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三篇

   2022-09-2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三篇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师,随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学唱歌谱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俩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可通过没有附点与有附点的对比,帮助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还可以用稍强的力度演唱

  (2)也对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有所帮助。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曲谱,首先确定节奏的读法,提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唱旋律,最后再知道顿音的唱法。大三度音程不容易唱准,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一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己演唱第四乐句。

  3.知道顿音要唱得短促轻快;为歌曲设计演唱时的力度变化

  学唱歌词

  (1)演唱歌词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辨歌曲的四个乐句,知道在每个乐句结束处换气。

  (2)第三乐句时要能唱出“连”与“顿”的对比。

  (3)有表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4)请几名同学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评价。

  (5)边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示四个乐句。可提示因为第二、第四乐句完全相同,所以表现的动作也应该一样。

  4.表现歌曲

  (1)教师请几位学生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台上随歌曲表演,其他同学演唱歌曲。学生相互对演唱、表现做出评价。

  (2)最后教师统一动作边唱歌曲边表演。注意要以演唱为主。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1.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第一课时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60分)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1时)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认识:1时=60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

  (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连一连

  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五、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钟面的结构后,先让学生了解了“分针走一格是1分”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读钟面的时间时强调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通过拨一拨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了1时=60分,个别学生读钟面上的时刻时时针的时间读错的较多,今后要强化练习。
 


   【篇三】


  教学要求:

  3.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5.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伐鸬鹚画廊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打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5.出示:

  bifengying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biluotuojia

  象鼻骆驼笔架Lang

  竹伐鸬鹚画廊

  ⑴学生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

  ⑸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渔夫常用来捕鱼。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⑺齐读生字词。

  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碧峰影鼻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以及韵文。

  2.扩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

  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

  2.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学生准备好导游证,导游词,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小导游”。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出示:骆驼架廊

  4.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5.学生描红记字。

  6.教师范写。

  骆、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架: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标签: 乐句 时间 二年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范文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范文
    【#二年级# 导语】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音乐教育应抓住音乐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多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
  • 小学二年级上册《下雪啦》音乐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下雪啦》音乐教案
    【#二年级# 导语】新课标指出: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是我们的任务。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下雪啦》音乐教案),希望帮助到您。【篇一】  教学内容
  •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
    【#二年级# 导语】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三篇)》,希望帮助到您。小学二年级上册音
  •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大头娃娃》歌词、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大头娃娃》歌词、教案及教
    【#二年级# 导语】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大头娃娃》歌词、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