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2-09-21 网络分享0
核心提示:【#二年级# 导语】《带着尺子去钓鱼》记叙了中国客人小张在丹麦带着尺子去钓鱼的奇特经历。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原文  丹麦是北欧

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 导语】《带着尺子去钓鱼》记叙了中国客人小张在丹麦带着尺子去钓鱼的奇特经历。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原文

  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半岛国家,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一次,几位刚到丹麦的中国客人相约去海边垂钓,路上,一位丹麦朋友关切地问:“带尺子了吗?”小张疑惑不解地说:“又不是购买家具,要尺子干吗?”丹麦朋友从口袋里掏出一盘卷尺,认真地说:“在这里钓鱼不带尺子是要吃大亏的。你们先把我的尺拿去吧。”说完,把尺子塞在了小张的手里。

  丹麦朋友一路走,一路耐心地解释着。原来,为了保护海洋中的自然资源,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作为“战利品”带回家。如果有人故意捕捞或出售不到规定长度的鱼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当地居民在钓鱼时一般都自己带上尺子,以免引起麻烦。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中国客人十分理解和佩服。每当钓到小鱼,马上放回大海。可怜的小张老半天毫无收获。下午,好不容易有一条鱼上钩,可是一量,还差半厘米。有人开玩笑:“这鱼马马虎虎算合格了。”小张却一丝不苟,严肃地说:“还是按丹麦的法律办事吧!”说完,把鱼放回了大海。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买、律、捞、烦、毫、获、苟”7个生字,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描写并记忆“买、律、捞、烦、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按要求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读出语气。

  3、体会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读“买、律、捞、烦、毫、获、苟”等7个生字。

  2、学习掌握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画词句,然后回答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播放丹麦介绍片断

  (丹麦位于北欧,地处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共由406个岛屿组成,是一个半岛国家。丹麦全国总面积仅为43000平方公里。是北欧及世界范围内非常发达的国家。丹麦有广阔的海岸线,又是寒暖流的交汇海域,海产资源非常丰富,捕鱼业很发达,是欧盟渔业国,也世界四大渔业国之一,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

  说说你对丹麦有了一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2、是啊!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半岛国家,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媒体出示)

  齐读句子

  3、丹麦海产资源丰富,是个垂钓的好地方,可你们知道吗?在丹麦钓鱼还要带一把尺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9、带着尺子去钓鱼(齐读课题)

  说明:

  通过媒体介绍,自然引出丹麦这个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的半岛国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丹麦这个美丽的国家。

  二、学习课文

  过渡:为什么要带着尺子去钓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要求:⑴读准生字的字音,看清生字的字形。

  ⑵同桌交流识字

  2、指名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用“——”划出“为什么要带着尺子去钓鱼”。

  说明:

  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在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养成边听边思边划的好习惯。

  3、学生交流,出示句子:原来,为了保护海洋中的自然资源,丹麦的法律规定只有超过22厘米的鱼才可以作为“战利品”带回家。如果有人故意捕捞或出售不到规定长度的鱼儿,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当地居民在钓鱼时一般都自己带上尺子,以免引起麻烦。

  (1)自己轻声读,有什么不明白的打上小问号。

  (2)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例:①22厘米的鱼有多大?(媒体演示22厘米长的鱼)

  ②会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学生自由想象)

  (3)学习生字:捞、律、烦

  捞:积累提手旁的字:打、提、扫、捕、推、握

  律:组词:法律、规律、纪律

  烦:指导书写

  (4)指导朗读、各种形式朗读。

  说明: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我们应充分的运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做到在读文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学习生字、在教学中注意不能平均使力,而是用不同的方式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并适时总结。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学习第3节

  (1)过渡:原来是这么回事。师引读:听了丹麦朋友的话,(中国朋友十分佩服和理解,)一旦钓到小鱼,(马上放回大海。)那小张有没有钓到鱼呢?

  (2)自己轻轻的读第3小节,学习生字、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

  (3)交流:理解:毫无收获:一条小鱼也没有钓到。

  一丝不苟:一点也不马虎、很认真。

  (4)指导朗读:小张一丝不苟地说:“还是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吧!”

  指名读

  出示丹麦法律:凡个头不满22厘米的鱼,一律禁止捕捞。

  自由读,思考丹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规定

  学生交流

  出示:小张心里想,于是他一丝不苟地说:“还是按照丹麦的法律办事吧!”

  说明:

  到了二年级,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了,因此,在本课中我继续渗透查字典了解字义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知道可以运用工具理解词义。通过让学生读一读丹麦的法律,再让学生思考丹麦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法律,从而给学生的拓展说话设下铺垫。

  (5)小张真是一个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人啊!那么当他刚听到要带着尺子去钓鱼时,又是怎样的呢?

  读句子:小张疑惑不解地说:“又不是来购买家具,要尺子干吗?”

  (6)对比读

  5、小结:丹麦人面对广阔的大洋,无比丰富的鱼资源,并不短视,每一个人都能依照法律充分地、合理地珍惜资源,利用资源,才使得丹麦的海洋资源没有遭到破坏。

  说明:

  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两句句子,体会小张前后不同的心情和感受,从而体会丹麦人自觉遵守法律,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如果你和爸爸一起在丹麦旅游时,到海边钓鱼,也钓到了一条不到22厘米的鱼。这时,你们父子间会发生一段怎样的对话?(找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分角色演一演。)

  2、齐读全文

  说明: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父子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这样,既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语言能力。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游戏中认读生字。

  2、积累词语:疑惑不解、一丝不苟、马马虎虎等。

  3、小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已成为我们全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自觉地行动。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带着尺子去钓鱼》教学反思

  本课我通过媒体介绍,自然引出丹麦这个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的半岛国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丹麦这个美丽的国家。此外,为什么带着尺子去钓鱼应该是孩子们急切想了解的',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故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在此基础上突破了课文原有的结构,直达主题。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找出原因的句子。学生的主观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涨。再由这一主题联系上下文,直到朗读。课堂结构完整,环节紧凑,主题突出。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利用课文的提示让学生理解意思,帮助学生读懂意思;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

  在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时应给学生创设情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为什么要制定法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和说话练习,同时每个学生存在差异,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想法,我们应给予鼓励。在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困难或不够规范时,教师的帮助、赞扬足以树立学生的信心。

 
标签: 丹麦 尺子 二年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乐学笔记(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