情况。

  ②师生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③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师生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理清思路,培养问题意识。

  1、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及内容,或提出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分三个层次解决。简单问题学生相互提示解决;与课文联系紧密的重点、难点问题留在学课文中解决;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或课余时间讨论解决)

  2、梳理、归纳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①清明节是怎样来的?

  ②清明节是纪念谁的,纪念什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解决“清明节是怎样来的”问题。

  为什么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怎么知道的晋文公定“清明节”?为什么见“清明柳”就像见到介子推?

  五再读课文,调动积累,理解“清明”内涵。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处理“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引导学生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重耳饥饿难挨情景。

  ②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③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

  ④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⑤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⑥联系“清明”前后的气候特征及自然景象,联系老柳树死而复活的样子,再体会“清明”的内涵。(“清明柳”既表示杨柳返青,万物鲜明的季节,又表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⑦默读课文,想一想,晋文公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介子推有什么联系?对百姓有什么影响?说说百姓后来为什么自发地过清明节。理解“清明”的内涵。(表达百姓希望有一个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

  3、朗读全文,感受介子推爱国护主、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精神及晋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国的品质。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清明节的由来》教学反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班上孩子都耳熟能详的古诗《清明》中的诗句。我用这首诗为今天学习的课文做导入——《清明节的由来》。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介子推割肉奉君。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封他为官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他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的精神,激励着晋文公执政清明,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

  教学中在学习读第一段时我就着重对“感人肺腑”一词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勾画出自己认为感人肺腑的句子或段落。学生大部分对割肉奉君、留下血书的部分较为感动。在谈及自己感受时,同学们先从介子推忠于君主的一片忠心,谈到自己肯定不能做到这样的举动,后来他又不图富贵、不居功劳留下血书那一片丹心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怀所感动。从而理解介子推的话“但愿主公常清明”。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在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让学生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对重点的句子感悟,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了引导。

 
标签: 介子 课文 三年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小学二年级传统节日小故事
    【#二年级# 导语】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传统节日小故事》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传统节
  • 小学二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内容
    【#二年级# 导语】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小学二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内容篇一  关于
  • 小学三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三年级# 导语】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小学三年级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 小学三年级清明节日记(十篇)
    【#三年级# 导语】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清明节日记(十篇)》相关资料
  • 五年级说明文:清明节的来历_600字
    五年级说明文:清明节的来历_600字
    清明节快到了,又到了祭祖扫墓,栽瓜种豆的时候了,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去扫墓,踏青……。清明节年年都有,但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和过清明节的目的吗?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
  •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 导语】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
  • 关于清明节的小学一年级手抄报内容
    关于清明节的小学一年级手抄报内容
    【#一年级# 导语】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小学一年级手抄报内容》相关
  •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清明节的由来》课文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清明节的由来》课文及教学设
    【#三年级# 导语】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